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與監測項目通過驗收
2017年6月16日,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和監測項目驗收會在上海市測繪院召開。國務院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李維森出席會議并講話。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與監測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副局長王訓國出席會議并致辭。來自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規劃行業協會、同濟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對項目進行了驗收。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和監測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的領導和代表參會。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與監測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上海市測繪院院長魏子新主持會議。
會上,王訓國向與會領導、專家和代表對上海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發展的關系支持表示感謝。他表示,四年來,在國地普辦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大力指導下,上海系統謀劃、高質高效、穩步有序推進全市地理國情普查和監測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地理空間“家底”。本次驗收會,是一次成果檢閱和展示,也是一次全面系統的工作總結。他希望上海測繪地理信息部門以本次驗收會為契機,貫徹落實好全國城市地理國情監測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聽取專家組的意見建議,持續深入推進好常態監測和成果應用,為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提供更加優質的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
國家測繪產品質量檢驗測試中心主任張繼賢主持了專家評審會。在評審環節,上海市測繪院副院長顧建祥代表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與監測工作項目組,對普查和監測組織實施情況、生產情況和項目成果情況進行了匯報。自2013年開始,上海嚴格按照項目時間節點,自我加壓,穩步推進,創新思路,通過與各成員單位緊密協作,加強普查和監測人員隊伍培訓,成為全國第一批完成普查的省市,并深入推進普查和監測成果應用,形成了地表覆蓋、專題要素、市情專項等七大全覆蓋、高精度、無縫隙的上海市地理國情數據庫以及統計報告、監測報告等成果,開發了成果發布系統。同時,上海堅持重點服務市委市政府的重點工作和需求為導向,將監測成果應用于“五違四必”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中小河道整治工作、2040總體規劃、違章建筑和違法用地檢查、歷史風貌建筑保護、城市規劃實施評估等方面,為上海精細化管理、城市治理提供了數據保障和有效手段。
會上,項目組成員演示了“上海市地理國情普查成果發布平臺系統”,重點圍繞國情成果、市情專項,對城市建筑形態、公共服務設施、歷史風貌等成果的專項應用進行了詳細介紹,演示了DSM城市地表覆蓋變化比對功能,較好地展現了普查和監測成果應用的廣泛性和時效性。
經過專家組質詢、項目組答疑,專家組認為,普查和監測成果充分結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特點進行細化和拓展,上海率先構建了完備的城市地理國情普查和監測技術體系,構建了功能完備的在線與移動端成果發布系統,較好地滿足了城市轉型發展、城市建設和精細化管理對地理國情的需求,在面向城市的地理國情監測、城市精細化地理國情信息高精度提取,城市地理國情統計分析等方面有重要創新,對全國城市地區深化地理國情監測成果的應用,拓展監測視野具有良好示范效應。專家組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驗收,并建議在普查和監測的基礎上做好成果發布和解讀工作,進一步推廣成果應用。
李維森充分肯定了上海市第一次地理國情普查和監測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對在該項工作中給予精心指導的領導、專家和付出辛勤汗水的成員單位、工作人員表示感謝。他表示,上海的普查和監測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主要體現了五方面特點:一是工作體現了精細化,并已實現了部分國情要素單體化采集;二是堅持邊普查、邊監測、邊應用,自我加壓,實現了任務翻倍;三是在普查和監測過程中體現了科技創新;四是成果應用廣泛深入,在服務城市治理等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五是組織得力、成果優良。對于做好下階段工作,他要求:一是要抓緊推進成果發布;二是要充分共享、深入應用,希望上海在綜合統計分析上進一步探索;三是抓好常態化監測,結合上海市情開展各類專題監測,努力將上海打造成為城市監測工作的樣板。他希望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進一步發揮好資源整合優勢,進一步重視并加強推進測繪地理信息工作,持續深入開展后續常態化城市地理國情監測,為測繪地理信息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http://www.shsmi.cn/,作者:王怡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