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焦 誠
交城縣地處山西省中部,是山西省第二林業大縣,享有“華北落葉松之鄉”、“中國鈣都”等美譽,境內擁有龐泉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文峪河國家濕地公園、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3個國家級生態保護區,森林覆蓋率54%,林木綠化率70%。
交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整治相結合,治標為先與治本為重相結合,舉全縣之力,聚全民之智,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生態發展、持續發展之路。
一是突出綠色發展引領,大思路謀劃生態發展方向。將生態文明作為立縣之本、發展之基,提升產業發展層次,提升城鎮綜合實力,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社會發展水平,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生態交城、活力交城、宜居交城。
二是突出城市品位提升,大格局構筑生態發展框架。通過整合城鎮空間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扎實開展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省級園林城市“三城同創”行動,構筑起一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大縣城框架,充分展現“城市即旅游、城市景區化”的縣城定位。
三是突出環境問題整治,大力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著力解決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問題,進一步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四是突出產業轉型升級,大引擎發展“一大三新”新動能。堅持以大數據、新材料、新能源、新化工為引領,積極尋求縣域經濟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
五是突出脫貧攻堅工作,大胸懷統籌推進農村農業發展。堅持以項目發展促進就業機制,建立“政府+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貧困戶+非貧困戶”的穩定利益聯結機制,資金高效統籌、精準投放機制和政府+銀行+企業+保險+貧困戶“五位一體”金融扶貧機制,推動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
六是突出第三產業發展,大氣魄實施全域旅游戰略。以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縣為抓手,重點推出以“國雅”為代表的“交城窯”文化產品,以“交城山”為代表的農特產品,以褐小美為代表的IP形象,深入開展“廁所革命”,成為全省、全市廁所改造最多、完成最好的縣。
七是突出循環經濟鏈條,大智慧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通過環保項目,建立能源、資源交換共享,副產品和廢物之間共生耦合,企業之間循環組合的循環經濟鏈條,實現綠色發展。
交城縣生態文明發展其勢已成、其時已至、其景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