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楠周

納溪區位于長江與永寧河交匯之處,瀘州主城區重要組成部分,幅員面積約1150平方公里,人口50萬。境內擁有數萬畝竹、茶,百余條大小溪流等生態資源,傳承納溪民歌、班打獅子、牛牛燈等特色川南民俗文化。是“全國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四川省旅游強區”、“中國民間文化之鄉”、“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區”、“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示范區”、“中國特早茶之鄉”、“中國特色竹鄉”。
納溪區已擁有天仙硐景區、花田酒地、云溪溫泉、鳳凰湖4個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歡樂派海灘、龍洄酒莊、太山生態研學基地4個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啟玉葡萄、烏木水寨、夢里水鄉、普照山4個國家AA級旅游景區,A級景區總數量達12個。
在諸多特色各異的景區中,有一個必去的景區:護國運動文化園區。該區是當年護國戰爭人文歷史續存與再現的特色園區。探尋“鐵血護國”、“民主共和”蘊含的精神財富,著力將護國紅色文化融入現代人的“血脈”,努力建設成為全國唯一一個以護國運動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傳承的人文新高地。園區在建項目有:護國戰爭紀念館、棉花坡戰役戰壕遺址、護國巖題刻、護國公園、護國人文學院等。其中,護國戰爭紀念館將川南民居、紅色文化有機融合,再現蔡鍔、朱德所率領的護國軍將士在納溪土地上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朱德元帥當年坐鎮陶家大院,護國討袁,指揮棉花戰役,以一敵十力克北洋軍,成為以少勝多的典范。棉花婆戰役被寫入中國歷史教科書,也列入西方軍校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