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進 陸 賓 張正球
江蘇省儀征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江蘇儀征 211400
儀征市地處揚州西南,長江北岸,東與邗江毗鄰,北與高郵市接壤,西與南京六合、安徽天長為鄰,南與南京江寧、鎮江丹徒隔江相望。全市總面積為857平方公里,有 9個鎮2個辦事處,140個行政村,總人口56.6萬。人群腸道線蟲病曾在儀征廣為流行,為有效控制腸道線蟲病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提高人口素質,促進地方經濟發展,2000年后儀征市采取大范圍服藥驅蟲、健康教育、改水改廁、疾病監測等綜合防治措施,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儀征市腸道線蟲感染率大幅下降,取得了顯著成效。2014年儀征市達到腸道線蟲病有效控制標準。本文總結了儀征市腸道線蟲病防治經驗和防治成果,現報道如下。
儀征市歷史上腸道線蟲感染狀況嚴重,主要有鉤蟲病、蛔蟲病、蟯蟲病、鞭蟲病等[1]。1953 ~ 1957年累計查到蛔蟲感染者20 948人。1959年全市開展寄生蟲病普查,累計調查203 483人,查到鉤蟲32 387人,陽性率15.9%,蛔蟲156 651人,陽性率76.9%。1962年檢查14 708人,總陽性率73.8%。
1.2.1 驅蟲服藥 儀征市按綜合防治策略實施腸道線蟲病的干預措施,分期分批開展服藥驅蟲。藥物驅蟲主要對象為中小學生、流動人群、防治薄弱村的居民等重點人群。驅蟲服藥主要選用的驅蟲藥物為甲苯咪唑咀嚼片(驅蟲康),采用總劑量400mg,分兩天頓服[2]。
1.2.2 健康教育 儀征市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利用會議加強對領導的宣傳,提高各級領導對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各鎮政府要求各村民委員會(居委會)深入田頭、住戶,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門把腸道線蟲病防治納入各中小學校衛生知識課,使學生了解腸道線蟲病的基本知識和防護技能;衛生部門利用廣播、電視、黑板報、標語、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腸道線蟲病的危害和防治知識,營造輿論氛圍。
1.2.3 改水改廁 改水改廁是有效防治腸道線蟲病的防治措施之一[3],多年來市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把改水改廁作為為民辦實事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列為村、鎮建設和發展地方經濟的重要內容。采取個人出一點、集體拿一點、國家承擔一點的方式,加快促進改水改廁進度[4]。
1.2.4 病情監測 自開展大范圍驅蟲服藥工作以來,儀征市每年開展觀察防治效果調查,按地理方位劃分為東、西、南、北、中5個片區,每片區隨機抽取3周歲以上居民200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檢查腸道線蟲卵,調查總人數不少于1000人[5]。同時開展兒童蟯蟲病防治,目標人群為小學低年級學生和幼兒。全市抽查500人,選擇2個鄉鎮,每個鄉鎮各抽查1所幼兒園和1所小學低年級學生共250人。
1.2.5 技能培訓 多年來儀征市重視專業隊伍的建設,重點做好培訓工作。每年召開血地寄防專題會議,強化對腸道線蟲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杜絕松懈麻痹思想;每年結合防治工作舉辦鏡檢技術培訓班,邀請省寄生蟲病研究所專家為市、鄉鎮血地寄防醫生和部分鄉村醫生進行業務講座,使基層專業人員掌握線蟲病防治知識,提高防治水平。同時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各期培訓班和技能競賽,并取得血寄防糞檢技能合格證書。
利用Excel 2010和Epi Info 7.0軟件建立資料數據庫,采用SPSS 13.0對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對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000年后儀征市實施綜合防治措施以來已累計服藥驅蟲286 127次,人均服藥1.32次,主要針對重點地區和重點人群開展驅蟲服藥,初中和小學生服藥率>70%。
20世紀80、90年代,農民和學生人群腸道線蟲病感染率較高,與平時養成的衛生習慣和耕作方式密切相關[6]。為促使人們提高防治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避免因陳舊的生產方式感染腸道線蟲病,我們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宣傳與健康教育。實施綜合防治策略以來,儀征市共散發各類宣傳資料近70萬份,累計受教育300萬人次。1990年開展第一次全國人體寄生蟲病調查,針對學生、居民進行健康教育情況調查,共調查518人,其中學生調查人數253人,居民調查人數265人,學生和居民衛生知識知曉率分別為35.96%和35.84%。2015年開展第三次全國人體寄生蟲病調查,對學生、居民進行健康教育情況調查,共調查508人,其中學生調查人數255人,居民調查人數253人,學生和居民衛生知識知曉率分別92.54%和92.49%。
經過多年艱苦努力,過去的露天茅缸已不復存在,新型的無害化廁所比例不斷增加,至2016年,糞便無害化處理覆蓋率達96.32%,飲用自來水人群覆蓋率達100%。
2.4.1 防治知識知曉率變化 第一次全國人體寄生蟲病調查(1990年),學生腸道線蟲防治知識知曉率為35.96%(91/253),第三次全國人體寄生蟲病調查(2015年)學生知曉率為92.54%(236/255),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7.27,P < 0.01)。居民知曉率分別為35.84%(95/265)和92.49%(234/253),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79.19,P<0.01)。證明學生與居民的知曉率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2.4.2 人群感染率變化 2000年后,儀征市根據腸道線蟲病防治工作的實際情況,實施綜合防治策略。現就儀征市實施腸道線蟲病綜合防治策略前年后人群總感染率等各項指標進行比較。因2015、2016年腸道線蟲總體感染率均為0,故選取綜合防治策略實施前2000年與策略實施后2014年數據進行比較分析。2000年人群總感染率為9.52%(96/1008),其中鉤蟲、蛔蟲、鞭蟲和蟯蟲陽性率分別為 2.28%(23/1008)、5.85%(59/1008)、1.39%(14/1008)和14.87%(259/1742);2014年人群總感染率為0.13%(4/3010),其中鉤蟲、蛔蟲、鞭蟲和蟯蟲陽性率分別為0.07%(2/3010)、0.03%(1/3010) 和 0.03%(1/3010)和0.01%(1/1032)。2014年人群腸道線蟲總感染率較2000年下降了98.63%,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74.40,P < 0.01);鉤蟲、蛔蟲、鞭蟲和蟯蟲感染率分別下降了97.09%、99.43%、97.61%和99.3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鉤=59.93,χ2蛔=173.88,χ2鞭=37.31,χ2蟯=166.46,P 均< 0.01)。見表 1,2。

表1 儀征市歷年腸道線蟲病糞檢結果
儀征市采用大范圍驅蟲服藥,注重健康教育、改水改廁等各項綜合防治措施,腸道線蟲病的感染率逐年下降,至2010年以來人群感染率均控制在1%以下,表明綜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群驅蟲服藥工作是一項直接面對廣大群眾的社會性工作,工作面廣量大,多年來儀征市認真落實腸道線蟲病的干預措施,分期分批開展驅蟲服藥。儀征市實施綜合防治策略前后人群腸道線蟲總感染率顯著下降,更主要的是每個感染人群攜帶的蛔蟲數大幅下降,從10條以上下降到2條以下。表明藥物驅蟲治療對腸道線蟲病防治至關重要,可有效的控制傳染源,快速的降低人群的感染率[7]。在高感染時期,采取大范圍驅蟲服藥,對快速降低感染率,抑制疫情有立竿見影的效果[8]。

表2 儀征市歷年透明膠紙肛拭法蟯蟲檢查統計
腸道線蟲病的流行與人群的生活方式、防治知識和衛生習慣息息相關[9]。學生和居民腸道線蟲防治知識知曉率均呈顯著性提高,表明實施綜合防治策略后學生和居民的腸道線蟲病防治意識和防治知識得到了明顯增強,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有效降低學生和居民人群腸道線蟲病感染和重復感染的幾率。
加強糞便管理、改水改廁是徹底阻斷腸道線蟲病傳播途徑的治本措施[10]。儀征市注重腸道線蟲綜合防治措施,不斷推進無害化廁所的改造,不斷推行自來水管網建設普及自來水[11]。同時結合國家級衛生城市創建工作的開展,不斷的取締露天糞坑,積極推廣沼氣池和三格式無害化廁所。至2016年,糞便無害化處理覆蓋率和飲用自來水人群覆蓋率達95%以上。這些措施有效的改變了腸道線蟲蟲卵的生存環境,大大的降低了蟲卵的污染,阻斷了腸道線蟲流行的關鍵[12]。
2000年儀征市在實施腸道線蟲病綜合防治策略后,人群總感染率較策略實施前大幅度下降,其中鉤蟲、蛔蟲、鞭蟲和蟯蟲陽性率均有明顯下降。2001~2016年腸道線蟲糞檢結果也顯示,儀征市腸道線蟲病感染率總體呈下降趨勢,2010~2016年連續7年的人群感染率均下降到1%以下,表明通過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等各項綜合防治策略有效的降低了人群的感染率。
儀征市的腸道線蟲防治實踐表明,綜合防治的策略對有效控制腸道線蟲病的流行起著重要的關鍵作用。儀征市進行大范圍驅蟲服藥時間段為2013年前,人群感染率較高,適合使用大范圍藥物驅蟲的防治措施[13]。對于當前人群感染率長期降至1%以下,應當在堅持綜合防治策略的基礎上側重于注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為主導,輔助實施重點人群藥物驅蟲和改水改廁[14],注重利用新媒體等各種工具宣傳防治知識,提高居民的防治意識,促使養成良好的生產和生活方式[15]。同時加強鏡檢技術培訓,做好重點人群監測,并以監測結果為依據不斷調整防治措施,確保腸道線蟲病的防治成果。
[1] 沈明學,金小林,江文才,等.2006-2010年江蘇省土源性線蟲病監測點調查結果分析[J].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志,2012,39(6):342-346.
[2] 孫鳳華,曹漢鈞,錢益新,等.驅蟲康藥糖不同劑量驅除腸道線蟲的效果觀察[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1994(2):123-124.
[3] 朱濤,江濤,巢農,等.群體驅蟲與改廁控制土源性線蟲感染效果[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5,27(5):510-512.
[4] 夏駿,伍立志,盛昊,等.2010年-2014年臨安市農村改廁工作調查 [J].環境衛生學雜志,2016,43(3):222-226.
[5] 臧煒,張雪強,陳穎丹.2006-2010年全國土源性線蟲病監測分析[J].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志,2013,40(3):144-148.
[6] 王紀生,劉劍峰,劉亞紅,等.靖江市居民腸道線蟲感染及防治知識知曉情況調查[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7,29(2):206-208.
[7] 管學軍,李棟,陳思紅,等.洪澤縣腸道線蟲病綜合防治效果評價[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6,28(3):327-330.
[8] 宣小菊,王允華.常州市武進區2006-2016年人體腸道線蟲感染監測結果分析[J].心理醫生,2017,23(21):39-40.
[9] 吳雪.社區居民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知曉率及宣教效果調查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2017,24(11):58-59.
[10] 郭志南,戴龍,陳華芳,等.廈門市蛔蟲感染情況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7,33(1):15-17.
[11] 張紅芳,劉建,沈美清,等.桐鄉市人體重要寄生蟲感染調查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6(9):1332-1334.
[12] 王曉雷,江成功,李水明.2016年句容市居民腸道線蟲感染情況調查[J].預防醫學論壇,2017,23(6):441-442.
[13] 夏愛,陶恒業,趙亞明,等.鎮江市潤州區人群土源性線蟲感染綜合防治效果[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4,26(6):665-668.
[14] 趙開明,李輝鵬,張曉強.2015年陜西省鎮巴縣學生腸道蠕蟲感染狀況及感染因素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7,33(6):589-592.
[15] 孫道寬,張翠萍,陳德珍,等.金湖縣土源性線蟲病綜合防治效果[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4,26(1):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