鄒祖鈞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貴陽550000)
公路路基高填方施工技術的探析
鄒祖鈞
(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貴州貴陽550000)
基于目前公路路基高填方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影響,現以實際工程項目為例,分析公路路基高填方施工技術的應用要求,并提出優化路基高填方施工技術的應用策略。其目的是為相關建設者提供一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要想提高公路路基高填方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施工技術人員應以工程項目的施工建設要求為準,而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施工準備技術、填方路基上料技術、碾壓施工技術及強夯施工技術。
公路工程;高填方路基結構;碾壓施工技術;強夯施工技術的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公路工程建設使用的安全穩定性需求越來越大。然而,在實際施工中,施工建設人員會遇到高填方路基施工情況,再加上施工環境的復雜性,使得路基結構的作用效果受到了一定影響。針對這一問題,研究人員應從實際工程項目出發,即在公路路基高填方施工技術應用要求的控制下,找出具有針對性的優化高填方路基施工技術應用策略。這是緩解現代化經濟建設背景下交通運輸壓力的重要課題,研究人員應將其重視起來。
銅仁壩灌溪至玉屏大龍高速公路K9+880—K10+020段高填方,總長160 m,路面寬度24.5 m,中樁最大填方高度68 m,邊樁最大填方高度92 m。因工程處在侵蝕構造中低山地貌及溶蝕谷地地貌,使得高填方路基施工質量受到影響。為此,研究人員從路基高填方施工技術應用要求出發,來優化技術應用的效果,從而完成工程建設使用任務。
研究表明,公路路基高填方施工技術應用要求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即強度和穩定性。在強度方面,由于公路路基高填方結構長期處于受外界壓力影響的狀態下,因此,路基必須具備一定的強度。否則,路基結構就會在公路工程建設使用過程中出現明顯的變形[1]。為此,相關建設人員可采用強度檢測技術,使在高填方施工技術應用環境下,仍滿足結構強度的設計目標。在穩定性方面,由于路基在投入使用后,要長期承載巨大的負載力,這就對結構作用的穩定性設置提出了要求。然而,路基結構在公路工程中的作用穩定性,會隨著時間長短而出現不同程度的破壞問題。為此,研究人員應結合工程所述的施工環境與條件,來保證公路工程建設使用的穩定性。例如,在控制水溫穩定性的過程中,相關人員應考慮工程所處地下水或是地表水的活動影響,進而避免給整個強度作用效果帶來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對工程所處的地下水溫度進行觀察控制,即在滿足施工建設條件的基礎上進行施工建設。值得注意的是,在填筑公路路基前,施工技術人員要制定詳細的作業計劃,并經過監理審批后認真實施。高路堤填筑除做好原地面的清理工作外,重點要抓主粒徑、分層和壓實三個環節,要嚴格控制石料的最大粒徑,石料的最大粒徑在底層(路底面1.5 m以下)不超過分層厚的2/3。提高壓實能力,完善壓實工藝,以高標準進行路基的壓實,以保證路基應有的強度和穩定性[2]。
3.1 施工準備技術
在對公路高填方路基進行施工建設前,施工技術人員要選擇長度符合要求的試驗段進行填方試驗,從而確定壓實設備的施工作業方法、碾壓工藝及工序等。此外,還要對確定的填方施工段進行現場勘查,以掌握工程所處的地質情況。當施工段為一般地面,施工技術人員要清楚其表面的樹木、雜草及腐殖土等,以保證施工作業的順利進行。當填方施工段具有一定坡度,相關人員可將其挖掘成1 m以上的臺階,并用壓路機設備將其壓實至正常施工狀態。當施工處在較為特殊的地面環境時,相關人員應從施工要求,以及設計規劃內容方面入手,來提高公路高填方路基的作用穩定性[3]。
3.2 填方路基上料
當填方試驗合格后,施工工藝人員就可進行實際的施工操作。具體來說,要利用運輸機械設備將填料裝運至填方地段,并在卸料過程中,控制好填層松鋪的厚度,即30 c m,來保證攤鋪和整平的均勻性。對于公路地基結構出現有機質含量較高的情況,施工人員應采用排水固結技術,設置成由豎向排水結構與水平砂墊層共同組成的排水系統,來縮小地基中孔隙水的排放距離,從而改善地基的排水邊界條件。其中砂墊層的厚度要大于50 c m,并將其粗料及砂作為主要的墊層材料。例如,該項工程高填方路基路床應優先選用級配良好的粗粒土作填料。但當采用不同填料進行路基填筑時,就要采用分層填筑方法,以保證每一水平層使用同類填料。路基填料的最小強度和填料最大粒徑應符合下列規定:填方路基及路塹底面以下0~30 c m的填料最大粒徑應不大于10 c m;填方路基路床底面以下30~80 c m的填料最大粒徑應不大于10 c m;填方路基路床底面以下80~150 c m的填料最大粒徑應不大于15 c m;填方路基路床底面150 c m以下的填料最大粒徑應不大于15 c m[4]。
3.3 碾壓施工技術
首先,施工技術人員要明確碾壓的施工順序,即碾壓要嚴格遵循先低后高、先輕后重的原則,直線及不設超高曲線段由路基兩側向路基中心碾壓,超高曲線段由彎道內側向外側碾壓,碾壓時輪跡重疊為20~30 c m。其次,每層碾壓完畢后,施工技術人員應及時按照相關規定頻率做壓實度試驗,對不合格的路段及時做補救措施。例如,加壓、換填、翻松晾曬或撒水處理等,當達到要求后再進行上一層的填筑。最后,在碾壓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及時按照規定的頻率做標準擊實試驗,得出合理的填土干密度,以正確指導填土壓實度的檢查。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填石路堤,層厚和石塊大小要符合施工規范規定,填石空隙用小石塊或石屑鋪平。具體來說,就是利用振動壓路機的分層碾壓方式,來滿足碾壓遍數的要求[5]。
3.4 強夯施工技術
公路路基高填方施工技術中的強夯法主要作用于濕陷性黃土的施工作業環境,其能夠利用起重機,將大噸位的夯錘提升到一定高度。這樣一來,夯錘的自由下落,就對地基結構進行了進一步的沖擊壓實,從而提高高填方路基結構的作用強度和穩定性。研究表明,強夯施工技術的應用能夠消除濕陷性黃土公路施工作業地質環境給地基結構帶來的影響,進而達到加固地基作用穩定性的目的。具體來說,在應用強夯施工技術時,施工技術人員可通過梅花形夯擊作業方法,來滿足設計對單點夯實次數的作用效果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夯擊高填方路基過程中,要將地表上的樹根和雜草處理干凈,并在原地對其進行集中推平處理,以提高夯點側放的準確性,即對錘重和落距進行精確標定。對填方路基進行強夯時,路基每填筑3 m高便需要夯實一次。可采用重錘進行夯擊,以最后一次夯沉量小于2 c m為單點夯擊次數控制標準。研究表明,夯擊施工現場的夯沉量可利用水準儀,來提高測量的準確性[6]。
綜上所述,公路路基高填方施工建設是保證工程建設使用安全性的關鍵,因而,研究人員應以施工技術應用要求為準,通過優化填石材料的使用、提高準備技術應用的有效性,以及完善碾壓施工的順序流程等,來降低高填方路基給工程項目建設使用帶來的一系列不穩定性因素。這是提高高填方路基強度及穩定性的有效方法,研究人員應將其作用于實際工程的施工建設。事實證明,在采用上述施工技術優化策略后,不僅完成了工程建設使用目標,還降低了環境影響而帶來的造價成本增加問題。因此,相關人員應將其作為提升現代化經濟建設發展進程的節點,從而提高道路交通網絡的運行效率。
[1]李春春.公路路基高填方土石混合填料快速填筑技術[J].建設科技,2016,(11):166-167.
[2]李淑連.路基高填方土石混合填料快速填筑施工技術[J].華東公路,2016,(3):56-57.
[3]閆劍榮.公路工程中高填方路基施工技術探析[J].交通標準化, 2013,(9):77-79.
[4]鄒茫.高速公路軟基地段高填方路基施工技術[J].湖南交通科技,2011,(2):37-39.
[5]張勝利.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強夯施工技術探討[J].山西建筑, 2015,(13):145-147.
[6]陳正剛,楊茂華.公路工程中高填方路基的施工技術[J].建筑, 2015,(13):65-66.
U416.1
B
1009-7716(2017)06-0172-02
10.16799/j.cnki.csdqyfh.2017.06.050
2017-02-24
鄒祖鈞(1975-),男,貴州福泉人,高級工程師,從事公路橋梁項目施工管理與工程造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