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日本東北大學一項研究顯示,一天吃1個柑橘類水果有助防癡呆。柑橘類水果包括橙子、柚子、檸檬、青檸等。
研究人員跟蹤調查超過1.3萬名中老年男女多至7年,觀察這些人的癡呆癥發病率。結果發現,與那些每周吃兩個以下柑橘類水果的人相比,每天至少吃1個柑橘類水果的人患癡呆癥的風險低23%。
這是首個關于柑橘類水果消費對身體影響的大型研究。研究人員在《英國營養學雜志》上發表報告說,柑橘類水果中含有川陳皮素,它有助記憶修復或減緩記憶減退。“先前有一些生物學研究表明,柑橘類水果或有助認知功能修復,但沒有研究關注柑橘類水果消費與癡呆癥發病率之間的關系。我們的研究顯示,經常消費柑橘類水果與較低的癡呆癥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
哈佛大學研究者發現一種酶可以保護細胞免受脂肪的危害,這項研究將為治療肥胖以及相關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甘油三酯,是人類脂肪含量最多的脂類,它可以被分解成為脂肪酸,然后被轉運到脂肪或者是其他組織里作為能量被儲存,然而過量的脂肪酸將會損壞內質網,內質網是細胞重要的組成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肪的加工場所。所以為了避免過多的脂肪酸在細胞內堆積,細胞會將多余的脂肪酸再酯化為甘油三酯,以避免引起炎癥。哈佛大學研究團隊發現二酰基甘油酰基轉移酶催化再酯化過程,它就像“細胞警察”監管脂肪酸,避免高爾基體(注:細胞中的內膜系統的組成之一)受到損害。同時一些甘油三酯在被分解后又重新合成為甘油三酯,此機制尚不清楚。
美國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神經病學》雜志線上版發表論文稱,年輕時保持心臟健康有助延緩腦萎縮,相比那些不在乎心臟健康的人,在年輕時就關注心臟健康并能保持一顆健康心臟者,到中年后其腦容量更大。
這一結論是研究人員對518名目前平均年齡達51歲的人群長達30年的生理數據和日常行為數據進行追蹤、分析后得出的。這500余名參與者最初的生理數據包括身高、體重、血壓、膽固醇水平、血糖水平等,日常行為數據則包括他們的飲食習慣、日常鍛煉情況等。這些參與者在研究開始后的每2~5年都要接受1次身體檢查,并在研究后期階段進行腦部掃描。研究人員對每一個參與者的狀況進行了分析評估,結果發現,在研究開始階段心臟健康狀況較好的人,在中年時的大腦平均容量也較高。
為促進大眾心血管健康,美國心臟協會推出了“簡易7步,即控制膽固醇、控制血壓、降低血糖、多運動、健康飲食、減肥和戒煙,建議人們遵循這些生活指南,保持心臟健康。該研究論文作者、美國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的邁克爾·班克斯博士表示,研究表明,遵循“簡易7步”,健康生活,做得越好,腦萎縮的程度就越小。同時他指出,與其他因素相比,吸煙與腦容量的關系更緊密。
雖然這一研究有其局限性,參與者大腦成像的時間點并不連續,心臟健康與腦容量間孰因孰果也難定論,尚需更多研究,但班克斯仍認為該結果“令人振奮”,因為其意味著心臟健康可能會對早期的大腦功能產生影響,而任何人在年輕的時候進行一些簡單的改變,如遵循“簡易七步”,就能保持一顆健康的心臟,從而讓自己在未來擁有更聰明的大腦,更健康長壽的生活。
美國楊百翰大學心理學教授霍爾特·倫斯塔德的研究表明,社會隔離和獨居等孤獨導致的死亡率,比肥胖癥的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而更多的社會聯系能降低50%的過早死亡風險。
通常認為,社交是人類生存和獲得幸福的關鍵,社會隔離和監禁常被看作處罰手段,缺少與人類接觸的嬰兒很難健康成長且更易死亡。根據美國退休協會的研究,美國4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大約有4260萬患有慢性孤獨病。最近的美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有25%以上的人口獨居,其中超過50%的人口未婚,且自上次人口普查以來,結婚率和家庭育兒平均數量都有所下降。據此,倫斯塔德認為,美國人正在體驗到越來越多的孤獨。
此前,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和衛生保健研究所主任安德魯·斯特普托的研究小組還收集了6500名年齡在52歲及以上者的數據,他們都參與了2004年英國老齡化縱向研究。在近8年的跟蹤調查中,918人死亡,數據表明社會隔離和孤獨都預示著有可能過早死亡。
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面臨著“孤獨流行病”。為應對上述問題,倫斯塔德建議,各方都應高度重視并行動起來——科研機構應增加相關研究,學校應關注社交技能的培養,醫生應將社交納入醫療檢查,個人應為退休后的社會交往做好準備,社區應提供娛樂中心和社區花園等用來聚會、互動的場所等。
根據華盛頓特區美國心理學會第125屆年度大會提出的研究報告,每周練習多次瑜伽可以有效地治療抑郁癥。這同時也是傳統的治療方法。
調查主要集中在哈他瑜伽的好處,哈他瑜伽是強調與冥想和呼吸運動混合的身體運動。在大約兩個月的時間里,23名男退伍軍人被指示每周上兩次課。通過1~10的比例,他們平均快樂水平為9.4。但是,抑郁癥患者在課程結束后抑郁癥狀明顯減輕。
然而,這不是第一批研究,突出可能從這種古老的實踐中得出的潛在的精神健康益處。 2017年初,《替代和補充醫學雜志》發表的研究表明,患有嚴重抑郁癥的人每周應考慮參加瑜伽和深呼吸課程,每周兩次,無論患者是否服用抗抑郁藥物,都可以改善情緒。
此外,密歇根大學的調查員發現,參加10周正念的瑜伽干預(將冥想與身體姿勢結合在一起)后,孕婦報告抑郁癥狀明顯減少,子宮內的嬰兒更加牢固。
調查者總結說:“目前,我們只推薦瑜伽作為補充方法,最有效的方法是與專家提供的標準方法相結合。顯然,瑜伽不是萬能的。然而,根據經驗證據,它似乎有很大的潛力。”
研究結果顯示,不是每日刮胡子者大多未婚,而且多為藍領階級勞工;他們享受性高潮的次數較少,身材較矮小,而且易患心絞痛。
另外,社會醫學系的亞伯拉罕教授在聲明中說:“不常刮胡子者死亡率較高,可能是抽煙和一些社會因素所造成,但是也有小部分是受性激素影響。”他表示,不是每日刮胡子的男士較少享受性高潮,可能是因為其男性荷爾蒙較低,或單純因為未婚,所以進行性行為的機會較少。
至于中風幾率高,有一個可能解釋是,他們體內性激素的循環水準,可能影響了脂肪在動脈中沉積的程度。
在美國,每年自殺人數超過44,000,這是15~34歲人的第二大死因;同時,高達23%的青少年會自我傷害,被臨床醫生稱為“非自殺性自我傷害”。而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多項研究將噩夢與自殺的風險增加聯系起來。
科學文獻中沒有一個噩夢的標準定義,但大多數研究人員通常會以相同的方式描述它們:“高度焦慮的夢”,一個令人不安的夢,經常會讓你從睡眠中醒來。最新版本的診斷統計手冊將噩夢定義為“通常涉及生存,安全或身體完整的威脅的非常焦慮,令人難忘的夢”。
“我們發現,噩夢其實是自殺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研究者桑德曼說,“這可能是醫生應該詢問的早期警告標志。”本月發表在《綜合精神病學》上的另一項研究發現,噩夢頻率也可以預測自我傷害。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Chelsea Ennis和她的同事們分析精神病患者和大學生兩個不同樣本的數據后發現,即使控制抑郁癥狀,這種聯系仍然存在。“這表明,睡眠問題本身可能不會導致自我傷害,但可能是噩夢與增加情緒失調有關,隨后還會增加自我傷害的風險。”
Ennis的研究結果與另一項最近對中國山東超過一千名學生的研究結果相呼應,發現非自殺自我傷害與頻繁的噩夢在埃尼斯研究雙率相關。
根據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的報告,中國的研究人員可能已經發現一種更好的方法,用綠茶提取物可能會防止蛀牙。
當牙齒的琺瑯質(琺瑯質是在牙冠表層的半透明的白色硬組織,非常堅硬)受損時,會導致牙本質小管暴露,引起牙本質過敏。當牙齒受到冷、熱食物等外界刺激時,會產生強烈的酸痛感。琺瑯質受損也更容易致使牙齒產生蛀牙等。通常,使用納米羥基磷灰石來堵塞那些小管,暫時緩解不適。然而,不幸的是,通過定期刷牙,牙齒研磨等,這種物質會逐漸減少。
由于這些因素,研究人員開始尋找一種方法來加強。他們發現,在納米二氧化硅中用綠茶多酚包裹礦物,有助于抵抗酸性物質和日常磨損。研究人員還注意到綠茶多酚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經顯示出可以對抗變形鏈球菌,這是一種形成可能引起蛀牙的生物膜的細菌。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綠茶提取物具有“顯著抑制變形鏈球菌生物膜在牙本質表面形成和生長的能力”,這意味著它也可能是祛除蛀牙的好選擇。
近日,國外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睡眠習慣較差的成年人更容易超重和肥胖,而且他們的代謝健康狀況比經常獲得足夠睡眠的人差。
這項英國研究測試了1615人在3、4天內睡了多久、吃了多少。研究人員還抽取血樣,記錄體重、腰圍和血壓。研究人員發現,每晚睡約6小時的人腰圍比每晚睡9小時的人腰圍大3厘米。每晚睡不到6小時的人,腰圍也比休息好的同齡人大。
這項研究并沒有發現睡眠不足的人實際上吃了不健康的飲食,研究人員說這讓他們感到驚訝。然而,其他研究發現缺乏睡眠和不良飲食習慣之間的聯系。最終,研究人員得出結論,睡眠不足會導致人們體重增加,這可能導致諸如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等一系列健康問題。
瑞典隆德大學、哥德堡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研究者最近聯合發現,維生素A能改善生成胰島素的胰島β細胞功能。
研究人員最初發現,胰島β細胞含有大量可與維生素A結合的細胞表面受體。為考察維生素A對糖尿病患者所起的作用,研究人員對小鼠、無糖尿病者和2型糖尿病人的胰島素細胞進行了研究。通過部分阻斷維生素A受體作用,研究者觀察到了β細胞分泌胰島素的能力有所降低,胰島素分泌量減少了近30%。研究人員還發現,維生素A不足時,胰島β細胞對炎癥的抵抗力會下降;如果完全缺乏維生素A,胰島β細胞甚至會死亡。
這篇發表在《日本內分泌學會雜志》上的論文認為,在生命早期階段,維生素A對胰島β細胞的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人的一生中,它對抵抗炎癥性疾病也有一定作用。因此,人們需要攝取足量的維生素A,最好是通過飲食攝取。
日前,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的研究者通過研究發現,女性更容易被在贊美她們外表時使用隱喻性語言的男人所吸引,而非使用平實語言的男人。
研究團隊選取了116名女性,考察了她們對男性恭維話的反應。首先,這些女性被要求根據照片對140名男性的外表吸引力做出評價。這些照片還與照片中的男性自己所寫的一些贊美性語言相搭配。這些贊美性語言實際上由研究人員杜撰的,它們或是使用隱喻性的語言,或是平實的語言,來贊美女性的外表或性情。試驗結果顯示,大多數女性對其面部所使用的隱喻性贊美語言的反應更為積極。例如,類似“你的眼睛就是一道絢麗的彩虹”這樣的隱喻性恭維話要比類似“你的嘴唇很性感”這樣的平實恭維話更被女人所欣賞。愛意的表達其實不需要那么直白露骨。
研究人員表示,使用隱喻性的贊美能讓女性洞察出男人的創造性和智商水平。這一發現不僅有助于男性結識女性,而且有助于確定女性尋找潛在伴侶時的進化根源。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受蛞蝓啟發,開發出一種具有超強黏性的醫用黏合劑。
這種黏合劑黏性強、無毒性,可黏附于濕滑表面,能有效地封合術后傷口,具有廣泛的醫療用途。用過創口貼的人都知道,如果皮膚表面有水,創口貼是粘不牢的。這是常識,同時也是目前醫用黏合劑面臨的一大挑戰,但要開發出能黏附于潮濕和動態表面(包括生物組織)的黏合劑并不容易。
為找到這樣的物質,美國哈佛大學懷斯生物工程研究所和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將目光瞄向了蛞蝓。這種俗稱“鼻涕蟲”的軟體動物能分泌一種防御性黏液,使捕食者難以將其從附著物(如樹葉)上抓走。受蛞蝓啟發,研究小組開發出了模仿蛞蝓黏液屬性的強力黏合劑。
這種高性能黏合材料在醫療領域有許多潛在應用。研究人員指出,它既可作為貼片用于組織表面,也可作為注射溶液用于治療體內更深層的損傷,還可用于將醫療設備(如心臟起搏器)連接到目標組織,將來甚至可以與其他技術結合,制造出黏性軟體機器人或新的藥物遞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