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腫瘤醫院婦瘤科副主任醫師 黃 裕
補雌激素葆青春?她卻因此失去生命
□重慶市腫瘤醫院婦瘤科副主任醫師 黃 裕
兩年前,江女士49歲,因本來人就漂亮,再加上懂得保養,和同齡人相比,她看上去就像40歲剛出頭,同事、朋友都為她的年輕美麗而嘖嘖贊嘆。因此,江女士一直都有一種優越感。
但有一段時間,江女士卻出現讓人煩惱的不規則陰道出血,這種出血不像月經那樣有規律,雖然量不多,但時不時出現總讓人防不勝防。心情煩悶的她心想,月經這么早就開始亂了,難道到絕經期了?
隔了大半個月,江女士還是決定到醫院去看看,一檢查才發現,不規則出血不是更年期內分泌紊亂引起的,而是子宮內膜癌惹的禍!
這個檢查結果對江女士而言,猶如晴天霹靂。為了進一步確診,家人帶著江女士來到重慶市腫瘤醫院婦瘤科進行病理會診和檢查,結果還是子宮內膜癌,而且情況很糟糕,卵巢、淋巴都有可能癌細胞轉移。
在辦理入院時,醫生詳細詢問病史時才知道,愛美的江女士為了長葆青春,竟然在無任何醫生指導下,自行服用雌激素類藥物尼爾雌醇片近3年。因江女士沒有家族病史,醫生分析其發病原因,都認為與濫用雌激素可能有關。
接診后,醫生馬上安排手術,術后還補充了放化療,但是因癌細胞惡性程度高,期別晚,病情并沒得到有效控制,很快就出現肺轉移。最終,江女士在手術后僅僅兩年便離開了她無比眷戀的這個美麗世界。
衰老,或是每個愛美女性最恐懼的事。
為了延緩衰老,一些更年期(現已改稱圍絕經期)女性,會選擇雌激素替代治療。但濫用雌激素類藥的后果,是極易誘發子宮內膜癌。上文中的江女士便是一個活生生的典型病例。
不過,雌激素并不是不能補充,恰當的使用,可以幫助女性更好地度過更年期;子宮內膜癌也并非不治之癥,可怕的是人們忽視它的典型癥狀——不規則陰道出血,從而失去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契機。因此,圍絕經期女性出現不規律陰道出血時,不要自認為是絕經前的正常現象或是羞于啟齒、諱疾忌醫,而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在臨床中我們發現,像江女士這樣因愛美、追求永葆年輕態,無醫生指導自行服用雌激素類藥物而導致子宮內膜癌的患者并不少見。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近年來,子宮內膜癌發病率在世界范圍內呈上升趨勢,每年有接近20萬的新發病例。在我國,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亦逐年升高,目前僅次于宮頸癌,居女性生殖系統惡性腫瘤的第二位。
80%~90%的子宮內膜癌屬于雌激素依賴型。具體而言,一是因為社會經濟生活水平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女性營養狀況改善,使性發育提前、絕經延遲,子宮內膜處于長時間受高雌激素水平影響狀態,相應的雌激素依賴型腫瘤的發病率也就升高了。
二是由于我國近幾十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很多女性只妊娠、生育了一次,沒有妊娠就沒有孕激素,而子宮內膜長期在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作用下,就可能發生子宮內膜增生癥(單純型或復雜型,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甚至逐漸發生癌變,進展為子宮內膜癌。
和其他隱蔽發病的腫瘤相比,子宮內膜癌癥狀出現很早,主要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這種情況下很多女性都能夠及時發現。但是有兩個群體容易忽視它,那就是圍絕經期女性和絕經后的老年女性。
在民間常有“絕經前后就是要亂流血”的說法,因此50歲左右女性在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時,會認為這是要絕經,出現不規則流血是正常的,而未能及時到醫院就診。
這是一種認識誤區,如果不及時就診,病情可能就會被耽誤。圍絕經期女性本就是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高危人群。因此,圍絕經期女性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時,不要單純以為這是自然絕經的前兆,要懷疑是子宮出現問題而給予的警報。
除了圍絕經期女性群體,已絕經七八年、十來年的老年女性,若出現陰道出血,也應當警惕子宮內膜癌。有的子宮內膜癌屬于非雌激素依賴型,占比較少,約10%~20%,多有家族史,其發病多與基因突變有關。
由于這類群體多與子女居住,或空巢、喪偶,沒有合適交流溝通的渠道,常常因為拖延而耽誤病情。有的時候因陰道大量出血,急診送入醫院,才發現病情已非常嚴重。
但其實我們的身體之前也發出了預警信號,比如從絕經后的沒有分泌物、干干凈凈,到突然出現點滴出血,肯定就是不正常的,就應引起重視。
總之,不管是圍絕經期女性還是絕經后女性,一旦出現陰道不規則出血,都應立即到醫院檢查。到醫院做個B超檢查,就可以明確了解子宮內膜的情況。正常子宮內膜厚度只有0.8~1.3厘米,如果明顯增厚,醫生就會建議做診斷性刮宮或宮腔鏡檢查。
就算診斷出子宮內膜癌,也不要絕望。目前此病以手術治療為主,很早期的子宮內膜癌,其生存率在婦科腫瘤中比較高,預后相對良好。此外,放射治療、內分泌治療和化療在子宮內膜癌治療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及早診斷,及時治療。
最后,提醒圍絕經期及其他需要使用雌激素類藥品的廣大女性,雌激素是把雙刃劍,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應用,千萬別盲目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