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章 弋 周 偉 徐明悅 熊大磊
情系“三農”勇擔當 精準扶貧創佳績
——農發行江蘇省睢寧縣支行金融扶貧紀實
本刊通訊員/章 弋 周 偉 徐明悅 熊大磊
江蘇睢寧,因境內睢水而得名,取“睢水安寧”之意。然而,多年貧困縣的帽子讓134萬睢寧人如鯁在喉。該縣農村人口達100萬,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16.3%,經濟薄弱村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19.1%。睢寧縣政府提出以“連片開發”為重點,以“精準扶貧”為突破,堅持項目到村到戶,產業帶動的原則開展扶貧開發工作。作為睢寧縣唯一一家政策性銀行,睢寧農發行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主動擔當,吹響了扶貧攻堅的號角,助推國家支農惠農的好政策落地開花。至2016年11月末,該行累計支持政府項目10個,總獲批貸款金額42.6億元,成為加速睢寧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切實鞏固和提升了當地的脫貧攻堅成效。
2014年,睢寧縣政府提出縣域農村公路提檔升級行動計劃,該計劃擬改造村鎮道路284條,改造主要橋梁236座,總投資10.2億元,資本金2.7億元,由項目所轄地方人民政府籌集。為此,一份7.5億元的貸款請示很快呈現在睢寧農發行領導層的案頭。支行一班人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及時迅速,經過省、市、縣三級行共同努力,該信貸項目2015年獲得評審批復并于當年投放資金3億元。
在農發行支持下,總投資金額10.2億元,總長654千米的鄉村大道即將成為“兒童畫之鄉”加速發展的黃金跑道和農民致富增收的“小康之路”。項目投放后,改善了公路沿線150個行政村的農民的出行,帶動沿線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凌城鎮村民劉永福動情地告訴我們:“原來村上到鎮上很多是黃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濘不堪,到鎮上趕集得要三個多小時。因為路難行、不通車,村里的農產品賣不出去,外面的產品和資源也進不來,年青人不愿意呆在這里,都跑出去打工了,留下一大些“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現在好了,農發行貸款給我們修通了“小康”路,在外打工的很多人陸續回來了,養豬、喂山羊、養魚等等,樣樣都賺錢。現在建新房子,用車拉材料,節省了好多人工費和材料費,成本大大降低。這不,才短短一年的時間,村里就建起了好多磚瓦房。”
睢寧交通局主要負責人坦言,“農發行打通了睢寧農村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進入睢寧,你的腳離不開農發行支持的路。”
姚集鎮高黨村基礎設施配套滯后,房屋建筑密集,村中環境臟亂差,時刻困擾老百姓的日常生活。2015年睢寧啟動了高黨集中居住區建設,睢寧農發行同步啟動了“睢寧縣姚集鎮土地綜合治理5億元工程項目”,目前已經投放土地儲備貸款1億元,建設了農民集中居住區1個,預計整理土地1000余畝,促進了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同時也解決了農村征地遺留的矛盾和被征地農民的后顧之憂,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所需。項目的實施,實現了農民向社區集中、土地分散向整體集中,解決了社會發展中的土地瓶頸問題,為全縣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得到了省市領導和上級行、銀監部門的充分肯定。
來到高黨農民集中居住區,一片青灰色的別墅進入視野。小區內分布著超市、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衛生室等建筑,儼然一座現代化的生活社區。路兩旁栽滿了花草樹木,不時有三三兩兩的老鄉從身旁經過,他們有說有笑,為這平靜的社區增添了不少情趣。70幢住戶老張興奮的說∶“自己剛搬進小區,以前住的是舊瓦房,如今農民也像城里人一樣,住上了整潔明亮的新樓房,真的感覺很知足、很滿意!”家住社區幼兒園旁的李奶奶告訴我們,她家原來住的是土坯房,土坯房子變成了現在的兩層小樓房,還拿到了幾萬元的補償款,生活十分富足。富了不僅僅是村民,也大大提高了周邊土地附加值,有效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近年來,睢寧農發行共支持土地整治和農民集中居住項目3個,累計貸款金額9.5億元,共規劃整治用地3000多畝,拆遷安置農村住戶2000余戶,拉近了城鄉之間的距離,加快了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大大提高了農村人口的生活品質。
由于地形地貌原因,睢寧境內的河流落差小、水勢平緩、泥沙自然沉積較多,普遍存在淤積嚴重、泄流不暢、洪澇災害頻發等問題。睢寧小沿河小睢河地區是重要的農產品基地,然而由于近年來缺乏對農田水利建設的有效投入,排灌設施普遍存在工程老化、輸水不暢、蓄水能力低等情況,嚴重制約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全縣人民渴盼小沿河小睢河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橫空出世”。在小沿河小睢河水利工程建設之初,由于有關財政補貼資金未及時到位,在工程趨于停滯的焦灼時刻,睢寧農發行激流勇進,迎難而上,主動為縣委縣政府排憂解難。市縣行領導班子在分析小沿河小睢河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現實意義和風險可控性的基礎上,根據總行水利建設貸款辦法中對承貸主體、資金用途、貸款期限等管理要求,結合實際情況為項目設計了融資方案,得到了各方的認可,并投放貸款1.8億元支持小沿河小睢河治理工程,共疏浚河道21.6千米、翻修河道兩側邊坡防護17千米、硬化道路21千米、建設橋梁13座。如今,站在新修建好的水閘上放眼望去,小沿河、小睢河水清河暢、靜靜流淌,再也不見一絲不可馴服的樣子。
20世紀80年代以來,睢寧縣通過多方籌措資金,建設了100處供水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的飲水安全問題,但由于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目前仍有農村人口沒有實現集中供水。為徹底解決睢寧縣的農村飲水安全問題,進一步提高農村供水質量,改善農村飲水條件,適應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睢寧縣將農村飲水安全項目列為縣“三重一大”項目。2015年農發行2億元信貸資金及時到位,徹底解決了睢寧縣安全飲水順達工程項目的資金瓶頸,保證了項目順利竣工。如今,從各個管網歸集來的水源,在水泵的動力輸送下,順著設計線路,沿格柵、沉淀池、生化處理池,一步一步改變了顏色,從最后一道工序流出來的水,已經完全清澈透明。
十年前,沙集鎮還是一個不顯眼的落后鎮。2007年,一個叫孫寒的年輕人,在外開闊眼界后,回鎮里開的第一家淘寶店,開啟了一臺電腦、一根網線,一個廠房,加上遍布全國的物流渠道,被業內學者總結為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農戶+網絡+公司”的“沙集模式”。
在沙集,最初電商大多是以前店后廠式的家庭作坊為主,但是隨著業務量的不斷擴大,車間廠房面積不足成為他們面臨的一大難題了。建設電子商務創業園,扶持電商企業做大做強,實現集約集聚和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睢寧農發行在得知電子商務創業園項目存在資金困難后,鎖定目標,積極主動與有關政府部門和上級行溝通聯系,開展合作洽談,從項目了解介入到貸款審批投放,短時期內就投放1億元。農發行信貸資金的及時到位,徹底解決了電子商務創業園項目的資金瓶頸,保證了項目順利建設和運營。電子商務創業園規模雖然不大,但成功“貸”動了產業的大發展,開啟了“沙集模式”2.0版本,品牌化、集約化、差異化逐步代替了原來山寨化、粗放化和同質化。
如今,沙集鎮6000多家網店,年銷售額超過40億元,不僅讓很多外出打工村民回鄉創業,吸引近60家物流企業進駐,還帶動周邊兩三萬名農民前來進廠就業,從一個蘇北的勞務輸出大鎮,嬗變為吸引勞動力的重鎮。網商的發展也帶動整個產業鏈條的延伸和拓展,睢寧全縣的“淘寶鎮”“淘寶村”數量更是位居全省第一,共有3個“淘寶鎮”、22個“淘寶村”。2016年10月15日在調研完“沙集模式”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感慨地說,“沙集鎮的發展令人鼓舞,親臨其境之后,感覺比我想象的還要好!沙集不僅是一個地區脫貧的典型,也探索出了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路徑。”
“睛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回首望去,從農田水利建設到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從農村路網建設到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睢寧農發行人主動提升站位,全力支農報國,服務扶貧脫困的腳步從未停歇,為促進睢寧經濟和社會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把握新機遇,注入新動力,揚起新風帆,睢寧農發行人將開啟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新征程,翻開金融力量精準扶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