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農業委員會
主動引導結構調整 打造農業特色小鎮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農業委員會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不斷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推進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通過培植壯大精品農業、精致農業、都市農業,涌現了一批農業特色小鎮。區農業委員會因勢利導,穩步推進沿湖、丘陵連片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建設,農業特色小鎮建設成效斐然。
甘泉街道的“愛情小鎮” 甘泉街道利用本地丘陵資源,挖掘林木花卉產業潛力,大力發展適銷對路的苗木、花卉和果樹品種,做大做強經濟林果產業。目前甘泉經濟林果產業園是市級農業產業園區,現有經濟林果面積5500多畝。在此基礎上,甘泉街道以“香野甘泉”鄉村游為主線,著力打造“夢幻鄉村” “探谷尋幽” “田園陌歌”三大組團的愛情小鎮·天使城。邗江華實特種林食品加工廠經過10多年拓展經營,其研制出鹽漬櫻葉、糖漬櫻葉、櫻葉泥、鹽漬櫻花、糖漬櫻花以及櫻花泥,產品主要銷往日本,其中櫻花的出口產品占國內同類比重的80%,年出口創匯可達200萬美元,創利160萬元以上。
方巷鎮的“漁隱文博小鎮” 方巷鎮以漁業產業和漁文化融合打造市級揚州市漁文化博覽產業園,園區內陸面積1500畝,湖區養殖面積13500畝,捕撈水面120000畝,大小船只1100艘。主要從事水產品養殖和捕撈、休閑漁業觀光、漁家樂餐飲、漁家民宿、漁文化展示以及淡水魚類科普宣傳等,水產品年產量2500噸,產值8000萬元,年接待游客6.2萬人次。2016年,在前期建成邵伯湖漁文化博覽館籌備館、漁隱小鋪、觀光漫道、船家旅館等項目建設的基礎上,投入200多萬元建設“船之家” “湖光十色”兩家精品民宿、一個旅游綜合碼頭、旅游停車場6500m2、觀賞魚景觀池塘 8300m2,提升村莊綠化面積6000m2,發展特色餐飲10家。園區根據不同游客的需求,開發了船游邵伯湖、湖上采摘芡實和湖菱、湖上野釣、湖上觀鳥、參觀漁文化博物館、觀賞錦鯉景觀池塘、自行車騎行等特色旅游線路。
公道鎮的“特水小鎮” 公道鎮依托本地資源,以高效、安全、優質為重點,著力打造具有公道特色的省級漁業產業園,目前園區總投入達1.6億元,已建成核心區5000畝。園區與300多戶生產戶簽訂了利益聯結機制,已入駐紅瑞、碧海等10家骨干養殖企業。園區養殖模式以養殖甲魚、螃蟹為主,錦鯉、鱖魚、小龍蝦等“六小”品種搭配養殖為輔的模式,養殖品種發展到10多個,水產品年產量近3500噸,產值3億多元,輻射帶動周邊5萬畝特水養殖。入園的企業揚州市紅瑞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揚州市農業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注冊開通了“紅瑞牌”甲魚微商專賣店、“綠楊牌”河蟹微商專賣店、“綠楊牌”河蟹淘寶專賣店,實現了“線上+線下”一體銷售的目標。同時,公道鎮全力發展農業觀光旅游,以邵伯湖沿線為主軸,有效整合沿湖的碧水藍天生態園、九井原始山莊、漁業產業園等資源,全力打造沿邵伯湖大堤的“一線多景一日游”休閑觀光農業旅游板塊,呼應市民下鄉活動,力爭將公道打造成揚州近郊的生態休閑娛樂觀光基地。
瓜州鎮的“旅游小鎮” 瓜州鎮充分利用潤揚濕地公園的優勢,把公園發展成集生態保護、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青少年野營訓練為一體的綜合性人文項目,2015年揚州潤揚濕地公園創成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第四屆中國瓜洲音樂節成功舉辦。充分展現瓜洲古渡風貌與江景之色,集中整合古運河沿岸文化旅游資源,利用好萬里長江、濱江濕地、潤揚森林公園、古運河風光等自然資源,有效串聯露營地、海浪谷、觀音島、瓜洲閘、漁業村、古渡公園、杜十娘廣場和建設中的瓜洲泵站生態中心等人文景觀,開發運河水上游。結合3個村和2個社區的特色,瓜洲鎮開發“一村一品”休閑游:瓜洲村建成葵園項目,打造“絢彩”鄉村,軍橋村打造健身步行慢道系列旅游項目,鞠莊村充分利用村內溫泉資源,打造溫泉度假村。四里鋪社區重點打造民宿客棧,發展民宿經濟,陳家灣社區著力打造居家養老產業,并開發“漁家行”旅游。
以楊壽為中心的“濕地小鎮”
在公道、楊壽、方巷三鎮結合部規劃建設北湖國家級濕地公園,2016年6月,省級濕地公園已經獲批。2017年將正式啟動公園4平方公里核心區建設,預計用4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北湖濕地公園,并創成“國家級”金字招牌。不久的將來將建成9.7平方公里北湖新景區。
槐泗鎮的“蔬果小鎮” 槐泗鎮搶抓揚州市新一輪“1161”菜籃子工程基地建設機遇,規劃建設5000畝槐泗蔬菜產業基地,建立完善涵蓋產業布局優化、“三新”技術集成應用、公共服務模式創新等內容的優質安全蔬菜生產保障體系,基地蔬菜100%通過“三品”認證。根據建設規劃,蔬菜基地采取流轉土地、分批建設的模式,2016年一期建設552畝,其中,市菜籃子工程252畝,區菜籃子工程300畝。5年后,槐泗將建成5000畝蔬菜基地,重點開展蔬菜生產、食用菌生產、農業觀光、采摘體驗、物流配送、出口加工、科技成果展示推廣等經營項目。屆時每天可為揚州城區供應近60噸新鮮蔬菜。同時基地將積極發展科研與農業觀光,力爭通過3-5年的時間將園區打造成一座省內領先、全國一流的集“現代種植、科技創新、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示范園。
邗江區將圍繞推動現代農業邁上新臺階的總體目標,以建設生態高效農業板塊、打造沿湖高效設施農業產業帶,建設城郊型農業板塊、打造丘陵林木花卉產業帶,建設都市農業板塊、打造休閑觀光農業產業帶為總抓手,進一步推進農業特色小鎮建設。
加大政策扶持,強化資金保障。建立健全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激勵機制,落實農產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檢測流通等各個層面的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各類農業項目和政策支持,優化現代農業發展環境,為農業特色小鎮發展保駕護航。全區每年下撥高效規模農業發展專項獎補資金,重點扶持省市級現代農業園以及符合都市農業、精品農業和規模農業發展要求的具有特色和發展潛力的項目。鼓勵和引導社會金融資本投入現代農業,參與農村產業發展和公共設施建設,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基礎動力。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治理、農業產業化經營、財政金融服務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強化政策整合與傾斜,為特色農業小鎮規劃建設和培育創建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各類農業項目適當向特色農業小鎮傾斜,增強政策性資金的聚焦效應,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特色農業小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建設。
加強技術指導,培育特色主體。針對特色小鎮的發展需要,全區將有針對性地開展水產養殖、花木種植、網絡電商等相關方面的技術指導和培訓。重點扶持引領作用大、服務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培育特色農業小鎮內的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推進小鎮農業主導產業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發揮科技引領支撐作用,通過舉辦培訓班、科技講座和邀請農業專家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技術指導等形式,把最新實用技術、科技成果、實用政策送到農民手中,進一步提升農民科技致富能力。以技術集成化示范應用為重點,推進農業標準化、科技化、良種化、生態化建設。
廣泛宣傳發動,推介典型示范。努力提升特色農業小鎮的知曉度,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組織開展特色農業小鎮試點示范,從設備、資金和人才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通過整體功能的疊加,統觀發展效應,以探索不同區域、不同資源類型的特色農業小鎮建設的有效模式,形成先進典型,及時總結經驗并加以推廣應用。培育壯大龍頭企業,支持和引導龍頭企業創辦或領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戶入股龍頭企業,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龍頭企業,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深度融合。著力構建農產品加工支柱產業優勢,深入推進鵝肉制品加工,以現有的口緣食品、佳玨食品、炯源食品為代表,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升級改造和市場拓展,幫助企業積極申報國家級和省級龍頭企業。積極組織區內企業參加各類農產品展銷會、洽談會等,提高品牌知名度。
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壯大農村經濟。推進從傳統初級農業種養殖向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內外聯動”轉變,推進產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