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洵
摘 要:姓名具有識別功能,亦可被作為商標使用。公眾人物基于自己的努力使得自己的姓名在社會公眾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并使得自己的姓名蘊含了一定的商業價值。基于此,常有第三人欲借用公眾人物對社會大眾吸引力變為對商品的消費,而未經公眾人物許可將其姓名注冊為商標。對此情況,我國商標法以較隱蔽的方式進行限制,但法律規定的不明晰使得公眾人物姓名被搶注為商標的情況仍不時發生,并直接導致公眾人物姓名權與姓名商標權之間的沖突。為此,法律在商標注冊時應進行規制,從知名度的認定、爭議商標與公眾人物姓名相同的認定以及爭議商標使用的事實狀態等三個方面進行考量,防止不當注冊的情況產生。
關鍵詞:商標注冊 姓名權 權利沖突 公眾人物
中圖分類號:DF5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330(2017)02-0063-07
申請商標注冊不得侵害他人在先權利,如果不當注冊,權利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宣告該注冊商標無效。這里的在先權利是否包括公眾人物姓名權?如果該注冊商標被實際使用并獲得一定商譽,公眾人物姓名權能否對抗注冊商標的商標權?近幾年,我國發生了多起因公眾人物姓名被搶注而引起的公眾人物與商標所有者之間的法律糾紛,特別是2012年美國球星邁克爾·喬丹訴喬丹體育侵犯自己姓名權案件,將公眾人物姓名權與注冊商標權利可能存在的沖突關系再次帶入大眾的視野。要回答以上問題,首先需要對公眾人物姓名權獲得特殊保護的依據來源以及公眾人物姓名與商標注冊可能產生沖突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姓名注冊為商標導致的潛在權利沖突
人的姓名是為區分個體,給每個個體給定特定的名稱符號,是通過語言文字信息區別人群個體差異的標志。姓名由姓氏和名字兩部分組成,前者代表家族血脈關系,后者則是區別個體的符號。我們通常所指的姓名是以父母為子女登記在戶口簿上的名字為準。在古代除了使用名字外,還用字、號指代某人,現代社會雖然不再使用字、號,但有時也會使用筆名、藝名、別號等,雖然這些名字和身份證所實際使用名字不同,但因使用人長期在社會公開使用,公眾已經將筆名、藝名或別號與使用人緊密聯系起來,故此時的筆名、藝名或別號也具有了與姓名一樣標識使用人的作用。商標是附著于商品之上用于區別商品或服務來源的商業標志。姓名和商標都具有指代功能,前者指代的是某個人,后者指代的是某個商品或服務。由于姓名是一個表象符號,因而也常被人用于商品之上作為商業符號使用。當姓名作為商標注冊并使用時,姓名就和商標在某種程度上產生了重合,同時亦產生了一定的沖突。
與一個注冊商標只能被一人所有的要求不同,同一姓名可以同時被多個人使用。在2007年的相關統計表明,大陸地區共有1.8萬多個劉翔,1.6萬多個劉德華。
朱治華:《中國1.8萬多人叫劉翔 叫劉德華的人逾1.6萬》,載《法制晚報》2007年8月15日,資料來源于膠東在線新聞中心:http://www.jiaodong.net,最后訪問時間:2016年12月31日。
所以當某一姓名擬注冊于商標之上時,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問題,一旦允許該姓名注冊為商標可能就剝奪了同一姓名的其他人將自己姓名注冊為商標的權利。對此美國商標法規定,當一個姓名標志對商品購買者來講,主要把這個標志認為是一個姓名而非是作為與其附著的商品相關的符號使用,那么將這個姓名注冊為商標就是不可能的。反之,則該姓名注冊為商標是可能的。[美]Arthur R.Miller,Michael H.Davis:《知識產權法:專利、商標和著作權》,宋建華、鄭小敏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79頁。美國專利商標局在《商標審查指南》第1206條第2項明確指出,如果商標中的名字實際上可能是多人的名字,只要該商標使相關公眾識別了某特定在世個人,就需要獲得該特定人的書面同意才能注冊。從這點來講,美國對姓名的保護只限于公眾人物的姓名。而深受英國普通法影響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在認定姓名能否注冊為商標時,則主要是從姓名是否具有顯著性和申請人與姓名之間的關系來考量,即“該標志是否能夠將某一企業的貨品或服務與其他企業的貨品或服務區別開來,和申請者一方是否有真實意圖想要以自己本身或通過特許持有人身份使用商標”。[澳]彭道敦、李雪菁:《普通法視角下的知識產權》,謝琳譯,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60頁。普通法系國家在以姓名注冊為商標時都蘊含著這樣一個前提:被申請的姓名在注冊前已經作為商標被使用并且已經被公眾視為是一種區別商品或服務的來源符號。日本的商標法也有類似規定,僅是由常見的姓氏或者名稱用一般使用的方法表示出來的標記所構成的商標,只有在經過使用使消費者能夠辨認是屬于何人業務的商品或服務時,才能進行商標注冊。《日本商標法》,李揚譯,知識產權出版社2011年版。
我國商標法并沒有直接對姓名商標注冊問題的法律規定,只是在第32條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在對在先權利解讀時,我國工商總局的《商標審理標準》認為包含了姓名權,并規定“未經許可使用公眾人物的姓名申請注冊商標的,或者明知為他人的姓名,卻基于損害他人利益的目的申請注冊商標的,應當認定為對他人姓名權的侵害”。由此可見,從保護的程度和條件來講,普通人物姓名和公眾人物姓名在我國是不同的。對普通人而言,如果自己的姓名被他人申請注冊為商標,只有在申請人明知該姓名為他人所有且基于損害姓名人利益目的而故意申請的情況下才能尋求保護。而公眾人物姓名則沒有此限制,企圖以公眾人物姓名注冊為商標必須以獲得公眾人物許可為前提。我國商標局所持觀點與日本商標法的認知有所不同,根據日本商標法的規定,不論申請人有無主觀損害他人利益的目的都必須要獲得本人同意。在日本的商標審查實踐中,如果是常用的姓名,即便是將自己的姓名注冊商標也需要獲得其他具有相同姓名人的同意。[日]田代茂夫:《在JICA2010商標審查培訓上所作的〈日本商標審查標準〉的講演》,轉引自潘偉:《公眾人物姓名商標限制注冊法律問題研究》,載《中華商標》2010年第10期,第45頁。這種做法從結果上使得姓名作為注冊商標使用幾乎成為不可能,因為當一個常用名存在多個使用者時,企圖一個不漏地獲得所有人的同意在實踐中很難做到,即使實現也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和時間。成本和收益的巨大差異在實際上會阻礙姓名所有人將自己姓名注冊為商標的沖動,因而該規定是否合理是值得商榷的。
二、公眾人物姓名權優先于其他人將公眾人物姓名注冊為商標權利的緣由
姓名附屬于自然人之上,隨著該自然人社會影響力的增大,他所使用的姓名在公眾中的知名程度越高。這種知名度往往伴隨著公眾對自然人的評價而體現不同的價值色彩。姓名雖具有專屬性,但借助于有限符號的表現導致重名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自然人對姓名的文字符號不具有專有使用權。姓名權是自然人自己決定其姓名、使用其姓名、變更其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種權利。但由于姓名往往和自然人本人聯系在一起,一些知名度高的姓名自然會被人們和某個特定名人聯系在一起。傳統民法認為姓名權屬于人格權內容之一,而人格權是以與主體不可分離的人格利益為標的,人格利益不具有財產價值。但傳統人格法理論重視的是對精神利益的靜態保護,而忽略了現代商業社會中人格權也常用來獲取經濟利益。因此,現代的民法理論逐漸認同了人格權的財產屬性。人格利益不具有財產價值并非絕對的。梁慧星:《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92頁。“德國通說主張人格權的一元論權利模式主張,即一般人格權同時保護經濟利益和精神利益,并得到德國聯邦法院相應判決的確認和支持”。陳龍江:《人格標志上經濟利益的民法保護:學說考察與理論探討》,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73頁。日本學者則把當姓名和肖像作為具有經濟價值的信息傳播手段進行使用時的經濟價值稱為商品化價值,為了控制這種經濟價值可以考慮的權利稱為商品化權。參見[日]阿部浩二:《商品化權及其展開,打田駿一古稀紀念》,載《現在社會與民法》,轉引自[日]五十嵐清:《人格權法》,[日]鈴木賢、葛敏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41頁。對此,有學者認為商品化權只是不同類型的權利混合而已,引入此概念只能導致我國法律中民事權利類型以及民法體系的混亂,對現實問題的解決成本是很高的。鐘鳴:《論人格權的經濟利益》,載王利明主編:《民法典·人格權法重大疑難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頁。其實不管是否引入商品化權概念,都不能否認姓名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會產生經濟利益。
姓名與肖像不同,它具有可重復性和非獨一無二性。但是姓名自身的特點使得姓名權所具有的財產性和純粹的財產性權利具有極大不同。同時也使得公眾人物和普通大眾的姓名權是否享有經濟利益的答案是不一樣的。普通人姓名本身沒有經濟價值,只有當它作為某一個商標符號被使用時,才可能因附加的商品在長期使用中被消費者認可,從而具有了一定的經濟價值,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普通人姓名的商業使用是這一表征標志取得經濟價值的唯一原因。而公眾人物已在社會公眾中塑造了一定名聲,姓名和公眾人物的緊密聯系使公眾人物的姓名也與普通人的姓名產生了一定的區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將公眾人物的姓名注冊為商標可以借助于名人效應增加自己的交易機會和交易數量,而公眾人物將姓名使用在優質的商品或服務上也可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商品化姓名權是以該姓名權人對顧客的吸引力為基礎的,就吸引力而言,藝人和體育選手最具吸引力。前引⑧五十嵐清書,第147頁。這種吸引力使得公眾人物姓名商標比其他標志更能夠吸引消費者,從而在市場競爭中使得所附屬的商品更具有競爭力。他人未經許可而使用公眾人物姓名作為商標顯然搭乘了公眾人物自身努力的便車。公眾人物對普通消費者的吸引力使自己的姓名先天具有商業使用的潛在價值,從而獲得了經濟利益。
公眾人物對自己的姓名享有的經濟利益,主要有兩種實現方式:自己實施或交與他人實施。自己實施對權利人要求較高,需要其具備資金、設備和銷售渠道等,對公眾人物而言,他們多采用交與他人實施來實現自己的經濟利益,包括轉讓、許可等方式。而允許他人以自己的名字注冊為商標并使用是許可方式之一。公眾人物姓名權的經濟利益也包含了禁止之意,即未經公眾人物同意,他人不能擅自商業性使用該姓名。因此,經公眾人物本人授權方能將其姓名注冊為商標當無爭議。
以公眾人物姓名注冊商標主要牽涉兩個利益主體:姓名所及的公眾人物個人和使用公眾人物姓名注冊的申請人,但在這二者之間還存在一個間接相關主體——消費者。公眾人物因自己的努力使得自己的姓名具有一定的價值并可以轉化為一種符號吸引消費者購買附著于該姓名的商品,這種購買吸引潛力是公眾人物姓名的商業價值,屬于公眾人物私人利益。消費者基于對名人喜愛的心理選擇附有名人姓名的商品,往往會認為商品與名人之間有一定的聯系。因此,如果以公眾人物姓名注冊為商標但事實上并沒有得到名人的許可,損害的不僅是公眾人物個人利益,也損害了消費者的精神利益。2012年在喬丹訴訟喬丹體育公司侵犯自己姓名權案件開始前,有消費者起訴喬丹體育欺詐,要求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給予自己兩倍返還所購買喬丹體育產品花費的數額,其理由是“喬丹”譯名已廣為人知,喬丹體育經銷商銷售以“喬丹”品牌命名的服裝,但在宣傳中并未告知該品牌與籃球明星喬丹無關,對消費者造成了誤導和欺詐。《消費者向喬丹體育提出雙倍索賠 認為被欺詐》,資料來源于網易財經:http://money.163.com/ 12/ 0226/ 13/ 7R6NJ1QO 002526O3. html, 最后訪問時間:2016年12月31日。在本案被媒體報道后,從網絡上社會公眾的普遍反映來看,絕大多數人過去都認為喬丹體育和籃球明星喬丹有關系,直到訴訟案件發生后才知道二者是沒有任何關系的,而且不少人認為自己被商家欺騙而在情感上難以接受。因此,對他人以公眾人物姓名注冊商標的情況予以限制,既是私人利益的需要,也是公共利益的要求。
三、公眾人物姓名注冊為商標的法律規制
公眾人物姓名能否注冊為商標,我國商標法并沒有直接進行規定。從保護公共利益出發,在實務中,不論是歷史上臭名昭著者還是黑社會組織、邪教組織的倒行逆施領導者依據《商標法》第10條第1款第8項“有害于社會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禁用條款,不能被注冊為商標。此處的“社會不良影響”是指對社會產生的一種負效應,它已經脫離了個人利益層面而進入到公共秩序范疇。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家追求商業利潤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對政治人物的姓名作為商標使用即使是善意使用,商業化的操作也會使政治人物蒙上經濟色彩,影響政治人物的威信和社會評價,產生政治負影響。故對當代人物,黨和國家的領袖人物、活躍在當今政界的領導人以及已故的第一輩革命家、政治家的姓名也不得作為商標注冊。田明珠:《談公眾人物姓名商標的審查》,載《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第4期,第58頁。
對非臭名昭著的歷史人物姓名注冊為商標的情況,則應當考慮商標注冊所附著的商品或服務。如果企圖在褻瀆性商標或服務上使用歷史人物的姓名作為商標也可能會產生社會不良影響。“褻瀆”從語言學上來講為冒犯或不恭敬,就商品內容而言,有些商品如果同具有高度聲譽的歷史人物聯系在一起則構成事實上的一種不恭敬,使其聲譽受到損害。雖然歷史人物已經過世多年,且其后代也可能無從尋找,從單純的民事名譽權受損是很難給予法律救濟的。但是,社會大眾對這些歷史人物往往也存有高度敬意,而作為褻瀆商品的商標使用同樣損害了公眾的情感,甚至可能損害民族、宗教情感或民間信仰,因此亦在事實上構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應當予以禁止。
但商業社會中更多的公眾人物姓名與商標注冊的爭議往往存在于當代公眾人物姓名被他人注冊為商標的情況。2002年耐克公司就喬丹體育標有漢語拼音“QIAODAN”和中文“喬丹”字樣的運動員左手運球商標與自己已經在中國注冊的商標相似,向商標局提出異議。隨后在同一年中,耐克公司還提出了6份商標異議;2007年,耐克公司又對喬丹體育運動員右手運球的商標提出異議,上述總共8項異議均被駁回。在復審中,商標評審委員會提出:“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僅在籃球運動領域里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喬丹為英美普通姓氏,在除籃球運動之外的其他領域里‘喬丹并不與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具有唯一對應關系。運動員的知名度不能等同于‘MICHAEL JORDAN商標在服裝、鞋、帽商品上的知名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監督管理信息公開目錄中《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首發招股說明書(申報稿)》,http://www.csrc.gov.cn/pub/zjhpublic/G00306202/201111/t20111121_202116.htm,第177頁。 商標評審委員會的復審意見涉及到幾個問題:公眾人物知名度如何界定、姓氏和公眾人物之間指定關系如何認定以及公眾人物姓名作為商標注冊時商品保護范圍有多大,這幾個問題也是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否為公眾人物姓名的幾個主要判定要素。
為了盡量避免主觀判斷對事實認定的不準確性,在利益平衡原則指導下,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公眾人物姓名商標注冊給予規制:
(一)知名度的認定
對公眾人物的范圍,法律并沒有明確界定。但在判斷公眾人物時有個要素必須具備,即被社會公眾廣泛知曉和關注。這種知曉和關注可能受眾的范圍不同,對公眾人物的認定不以社會公眾普遍認知為條件,而是以在某一特定領域內在相關公眾中具有一定知名度即可。這里的相關公眾是指對該特定領域有較全面認知的主體,這類主體很可能就是以姓名注冊為商標所附著的商品潛在消費者。知名程度是認定姓名所屬人是否為公眾人物的關鍵,但是這種程度應到何種限度卻通常是一個主觀判斷而非事實的客觀認定。雖然有觀點認為姓名被他人注冊其行為本身就說明該姓名已經具有一定知名度,但是這種反推方式卻不符合知名度認定邏輯。而且就公眾人物來講除了常見的娛樂體育明星外,還有一些基于自身職業中突出的實力而在自己的領域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如知名學者、著名建筑師、服裝設計師等,如果將他們的姓名注冊為商標,在知名度認定上難度可能比明星還要大,所以在知名度的認定上應區分對待。一方面對知名度認知考量因素直接予以規定,另一方面從注冊申請的商品或服務類型入手,如果姓名附屬的商品或服務與姓名擁有人所從事行業領域有密切聯系即視為該姓名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凱特·苔蘚KATE MOSS”商標爭議案件中,申請人英國尚·史東模特經紀公司僅提交了一份證據——阿里巴巴網站文章“名模KATE MOSS新寶姿代言人”的打印件,證明爭議商標申請日之前KATE MOSS在中國具有知名度。北京高院在二審中雖然明確表示,“該證據不足以證明KATE MOSS在中國具有較高知名度,但卻認為鑒于KATE MOSS并非現有固定搭配的詞匯,而荊勝強作為服裝行業經營者較之一般公眾對于該行業具有更高的認知,且模特KATE MOSS曾為寶姿品牌服裝2002年春夏代言人,因此可以判定荊勝強在第25類服裝品牌上注冊爭議商標具有不當利用‘KATE MOSS這一姓名營利的目的,爭議商標的注冊及使用侵害了模特KATE MOSS的姓名權。”(2011)北高行終字第723號。顯然法院的判決對相關公眾的范圍做了更廣義的解釋,并且在考察知名度時也主要從姓名注冊的商品或服務內容與姓名擁有人之間的關系來考慮。本案中爭議人物超模KATE MOSS雖然在國外享有很高知名度但卻很難證明在中國具有較高知名度,但法院基于商標附屬的商品與其從事的行業有密切聯系且申請人主觀有不當利用的目的而認定構成了對KATE MOSS姓名權的侵犯。
對知名度的認定同樣還要受到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在這個變化日益迅速的時代,曇花一現的公眾人物也不乏其人,又或者他人注冊某人姓名時尚沒有名氣但注冊后卻擁有了較高的知名度等情況時有發生。例如2012年爆紅的NBA籃球明星林書豪的姓名早在2010年就被國內企業注冊為商標,但顯然該姓名2010年在中國并沒有受到普通民眾關注,很難被定義為公眾人物。區分名人和非名人是不可能也是不現實的。為了避免這種不確定性,判定公眾人物的時間應當限于申請注冊之日,即截止于注冊申請日時該姓名是否屬于公眾人物的姓名。美國歌星小甜甜布蘭尼(BRITNEY SPEARS)的名字“BRITNEY”在中國2001年就被申請注冊為鐘表類商品商標,2004年被核準注冊。當布蘭妮向法院提出撤銷準予注冊裁定時,法院審理認為,布蘭妮方面提供的證據不足以證明注冊公司申請注冊“BRITNEY”商標時,她在中國大陸地區已為中國相關公眾廣為知曉,并且在中國相關公眾的認知中已將爭議商標與其姓名緊密聯系在一起,建立起對應關系,不足以認定爭議商標的注冊給布蘭妮·斯比爾斯姓名權造成損害。(2010)北一中知行初字第3257號。 從法院審理意見中可以看出,在中國具有知名度的外國名人的姓名權受到同樣的保護,只要其姓名在作為商標申請注冊時已在中國相關公眾中享有知名度即可。
對知名度的認定,由商標局主動認定還是依照姓名權人的請求再來判定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如果商標局審核人依自己的常識即能直接認定姓名系公眾人物姓名可直接拒絕核準。但是在不能確定的情況下,則由姓名權人主張自己權利時再根據權利人提供的證據予以實際審查更為適當。
(二)爭議商標與公眾人物姓名相同的認定
以與公眾人物姓名相同的文字注冊為商標應當取得公眾人物許可。但如果是其姓名的音譯或拼音組合是否也必須獲得公眾人物許可則要判斷該音譯或拼音組合在社會公眾認知中是否直接指向該公眾人物。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葡萄酒廠為進入中國市場而以“YAOMING”作為商標使用,而在美國,籃球運動員姚明一直使用該拼音組合作為自己的姓名,顯然此時的YAOMING和運動員姚明是對應關系。故相同的姓名應包含公眾人物的常用文字和翻譯文字。
但實踐中還存在注冊商標與公眾人物姓名的讀音完全相同、但文字并不完全相同的諧音商標情況,例如“泄停封”、“王小鴨”、“莫聞味”等。對此,我國商標評審委員會若認定被模仿姓名具有較高知名度,一般適用《商標法》第10條第1款第8項“有害于社會道德風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響的”來處理。諧音的使用很多帶有貶損含義,顯然會使消費者對公眾人物產生負面的聯系,其結果可能導致公眾人物姓名的商業價值貶值。但這是否“有害于道德風尚或有其他不良影響”則是值得商榷的。商標法第10條規定的情形都是因為侵害社會公共利益而被絕對禁止的,但諧音商標影響的可能是公眾人物的個人利益,特別是個人聲譽,而非社會公共利益,適用該款規定并不適當。《美國商標法》第2條規定“……貶損生存或死亡自然人……或使其受辱、名譽受損的商標不能獲得注冊”。我國商標法沒有明確對此規定,這使得諧音商標成為某些人竊取名人知名度的一種方式并主張諧音商標與名人姓名字體并無任何相同只是讀音相同因而不構成對姓名權的侵權。我國商標法在2013年8月30日通過的第三次商標法修訂案中增加聲音商標,認可了聲音同樣具有可識別性。姓名以識別群體中的個體差異為目的,這種差異的識別既包括字形也應包括聲音。在注冊商標的使用中,商標權人的禁止權范圍要比自己使用注冊商標范圍更廣,同樣就公眾人物姓名權而言,公眾人物對禁止他人使用姓名的范圍也應比自己使用的范圍要廣。姓名權本身包含有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之意,亦即他人在使用別人的姓名時應當不損害姓名持有人的名譽。而諧音商標惡意模仿的使用方式恰恰是對他人姓名的不尊重。諧音商標申請者有借助他人知名度之嫌,模仿他人姓名之實,并且使得公眾人物名譽受損的事實結果,可以適用《商標法》第31條規定“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予以禁止。
隨著國際交往的增加,許多外國名人在中國亦享有較高知名度,通過媒體宣傳,他們的中文譯名也被公眾認知并接受。但就姓名構造來講中國人比外國人要來得簡單,所以無論是我國媒體還是社會大眾都喜歡用名字而非完整的名稱來指代國外的公眾人物。喬丹體育注冊“QIAODAN”和中文“喬丹”字樣為商標引起爭議的最大焦點就在于“喬丹”是一個普通的姓氏還是特指美國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商標評審委員會認為“喬丹”為英美普通姓氏,在除籃球運動之外的其他領域里“喬丹”并不與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具有唯一對應關系。但是在另一類似情況案件中,一審法院對商標評審委員會的相似復審裁定卻做出撤銷判決。在“IVERSON及圖”、“IVERSON BASKETALL”案件中,涉及NBA球星Allen Iverson的姓氏“IVERSON”被注冊為商標的情況,法院通過在案證據判定NBA籃球明星Allen Iverson在中國相關公眾中具有較高知名度且通常被稱為Iverson。同時法院特別指出雖然Iverson為外國姓氏,但申請人應當知曉Allen Iverson為NBA籃球明星,其被注冊為商標具有不正當利用NBA球星Allen Iverson聲譽的目的,構成對Allen Iverson姓名權的侵害。《2012年商標評審案件行政訴訟情況總分析》,載《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法務通訊》2013年第1期。
事實上從我國社會大眾的反映來看,基于長期的宣傳習慣,提到喬丹人們首先認知所指向的是邁克爾·喬丹。若新聞媒體提到其他的喬丹,往往會以全名方式使用以示和邁克爾·喬丹相區別。更何況喬丹體育在使用“喬丹”文字同時還附有運動員左手運球圖樣商標,這種指向意圖更是特別明顯。因此,在爭議商標是否與公眾人物姓名相同判定時,不能拘泥于姓名構造說,不論是姓氏還是名字,又或者是姓名本身,只要它們指向的是具體的公眾人物就應當給予姓名權的保護。
(三)爭議商標使用的事實狀態
爭議商標與公眾人物姓名相同并不一定就損害公眾人物姓名權。受限于姓名自身的特性,公眾人物姓名也可能與他人相同。如果申請人本身與公眾人物同名同姓,而意圖將自己的姓名注冊為商標,則應考量申請人注冊時主觀上是否善意,有否有利用公眾人物名譽的故意。如果當事人并沒有搭便車的意圖,而是正當使用自己的姓名,對該姓名可以注冊為商標。
公眾人物的姓名被他人作為商標使用,由于審查員個人認識領域的局限,對該姓名予以注冊,且商標注冊人一直使用該商標并使得商標具有一定聲譽,公眾人物能否以自己享有在先權利而要求撤銷該商標?《商標法》第41條規定:“已經注冊的商標,違反第31條規定的,自商標注冊之日起五年內,商標所有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撤銷該注冊商標。”本條中的利害關系人顯然涵蓋了自己姓名被他人未經許可擅自注冊為商標的公眾人物。商標法第41條規定的時效是絕對時效,即無論商標注冊人在注冊時是否存有惡意,或公眾人物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姓名已被注冊為商標,公眾人物都不能在自己的姓名被他人注冊期滿五年后要求撤銷注冊商標。該條規定之所以對在先權利人的權利予以限制,是基于在商標注冊后,注冊人可能在商業活動中長期使用該商標已使商標產生了一定的商業價值,而此時在先權利人再提出主張,極有可能導致投注于商標使用中的投資付諸東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商品即使搭名人便車在開始具有一定的市場,但假如商品本身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該商品依然會被市場淘汰。從維護商業秩序穩定的目的來講,對公眾人物基于自己姓名權主張撤銷注冊商標的權利予以一定期限限制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