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 聞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支持政策促進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事關農民安居樂業和農村和諧穩定,事關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事關全面小康目標的實現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支撐農民持續增收的傳統動能減弱,必須拓寬農民增收新渠道,挖掘農民增收新潛力,培育農民增收新動能。《意見》從四個方面對完善農民增收支持政策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通過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推進農業補貼政策轉型,完善農業結構調整政策,改革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政策,加強農村金融服務,創新農業保險產品和服務,探索財政撬動金融支農新模式等方式,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二是強化就業創業扶持政策。通過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支持農民創業創新,鼓勵工商資本投資農業農村,健全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等措施,拓寬農民增收新渠道。三是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長效機制。通過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發農村資源資產要素活力,充分發揮新型城鎮化輻射帶動作用等結構性改革,正是以結構性改革入手,全面發力、全面施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僅是滿足更高層次需求的需要,也是大幅提高農業生產附加值的重要渠道,無疑還將推動農業生產得到更好發展。“這項改革不同于過去的農業結構調整。”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表示:“既要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又要轉變方式、優化運行;既要廣泛調整生產力,又要變革生產關系,破解農產品供需結構性矛盾,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2017年,以扶持農民工、大學生、退役士兵、農業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創業創新為重點,有關部門將加強政策扶持,支持發展農產品儲運加工營銷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業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讓“雙創”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舉措,釋放農民增收新動能。四是健全困難群體收入保障機制。通過強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等方式,確保實現全面小康。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農業部發布了《關于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大力推進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以下簡稱PPP),這是農業領域首個PPP指導文件。《意見》明確提出了農業領域PPP的重點領域與路徑。在重點領域方面,重點支持社會資本開展高標準農田、種子工程、現代漁港、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追溯體系、動植物保護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規模化大型沼氣、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物聯網與信息化、農產品批發市場、旅游休閑農業發展。在路徑方面,《意見》要求科學界定政府與社會資本的權利職責,規范項目投資管理和實施程序,明確操作規則與機制。鼓勵地方政府采用資本金注入的方式投資農業領域PPP項目,并明確出資人代表,參與項目準備及實施工作。地方政府主導推動開展工作,積極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與政策創設,為社會資本獲得合理回報創造條件。各類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以及其他投資、經營主體均享有依法依規平等參與的權利。
日前,農業部在蘇州市吳中區召開全國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工作交流座談會,交流各地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情況,江蘇介紹了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經驗。1999年省政府出臺的《江蘇省農村集體資產管理辦法》提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依法自主決定經營方式,可以實行股份合作等方式經營。2005年,省委、省政府兩辦印發《關于積極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意見》,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行全面部署,明確了改革原則、范圍和步驟。2009年出臺的《江蘇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把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納入調整范圍,明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可以以量化到其名下的集體經營性凈資產份額作為主要出資方式,設立相應的農村社區股份合作社,并向工商部門申請設立登記。到2016年底為止,全省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居)7047個,比上年增加35%,占總村數的40%,已實現地級市全覆蓋,其中南京、蘇州、揚州、泰州市已全面完成,無錫、常州、南通市改革覆蓋面超過50%。改革共量化集體經營性凈資產559億元,累計分紅92億元。
全國農業資源環境與能源生態工作會議暨2016年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日前在南京召開。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會上強調,“十三五”時期農業資源環境與能源生態工作要以“一控兩減三基本”為主要目標,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村能源轉型升級、農業環境治理與保護為重點,強化頂層設計、推動種養循環,強化科技支撐、推動試點示范,強化監測督導、推動措施落地,堅決打贏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2017年以及“十三五”重點做到“六個著力”:著力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推動農村沼氣轉型發展,著力推進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著力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建設,著力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治理,著力加強農業物種資源保護。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在典型發言中介紹了江蘇省農業資源環境與能源生態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和經驗做法,并提出在“十三五”期間,江蘇省將繼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努力打造生態循環農業強省,力爭到2020年形成“功能布局合理、資源利用集約、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村環境良好”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