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
隨著多種技術的不斷完善,AI逐從技術走向應用。很多人都將其認定為一個新的生產要素,并堅信它可能成為盈利能力的下一個增長點。那么在眾多新技術的加持下,AI究竟對于行業有著怎樣的直接影響?
AI等于眾多技術的集合
人工智能技術其實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技術,它不僅涵蓋了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用戶畫像,它其實越來越和大數據、云計算的界限在變得模糊。
在業界看來,AI更像是一些技術的集合,這些技術使得智能機器得以通過感知、理解、行動和學習來擴展人類的能力,從而大大提高人類的產出,海量的數據、計算機運算提高的速度、成本不斷降低和技術難關的突破,讓人工智能的商業前景越來越清晰。
例如,將人工智能比作一個人吸收了大量的人類知識,經過不斷深度地學習,成為一個高人。在這個過程中,云計算相當于人的大腦,大數據相當于人的大腦從小學到大學的記憶和存儲的海量知識,這些知識之友通過消化、吸收才能實現更大價值,而這些廣闊的數據則來自于物聯網收集。
這樣看來,通過物聯網產生、收集海量的數據存儲于云平臺,再通過大數據分析,甚至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為人類的生產活動,生活所需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意味著,在通往人工智能的路上,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環。
AI的潛力到底有多大?
正是得益于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支持,互聯網才正在向物聯網擴展,并進一步升級至體驗更佳、解放生產力的人工智能時代。
來自埃森哲數據顯示,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潛力使公司的盈利能力平均提高38%,到2035年使12個經濟體在16個行業的產出提高14萬億美元。在人工智能情況下,信息通信業、制造業和金融服務業是年度總增長值增長率最高的三個行業,到2035年分別達到4.8%、4.4%和4%。
眾所周知,制造業對于重型機械的依賴較大,通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不僅提高了人類勞動生產率,還可以使工廠車間現有的機器充分發揮全部潛力。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領域,到2035年,制造業可生產3.8億美元的額外收入。
巨大的經濟潛力,使得眾多企業在過去的十年里,利用了大眾的力量去開拓創新模式。與此同時,云技術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快速降低計算成本,并且不受內部IT結構的限制,創新的下一步將是把云端的眾包數據與AI的能力結合,創造新的、具有顛覆性的商業機會,為此,谷歌云平臺和亞馬遜網絡服務等云平臺已經開始使用。
寫在最后
不難想象,上千億級的人工智能市場應用規模對于企業的誘惑無疑十分巨大,但是巨頭環伺之下,想在人工智能時代分一杯羹,絕非易事。
人工智能的基礎是數據,從技術到應用的轉換,離不開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物聯網技術的支持。相信在未來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經濟的增長,還有在這些新技術帶動引領下的行為的改變。
其實,我們距離AI,并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