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一定有一種由機器的處理方式,使老師做老師該做的事,機器做機器該做的事。”學霸君CEO張凱磊針對教育領域中的人工智能發展,如是說到。
因為智能化的普及,當下不少專業領域的人也普遍表示,教師無法顧及每個學生。相反利用自然語言理解和深度學習為核心技術的人工智能,再借助云端服務和大數據之后,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出問題所在,并與學生一對一進行輔導,以此協助老師教學任務。在張凱磊看來,老師應該做的是“診斷”學生的“病情”,學生作業的批改及題量訓練的提升則是由機器來代替。
張凱磊曾將自己的AI產品“Aidam”比喻成了自己女兒。有一篇報道寫過,為了能體現“女兒”的學習做題能力,他送“女兒”參加由幾位狀元組成的“高考”患得患失心情。雖然,女兒的134分與狀元的成績互有勝負,但卻讓他展眉解頤,之后還直言這幾位學霸的“功力”著實了得,并對記者坦言道出未得滿分的情況。“沒有考滿分,我現在不知道原因,但是我可以告訴你說,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會丟分的有大概70幾種原因。”張凱磊如是說到。
雖然未能達到滿分,但是整套卷題目的錄入過程僅在10分鐘內,而高考的學霸卻用了整整一個小時才得以完成。對于高考后的結果,張凱磊表示Aidam輸贏其實并不重要,只是希望通過這樣的PK,讓教育界了解到在其領域中人工智能已經達到了什么樣的程度,Aidam和AlphaGO一樣并非實體,而是通過深度學習、專家系統和自然語言理解為核心的復雜系統,來學習人們的編程邏輯,進而熟悉人類思考和學習的方式,掌握解題方法。
學霸君Adiam“高考”成績,只是用來展示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里所積累的經驗,最終的反饋效果,其實是學生。從2013年拍照搜題開始做起,做到一對一的輔導再到如今Ai學智慧教育平臺,整套體系已形成了龐大的內容數據庫,使機器閱卷、個性化指導、個性化學習、教案改進等變成可能,老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都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用張凱磊的話來總結,就是讓老師、機器分開來做本應該做的事。
目前,Ai學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情況已經有十幾所學校,超過一百多個班級在使用,受眾群集中在初中和高中的理科,而在今年或將會有1000多個班級簽約實施。由于國家大量資金的投入,學校硬性設備進度幾乎達到95%的網絡化通訊,但是因為內容軟件的缺失而導致硬件無法全部應用。所以,AI教育市場需要大量的技術填補,從而能夠快速的構建起利用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
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落地實施,在今年7月份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明文強調,要加快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國家的意愿固然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準,不過當下的AI技術,所發揮的效應還只是一小部分,但人類對AI的探索還會繼續,其缺乏的面必然會有所改善。因此在教育行業發動改革之前,AI還需要多加錘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