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輝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2017年3月
體育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體系分析研究
姚志輝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貴州 都勻 558000
體育教育專業碩士是培養中小學體育教育和管理人才,具備發現體育教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能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體育教學人才。針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培養體系進行分析研究,發現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跨專業生源過多,不利于人才培養;理論課程設置過多,專業技術課程設置較少,不利于專業技能的發展;教學方法單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培養;論文選題有部分指向性不強以期為進一步改進培養體系提供參考。
體育 教育碩士 培養 體系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專業碩士是國家特需項目試點單位,有五年的建設期。在沒有培養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一切都是在借鑒有培養經歷高校的基礎上,來摸索構建我校的培養體系,在培養過程中進行完善的。體育學院也是在探索中不斷修訂、完善的,存在不足在所難免。
通過對教育部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目的的深入解讀,以及教指委對特需項目的建設指導,針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現有的培養體系進行分析,找出問題,分析成因,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改善培養過程中存在不足,完善培養機制,做出有價值的參考。
2.1 研究對象
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科教學(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體系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找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指導文件、檢索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相關文獻,進行閱讀、理解,為本研究提供參考、支撐。
2.2.2 邏輯分析法
對教育部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指導文件與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進行分析研究,并且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可行化分析,提供合理建議。
2.2.3 實地調查法
源于自身是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教學秘書,親身參與專業碩士的培養體系構建,以及四年來的培養工作總結,并對其進行調查分析。
3.1 教育部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指導理念與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科教學(體育)培養模式分析
3.1.1 招生指導意見與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的招生情況
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研[2013]3號《關于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對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要求是重點考查考生綜合素質、運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職業發展潛力,拓寬和規范在職人員攻讀碩士學位的渠道。不難看出,專業碩士首先要具備本專業素質,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才能對該專業問題進行分析,才能進行更好的培養。
從表1生源學科背景來看,本科是體育專業有7名,9名學生本科不是體育專業生源。不是本專業的生源的體育專業知識匱乏,不具備專業技能,對體育教學知識欠缺,是陌生的。即使部分學生對某一項體育項目有所精通,但對相關理論知識、教學方法、手段存在較大的缺失,給后續的培養帶來諸多困難,即使在兩年培養中加強專業培養,也很難勝任中小學的體育教學。

表1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科教學(體育)五屆生源學科背景
3.1.2 完善培養方案與學科教學(體育)培養方案分析《意見》中對專業碩士培養方案完善要求是培養單位應依據特定職業領域專門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和職業素養要求,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和培養環節,圍繞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優選教學內容,突出課程實用性和綜合性,增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加大實踐性課程比重,使學生掌握職業領域專業知識,具備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管理工作,培養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科教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要立足于教學或教學管理,具備一定的學科知識、技能,著重于實踐能力培養的專門人才。課程設置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要從全局考慮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以及專業實踐之間的相互關系[1]。體育學院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在2012年制定,2014年進行修改,是在培養過程中發現不足進行修改和不斷完善。培養目標為具有良好的學識修養和扎實的專業基礎,具有較強的教育實踐能力,熟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符合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要求。

表2 體育學院人才培養方案開課課程設置及學分分布
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與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沒有實質性的區分。在課程設置中,不是以專業學位研究生為主體,而是以學科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因人設課的現象普遍存在[2]。從表2可以看出專業實踐課程設置較少,理論課程偏多,體育專業技術實踐課程設置過少,不能鞏固學生的專業技能,不能提高教學能力,與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加大實踐課比重要求相悖。
3.1.3 改進課程教學與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課程教學現狀
《意見》中對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教學有了指導性的意見,要求創新教學方法,加強案例教學、模擬訓練等教學方法的運用。完善課程教學評價標準,轉變課程考核方式,注重培養過程考核和能力考核,著重考察研究生運用所學基本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研究生課程教學方法多以講授、討論式為主,案例教學、模擬訓練模式運用較少。有些課程安排學生觀摩中小學體育教學課,也算是模擬中小學體育教學的一種形式。
3.1.4 加強實踐基地建設與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實踐基地現狀
《意見》要求培養單位建立穩定的實踐基地,明確實踐內容和要求,健全實踐管理辦法,加強實踐考核評價,保障實踐質量。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有固定的研究教學實踐基地,對教學實踐的內容進行規定并有具體的要求,學生實踐考核評價由院外指導教師考核與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監督檢查相結合。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學實踐基地各項設施都能滿足學生教學實踐,但是實踐基地教學模式多采用常規教學模式,一些較好的教學模式很少用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也大部分只是用常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對新型的課堂教學了解缺失,在今后的工作中很難進行相關的改革,不利于學生的培養。
3.1.5 強化學位論文應用導向與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歷屆學位論文選題分析
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論文的要求是選題應緊密聯系基礎教育實踐,來源于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論文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調研報告、案例分析、校本課程開發、教材分析、教學案例設計等。專業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還存在著較大問題,突出表現在選題缺乏針對性,偏向于學術性而缺乏實踐性,創新力不夠,不能有效聯系實際等等[3]。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已畢業的11位研究生選題中有9篇調查性的選題,1篇關于校本教材,1篇關于學生學習評價。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問題相關的選題有9篇,關于學生營養1篇,關于教師的1篇,基本上符合要求,但從中小學教育教學的角度來審視,有兩篇針對中小學體育教學方向性不夠,有些偏離要求,所以在選題方面還要嚴格把關。
3.1.6 推進與職業資格銜接與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生教師能力培養分析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五屆研究生第一志愿報考被錄取5人,本科體育專業4人,調劑11人全部是跨專業生源。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周期兩年,第一學期課程以公共基礎課為主,全部是理論課程。第二學期開設的都是專業課程,但是專業技術課程較少,不能滿足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理論課多對學生的相關領域專業理論知識培養較好,沒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力,如何談得上教授能力,所以在第三學期的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受到限制,教學領域狹窄,效果不好,與職業資格銜接更難得到保障。
3.2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需要解決的問題
3.2.1 嚴把招生關,招本專業學生
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周期短,要培養具有良好專業素養的體育教師,如果沒有本專業技能的學生,很難進行教學實踐,即使增加專業術科課程,也很難達到要求。在招生時盡可能招本專業的學生,即使跨專業學生也要對專業技能進行嚴格考察,專業技能差或少的學生不應該錄取,做到寧缺毋濫。
3.2.2 減少理論課程學分,增加術科課程
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是掌握職業領域專業知識,具備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管理工作,培養良好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而學科教學(體育)專業碩士研究生是以培養中小學體育教師為目標的,體育教師的專業技能是其能否承擔教學工作任務的基礎,規范技術動作、良好的教師素養是能否勝任體育教學的關鍵。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專業碩士理論課學分過多,不利于專業技能的培養。
3.2.3 面向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選題
學科教學(體育)研究生是培養中小學高素質體育教師,對基礎教育教學有較好的審視、思考,以發現問題,在今后工作中努力解決,發揮其所學的優勢,為我國基礎體育教學良性發展做出貢獻。選題前要通過深入中小學調研,發現問題后再確定研究方向。論文形式盡可能多樣化,可寫調研報告、案例分析、校本課程開發、教材分析、教學案例設計等。
4.1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專業研究生跨專業太多,不利于培養
體育專業要求較高,專業技能廣泛,短時間很難掌握多項目的專業技能,跨專業生源很難勝任將來的體育教學工作,培養出來的學生如果還不如專科生或本科生,也就失去培養意義。
4.2 理論課程設置太多,專業技能、實踐課程較少
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周期為兩年,在有限的時間內容,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研究生有一年的時間是公共基礎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培養,在這一年的時間內,專業技術課只占總課時的14.9%,其余的都是理論課程培養,對學生的專業技術、教師技能、訓練能力的培養不足,不利于學生的專業發展。
4.3 講授教學方法采用較多,討論分析的授課方式用得較少
講授式課堂教學學生單向接受知識,很少對知識有自己思考,缺失內化過程,學生如果在課下不進行學習的話,很快就遺忘掉,效果是最差的一種教學模式。采用對相關知識進行簡單講解,安排作業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進行相關知識的討論學習,效果會更好。在此過程中可以使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批判思維、溝通能力、交流能力、指導能力,同時學生經過思考、內化對知識的理解、記憶效果更顯著。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在研究生授課方式上采用講解授課的方式較多,安排學生討論的較少。
4.4 學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運用較少,多采用常規教學模式
實習是由學生向教師轉變的關鍵環節,教育碩士研究生的教育實習應該是向優秀教師轉變的過程。作為優秀的體育教師來說,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力的培養是決定其能否成為優秀體育教師的關鍵。所以,在教育實習過程中也要對教學模式運用進行探索,掌握適合自己的,能使課堂效果最大化,能夠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教學模式。由于校外導師的教學風格以及實踐基地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所限,使得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多采用常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教學培養存在不足。
4.5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位論文選題大部分符合要求,少部分對教學、管理研究不足
體育教育專業碩士選題要依托中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論文形式可以多樣化,如調研報告、案例分析、校本課程開發、教材分析、教學案例設計等。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碩士在選題方面有少部分偏離了教學或教學管理的方向,不太符合要求。
[1]盧蒙等. 對吉林大學音樂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2(4):58.
[2]楊科等. 中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比較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2(1):64.
[3]趙 巖. 論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24.
On the Training System of Sports Master Education
Yao Zhihui
(P.E.Departmen of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Guizhou 558000,China)
The sport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ster is to tra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personnel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 sports teaching talents who can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ports teaching, can study and solve that. The research analyzes the training system of sports master, and find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system of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which include too many cross- major students, not conducive to the talent training; too many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nd less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urriculum, not good to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development; single teaching method, not conducive to the students' all-around development; less aim of the paper topics.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training system.
Sports Master of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G807
A
2096—1839(2017)3—0121—03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工程項目,編號:15ZB006。
姚志輝(1971~),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