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軍/江蘇省揚州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蔣厚平 /揚州市江都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真武村自主經營型土地股份合作探索
周愛軍/江蘇省揚州市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蔣厚平 /揚州市江都區委農村工作辦公室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真武鎮真武村是由三個村合并而成的純農業村,現有28個村民小組,農戶890戶,2830人,占地6.6平方公里,農田面積3171畝。前幾年,村級經濟底子薄、資源少,村級經營性收入僅幾萬元,如何發展村級經濟、帶動農民增收,成為擺在村干部面前的頭道難題。從實際情況看,發展工業土地不允許,搞養殖業零散氣味大,搞高效果蔬市場飽和風險高;從農村種田的現狀看,都是老年化種田,許多外出務工的農戶都把田給大戶種或外地人種,東一塊,西一塊,價格最低的才每畝280元。2013年,村兩委會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成立糧食種植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由村組干部引導土地流轉,進行集體經營,讓群眾真正得到實惠,讓集體增加剛性收入。幾年的實踐證明,土地股份合作有利于增加群眾收入,促進百姓致富;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讓群眾安居樂業;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規模經營;有利于產品的標準化生產,提升市場競爭力;有利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提高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
2013年在兩個小生產組作試點,入股田畝88戶、288畝,設立股份313股,其中農戶土地入股288股,資金入股25萬元、計25股。入股農戶全部都是本著自愿、透明的原則,由農戶先申請簽字入股,然后簽訂入社協議,按基數500斤粳稻給入股農戶保底分紅,盈余利潤提取30%風險金、10%管理費用,剩余的60%進行二次分紅。經過一年的實踐,農民嘗到了甜頭,2014年秋季,農戶紛紛要求將承包地加入合作社,到如今合作社成員發展到691戶,總面積2515畝。2015年,合作社實現自主經營總收入282.8萬元,二次分紅金額22.35萬元,入股農戶畝均收益近千元,村集體凈增收12.42萬元。
合作社制定章程,民主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理事會、監事會采取分工負責制,各機構辦公設施齊全,工作人員責任管理制度健全規范,財務管理、財務監督、財務紀律嚴明。合作社全體人員嚴格按照章程開展工作,民主決策,重大事項向代表大會報告,財務收支分配實行公開、公示制度,充分體現“民辦、民管、民受益”的辦社原則。
合作社采取分塊包干、農機服務、保底分紅等方式,走出了一條集體經營、合作發展的新路。
分塊包干。為強化管護責任,避免吃大鍋飯,選派種田能人或村組干部,按每畝90元分塊包干,定基數、定上交、定獎懲,確保糧食產量不低、水平不差,收入不減。
統一服務。為提高勞動效益,把勞動力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合作社加大了農業投入,新購4臺收割機、3臺插秧機、2臺拖拉機、2臺自動植保機和4臺擔架植保機,全部由村組干部充當操作手,統一調配,直接有效地做好各項作業。在做好自身作業服務的基礎上,利用空隙時間還為村內的農戶服務,每畝按低于市場價格5~10元標準收取作業費,讓農戶同樣也得到實惠。
加大投入。2015年合作社進一步加大投入,以綜合社財政扶持項目為契機,總投資560萬元,新建倉儲用房800平方米,倉容3500噸,烘干設備15組,在2016年的夏收中,倉儲和烘干設備發揮了較大的作用,實現凈利潤48萬元,避免了連續陰雨的災害性天氣影響,有效保障了合作社和農戶的共同利益。
保底分紅。經認真測算,在確保每畝保底分紅500斤稻谷進行分配的前提下,經成員代表大會研究同意,提取30%風險金、10%管理費用,剩余資金全部用于進行二次分紅,兩年來累計二次分紅金額43萬元,平均每股(畝)可分得200元/年。
信用合作。合作社新建糧食烘干設施時,在內部成員之間開展了資金互助合作,單個成員借款上限不超過10萬元,累計借款160萬元,按年息8%的標準付息給農戶成員。合作社理事長戴爾慶自豪地說:“現在我們合作社發展越來越好了,與其去銀行貸款,不如將這每年10萬元的利息讓利給我們的村民,還能促進農民增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