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畜牧業發展態勢與環境污染防治對策

2017-03-27 09:15:13趙潤渠清博馮潔支蘇麗杜會英李愛
天津農業科學 2017年3期

趙潤+渠清博+馮潔+支蘇麗+杜會英+李愛秀+張克強

摘 要:本文首先從區域、畜種、生產方式三種不同情景入手,系統闡述我國畜牧業發展態勢和環境污染特點,分析了導致污染的主要成因,即缺少科學規劃布局、農牧脫節、種養失衡及經營管理方式簡單粗放。接著從命令控制和經濟激勵兩種政策類型入手,概述了不同尺度污染防治措施及存在的四點問題,包括缺少以綜合養分管理為依據的環境承載標準,污染物基礎底數不清,現行標準規范執行力和可操作性不強,長效全程評價機制不完善。最后,提出了產業科學規劃布局,建立畜牧業環境信息化管理與污染監測預警體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經濟激勵機制,完善畜牧業環境污染綜合防治技術體系四點建議。

關鍵詞:畜牧業;環境污染;命令控制;經濟激勵;綜合養分管理;環境承載;監測預警

中圖分類號:X506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7.03.003

Developing Tendency in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 and Its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v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ZHAO Run, QU Qingbo, FENG Jie, ZHI Suli, DU Huiying, LI Aixiu, ZHANG Keqiang

(Agr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Tianjin 300191, China)

Abstract: Started from three different scenes of region, species, yielding approach, developing state and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national animal husbandry were systematically elaborated. Two main causes led to the pollution, namely, lacking of scientific formulation and layout, separation and out of balance between planting and breeding together with simple and rough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ways were analyzed. In line with 2 policy varieties, order control and economic motivation, different scales of pollution precau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combination with 4 issues were overviewed, which involved of shortage on environmental load criteria in terms of comprehensive nutrient management, unclear basic data of pollutant, weak implementing force and unavailability in normalization, incomplete long-term evaluation mechanism. Four proposals including scientific industrial formulation and layout, setting up the system integrated informative administration in animal husbandry environment with contamination monitoring and warning, increasing policy support and sound economic motivation mechanism,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ystem of precaution and control over the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were put forward finally.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order control; economic motivation; comprehensive nutrient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load; monitoring and warning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新常態化,在市場拉動和政策引導下,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上升,生產方式加快轉變,產業地位不斷提升,整體趨向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然而,受養殖數量快速增長、養殖結構調整、勞動力成本提升等因素的影響,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特別是在人口密集、經濟發達、耕地有限的東部沿海養殖密集區糞便污染問題十分嚴峻。有學者指出,區域布局不合理、種養脫節、生產方式落后、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低是造成環境污染問題的主要成因[1-4],但鮮見從全國畜牧產業發展層面針對環境污染特點及國家污染防治政策體系的系統性梳理和剖析。鑒于此,筆者嘗試從區域布局、主要畜種、生產方式三個方面進行剖析,概述畜牧業發展態勢,比對分析環境污染特點,闡明造成污染的主要成因、防治政策及存在問題,并結合多年研究與實踐提出對策,為下一步我國畜牧環境污染防治政策實踐研究提供參考。

1 我國畜牧業發展態勢

1.1 區域養殖分布密集

從全國畜禽養殖分布情況不難看出(圖1),由北向南以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這8省份的主要畜種(豬、牛、禽)的養殖數量居多,這些養殖大省規模總和均占到全國總量的50%以上。其中,生豬養殖集中在四川、河南、湖南、山東、云南、湖北等省份,其中四川省2014年生豬年存欄量占全國總量的10.73%,位居首位;奶牛養殖主要集中在內蒙古、河北、黑龍江、山東、河南等省份,其中內蒙古2014年奶牛年末存欄量占全國總量的15.42%,位居第一;肉牛養殖主要集中在云南、河南、四川、湖南、遼寧等省份,其中云南省2014年肉牛年末存欄量占全國總量的9.68%,位居第一;家禽養殖主要集中在河南、山東、遼寧、河北、四川、湖北等省份,其中河南省2014年家禽年末存欄量占全國總量的11.85%,位居第一。

1.2 產業發展趨勢規模化

十多年來,伴隨養殖結構調整和養殖方式的轉變,規模化養殖已成為我國畜牧業的主要生產主體[5]。主要體現在:一是畜禽規模養殖戶數顯著增加,2014年,生豬年出欄500頭以上,奶牛年存欄100頭以上,肉牛年出欄50頭以上,蛋雞年存欄2 000羽以上,肉雞年出欄10 000羽以上的規模養殖戶數分別相比2002年突增(圖2);二是規模化養殖程度明顯提升,2014年,生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規模養殖比重分別達到42%,45%,28%,69%,73%,比2002年各增加了32%,33%,10%,41%,36%。

1.3 生產方式加速轉型

規模養殖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生產方式的加速轉型,主要體現在飼喂和清糞系統自動化程度的提高,特別是糞便收集方式也逐漸向機械化和環保化方向發展。祝其麗等[6]對全國144家規模化豬場清糞方式的調查結果顯示,干清糞方式占比最高,為63. 0%;其次是水沖糞,占23.6%;水泡糞方式僅占3.4%,而且在小型豬場一例未見。朱寧等[7]對我國5個蛋雞主產省份(河北、遼寧、山東、湖北及四川)402個規模化蛋雞場清糞方式的調查結果表明,人工清糞方式占50.50%,刮板方式占49.50%,兩種方式比例相當。董曉霞等[4]對我國奶牛優勢產區65家規模化奶牛場的調研結果表明,48.4%的奶牛場采用機械清糞方式,43.8%的奶牛場仍采用人工清糞的方式,7.8%的奶牛場同時采用人工和機械清糞方式。生產方式的不斷改進,對提高生產效率、改善養殖環境、推動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畜牧業環境污染特點

2.1 污染物產生量地區分布不均衡

許多學者圍繞畜禽養殖糞便產生量、污染物負荷與環境承載力之間關系進行了統計概算。據林源等[8]統計,2009年河南、山東、四川、內蒙古、河北和云南6省區畜禽糞便產生量均超過1.10×109 t豬糞當量,占全國總量的42.33%,以河北、河南、山東等為代表的中東部地區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養殖密集區和污染源產生地。楊飛等[9]統計了2009年各省畜禽養殖氮污染物負荷,結果顯示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地區畜禽氮污染產生量較大,河南、四川、山東3省最為突出,明顯高于其他省份;華中、華南、西南各省區單位耕地面積氮污染負荷最重,這些地區農田和水源地環境都面臨著較大污染威脅。仇煥廣等[10]統計了2010年各省畜禽糞便排放和污染情況,結果表明畜禽糞便污染最嚴重的3個省份分別是河南、四川、山東,占全國總污染量的28%。張緒美[11]的統計結果也表明,畜禽規模養殖與污染中心仍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

當然畜禽糞便的污染情況不僅取決于污染總量,更重要的是單位耕地面積的畜禽糞便污染量。對于耕地面積較小的省份,即使畜禽糞便產生總量少,其單位耕地面積的畜禽糞便污染負荷仍然可能很大。仇煥廣等[10]的研究結果指出,浙江省雖然畜禽糞便污染總量僅為0.05×109 t,但由于其耕地面積小,其單位耕地面積的畜禽糞便污染量高達2.72 t·hm-2;而西藏、青海、寧夏、新疆由于畜牧業欠發達,且耕地面積大,因此畜禽糞便污染程度相對較輕。張緒美[11]的研究得出,北京、廣東和福建是環境壓力最大的3個省(市)。以上研究表明:我國畜禽糞污產生總量大,尤其在東部沿海、中部養殖密集區的規模化養殖程度高;污染物產生量突出的省份亦即養殖密集區域;單位耕地面積污染負荷量大,糞污產生范圍廣,但地區之間分布并不均衡,有較大差異。

2.2 畜種間污染物產生量差異大

根據《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畜牧業源產排污系數手冊》和2015年《中國畜牧獸醫年鑒》,估算出2014年全國生豬、肉牛、奶牛和家禽的糞、尿、化學需氧量(CODcr)、全氮(TN)、全磷(TP)等主要污染物的產生量(圖3)。2014年我國生豬、肉牛、奶牛、家禽的糞尿產生量分別為3.75×109,2.59×109,0.81×109,2.18×109 t,所占比重如圖4所示。相比其他畜種,家禽的糞便產生量最大,但是肉牛和奶牛的糞便產生量之和大于其他畜種;生豬的尿液產生量最大,將近2.5×109 t。這與林源等[8]對2009年我國各類畜禽糞尿產生量的統計結果相似。

以奶牛和生豬兩個產污量最突出的畜種為例,統計2014年全國各省份的糞便、尿液、COD、TN、TP的產生量,測算得出以下結果:如圖5所示,四川省生豬養殖污染物產生量最高,占全國的近1/10,其次是河南和湖南;如圖6所示,內蒙古、河北和黑龍江奶牛養殖污染物產生量較大,三省區奶牛糞尿產生總量占全國的45%,其次是山東、新疆和河南,奶牛糞尿產生量占全國總量的28%。這一結果與先前統計的各省份養殖分布情況相一致。

2.3 不同生產方式污染物產量差異明顯

除不同地區、不同畜種產污量有較大差異外,不同生產方式對于污染物產生、產排路徑及糞便的末端處理與利用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郭衛廣等[12]對四川省的調查發現,2013年四川省采用干清糞方式的養豬場占71.1%,其次是水沖糞占27.6%。以干清糞方式進入水體的CODCr、TN、TP、NH3--N負荷量分別為(20.28,4.58,0.81,1.07)g·d-1·h-1;而通過水沖糞方式進入水體的CODCr、TN、TP、NH3--N的負荷量分別為(314.60,26.29,7.67,12.27)g·d-1·h-1,差距顯而易見。干清糞工藝糞尿中的養分損失小、肥效高,且污染物含量低,易于末端凈化處理,是相對理想的清糞方式。在規模化奶牛場,通常采用機械刮板或鏟車來清糞,但糞尿、污水全部混合清出,使產污量增加且污染物濃度增高,但相應可減少清糞頻次,降低人工成本。董曉霞[4]通過對伊利和宜昌的規模化奶牛場調查得出,人工清糞產生的尿液和污水中的污染物含量遠遠低于機械清糞。朱寧[7]調查發現,我國蛋雞場清糞方式主要包括人工、刮糞板及傳送帶三種清糞方式,且人工清糞方式其污染物濃度遠小于其他清糞方式。

3 畜牧業環境污染主要成因

從我國畜牧業總體發展態勢及環境污染特點梳理中不難發現:一從地域分布和環境容量上來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與中部毗鄰大城市周邊的地區是畜禽養殖場密集分布區域,顯然也是污染物產生量最突出的區域;二從養殖畜種上來看,以相對養殖量比較,規模化程度從大到小排列依次是牛、豬、家禽,測算結果顯示產污量也與之相對應;三是大中型畜禽場大多偏好機械干清糞工藝以節省人工成本,但由于糞尿、污水混合且需要定期沖洗糞溝,對后期固液分離技術要求相應提高,而小規模養殖場人工干清糞的做法能實現源頭控污和減量化處理,且經濟適用,值得提倡,但其中有少數仍沿用傳統水沖、水泡糞方式的養殖場,污水產生量大且污染物濃度極高,可能對環境更易造成影響,不容忽視。結合上述幾點,分析造成畜牧業環境污染的成因主要歸結于以下兩方面。

3.1 缺少科學規劃布局,農牧脫節、種養失衡

實地走訪中發現,養殖場主僅根據市場情形與地方政策就自主決定養殖何種畜禽、養殖規模、畜舍結構空間、設施建設位點等事項,且由于土地承包經營,大部分規模化養殖場沒有配套可消納畜禽糞便的耕地,只養不種;而種植經營者大多也是只種不養,同一地區種植的作物品種、耕作時間、施肥時期和施肥量與養殖生產各不統一,導致種養業“各自為政”,農牧脫節現象嚴重,糞便資源化利用途徑受阻。

在這種各自獨立進行成本核算的方式下,一方面種植戶為降低勞動成本大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壤貧瘠、結構破壞、逐漸失去可持續生產的能力,另一方面畜禽糞便無法得到利用而依法又必須進行處理。同樣為降低治污成本,養殖戶傾向于就近堆放或排放到附近的溝渠坑塘,造成資源浪費、環境污染、惡性循環。歐盟某些國家有值得借鑒的做法:一是根據農場耕地面積折算出施肥量,同時根據擬養殖畜種、規模、方式折算出糞便產生量,讓農場主明確養殖規模上限和作物輪作類型及方式;二是通過大數據分析模型,預測5~10年間糞肥施用可能帶來的環境變化情況,給出農場主不同生產經營方式的選項,以幫助自行選擇可改善環境條件同時保障生產率的途徑。由此可見,小到一個園區、大到一片地域,對種養業及延伸產業鏈條整齊劃一十分重要。

3.2 經營管理方式簡單粗放,生產水平不高

飼喂是決定畜產品數量大小與品質好壞乃至畜牧業穩定長效發展的關鍵因素,但長期以來我國畜牧養殖飼料利用率較低,同西方發達國家的精準飼喂水平相比有不小差距。在西方國家,生豬養殖先進水平的料肉比為2.4∶1,我國目前只有少數地方能夠達到3.5∶1;肉雞養殖世界先進水平的料肉比為1.6∶1,我國只有2:1~2.2∶1;蛋雞養殖世界先進水平的料蛋比為2.4∶1,而我國是2.6∶1~3∶1。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粗脂肪和一定數量的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粗蛋白質含量較高[13]。

實地調研中:許多傳統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基礎設施條件仍然落后,畜禽采食、飲水、產排糞尿等空間集中狹小,養殖密度高;缺少專門的糞水收儲設施,簡易的鏟車與手推車式的人工清糞方式,容易將糞便到處散落,糞尿多與墊料摻混難以清理,畜舍內養殖環境條件差;通風、采光條件有限,圈舍內屋頂、欄架等處腐蝕嚴重,工作環境惡劣;豬圈、雞舍、擠奶廳/待擠間等區域的沖洗水使用無度,使得后續處理難度大大提升;場區內臟凈道交叉,粗放簡單的生產經營方式給場區內外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4 環境污染防治政策及存在問題

一直以來,我國政府針對畜牧環境污染防治運用的政策工具主要是命令控制和經濟激勵兩種類型[14],旨在通過政策干預將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命令控制即通過法律法規、管理辦法、技術標準等方式來約束養殖從業者的行為;經濟激勵即通過綠色補貼的方式來引導養殖業主減少和控制污染物排放,并做到有效處理與利用。

4.1 命令控制型政策

自2001年起,中央和地方政府頒布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管理辦法、技術標準及操作規范,內容覆蓋了產前發展規劃、選址布局、基本設施建設要求、生產管理操作規范、糞便排放標準、相關評價審核制度、扶持政策等方面[15],在一定程度上對畜牧業環境污染的有效控制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一,國家層面相關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總共有9部,最早可追溯至2006年出臺的《畜牧法》,至今已有10年的歷史。在該法出臺之前,雖然《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農業法》及《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這5部早已實施,但其中法條及歷次修訂版中都未見專門針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具體內容,而在最新修訂版中則分別針對畜禽廢棄物的收集、儲存、處理與利用均做出了嚴格規定。近3年內陸續密集修訂、頒布了7部針對性法律法規,其中以《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的條款最為細化嚴格,成為首部針對畜禽養殖環境污染防治的立法,并輔以針對水體、土壤環境污染防治的專項行動計劃,充分彰顯了國家治污的決心,并將畜牧養殖污染防控提高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但由于土地緊張、種養脫節、管理水平有限、市場波動等多方面原因,造成養殖全程中生產環節的投入比重超高,養殖從業者本身無力應對環境問題的管控,亟需政策引導畜牧產業的加速轉型以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適應國內外市場大環境,同時要逐步轉變政府“輸血”為企業“造血”,以保障畜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單憑政府一味的“輸血型”資金支持或者高成本的環境監管來控制污染都將是難以為繼的。

第二,基于上述立法框架,國家環保部、農業部分別出臺了指導性規章制度,具體包括《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2002)、《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2010)及《畜禽標準化示范場管理辦法》(2011)。內容重點覆蓋圈舍布局、清潔養殖、糞水的收集與儲存、處理與綜合利用、環境影響評價與監管等方面,上為法律規定的落地實施提供保障,下為治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最佳可行技術指南、工程技術規范及標準提供依據,指導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技術的開發、推廣和應用。然而,在畜禽養殖環境管理辦法的具體執行上,不同部門之間缺乏統一協調,存在脫節;發展生產型畜牧業仍然是實現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農村經濟增長的重點,而非以環境友好為基準,從源頭的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及畜舍建造環節進行頂層設計,農業政策與環境政策缺少有機銜接[5]。

第三,依據上述規定,國家環保、農業、質檢部門組織相關技術單位編制了一系列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分別從場區建設、污染物排放標準、環境監測與評價、糞污治理與利用視角提出了環境標準和操作辦法,為畜禽養殖場、施工建設單位、環境監管部門、環境影響評價部門及科研單位提供技術參考。從中不難看出:一方面隨著養殖規模加大、集約化程度提升、畜禽舍內生產性能提高,配套技術標準也在不斷提升,相關規定針對性在加強,對應的指標參數也愈加詳細具體,逐步實現污染防治規范化、標準化、系統化,改善養殖場內外環境;另一方面,現階段大中型養殖企業也在隨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和國內外市場行情變化而加快轉型,比如從分散經營的養殖小區逐步轉變為集約化養殖場,從單一追求產量過渡為兼具品質及環境友好,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集約經營,同時配套可消納糞便的農田等。為此,現行的技術指標、參數也應當適時調整、修訂,以應對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養殖發展特點,同時通過監測、評估等基礎手段輔以長效支撐。

4.2 經濟激勵型政策

面對嚴峻的畜牧養殖環境問題,近10多年來我國陸續出臺了以沼氣工程和制有機肥為主的經濟扶持政策,鼓勵畜禽養殖場配套建設沼氣工程。據李景明和薛梅[16]統計,截至2009年底我國建成沼氣工程累計56 856處,對我國畜牧業環境污染控制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自2004年起上海率先試行對商品有機肥的扶持政策(對生產和使用有機肥按照施用面積大小和購買數量一次性補貼)以來,全國各省市、區縣也都結合地方農業經濟發展現狀和特點,積極出臺配套政策和資金,鼓勵企業農戶聯合開發有機肥產業市場。2008年4月29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有機肥產品免征增值稅的通知”(財稅[2008]56號),對農業施肥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都具有重要意義[14]。

此外,我國環保部門還出臺了將征收的排污費用于獎勵主動治污的養殖場的辦法,涉及用于污染處理設施建設,扶持利用豬糞、牛糞做有機肥的企業。如國務院2003年發布的《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中規定“存欄規模大于50頭牛、500頭豬、5 000羽雞鴨等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必須向所在地的環保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排污申報登記,并繳納一定的排污費,對超過國家或地方排放標準的,按規定收取超額排污費。”再如國務院辦公廳于2005年制訂了《關于扶持家禽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規定對重點養殖小區和規模化畜禽場的糞污處理設施建設給予必要的支持;從2007年起,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安排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支持生豬規模養殖場進行標準化改造,主要建設內容包括糞污處理、豬舍標準化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糞污處理設施建設要優先安排并達到環保部門相關要求,剩余資金可適當安排豬舍標準化改造及其他配套設施建設[14]。這些綠色補貼專項支持政策的出臺,推動了一些地區畜牧業環境污染防治行動的有序開展。

然而,眾多實例表明:環境補貼政策多集中在糞污處理設施及配套設備的一次性投資上,以財政轉移支付形式實施對養殖場資金直補或以獎代補,資金渠道、補貼方式單一;專項補貼項目多分布在東南沿海具有較強經濟基礎的地區,包括江、浙、滬、京、津、魯等地,具備配套資金長效實施的地區不多;補貼政策作用范圍有限,真正享受到補貼的養殖場尚處少數,側重畜牧環境污染防治的補貼專項資金無論在畜牧、環境、農業還是其他產業領域中占比極小,多缺乏長期穩定支持;現行補貼政策大多僅按照畜種和規模分配補貼區間,并不十分科學且易造成分配不公。

4.3 存在問題

我國現行畜牧環境污染防治政策措施顯見許多不足,總體來說原則性規定較多,可操作性規定較少;限制約束性政策較多,經濟激勵性政策較少;定性描述較多,定量指標參數較少;加之畜牧業污染排放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農戶和養殖企業缺乏降低污染排放的適度激勵,同時,由于監督和控制污染排放的成本過高等原因,導致一些政策的執行效果并不理想[17-18]。綜合現行政策和技術辦法,梳理4方面問題,具體如下。

第一,缺少以綜合養分管理為依據的環境承載標準。如前述,農牧結合、養分平衡是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但現行條例、辦法僅從原則上規定“將畜禽糞便肥田農用,應當與土地的消納能力相適應;處理后的糞便作為土地的肥料或土壤調節劑來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其用量不能超過作物當年生長所需養分的需求量;在確定糞肥的最佳使用量時需要對土壤肥力和糞肥肥效做測試評價,并應符合當地環境容量的要求。”尤其現行的施肥標準并未明確指出在不同的地形氣候、土壤類型、作物種植模式下環境可承受的糞肥容納量,更未對糞便施用的方法、時間、數量、頻次給出量化標準,相關的農用政策和技術規定上相對粗放,可操作性不強。

第二,基礎底數不清。畜禽養殖產排污量是決定糞污治理路線和效果的核心,雖然目前通過國家頒布的《2010年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報》中給出的產排污系數進行估算是可以相對準確地獲得這些基礎底數的唯一途徑,但當時的數據早已不能滿足現階段的實際需求,是系統構建畜牧養殖業環境綜合防控體系的重要瓶頸。

第三,現行標準規范未上升至立法層面,且沒有指導性說明,執行力和可操作性不強。目前的有關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的管理規范都只是部門法規和行業標準,養殖場及糞便加工企業自覺遵守的較少,在實踐中廣泛存在有法不依和執法不嚴的現象。例如,有機肥料還沒有國家標準,目前執行的是2011年農業部頒布的《有機肥料NY525—2011》行業標準,但農業生產中普遍施用各種非商品化有機糞肥,這些有機糞肥來源廣、成分復雜,難以管控,缺乏必要的行業管理和質量監測[5]。同時,現行技術標準、規范條款中,均沒有對應的操作方法說明來指導標準的正確使用,尤其是標準頒布的背景、目的和意義、編制過程,以及量化規格參數的出處,令讀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易導致盲從。此外,目前排污費征收標準不高、不具體、不量化,對一些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來說排污費標準相對于處理成本來說仍然偏低,威懾性有限,無法真正起到約束作用。我國城郊和農村地區的環境監管還比較薄弱,很難控制偷排漏排,處罰力度低,許多畜禽養殖場寧可象征性繳納排污費也不愿意再投資環境污染防治。

第四,長效全程評價機制不完善。我國尚缺少針對現行政策、制度、技術等污染防治對策的長效評估辦法和標準,亦鮮見對這方面的科學研究,尤其是畜禽養殖環境風險評估與防控所依據的基礎數據支撐嚴重不足。相比于國外發達國家相對完備的監測評估體系,國內起步較晚,缺乏全國范圍或區域尺度的統一規劃,監測標準不全面,自動化監測能力和信息系統構建分析亟待加強。加之,涉及養殖場環境類項目的實施,往往對項目實施準入條件和治污技術設施與設備運行效果的科學評估不足,易導致項目實施不持續,諸如沼氣工程建而不用、用而不管,終成“曬太陽”工程。

5 畜牧業環境污染防治對策建議

5.1 科學規劃產業,合理布局場區

對于種養脫節、養殖規模超過環境容量的問題,需結合國家畜牧業發展規劃及環境污染防治規劃,以農牧結合、養分平衡為基礎,發展種養業適度規模,建立“以種定養”、“以養促種”的生產經營模式[19],推動畜牧業乃至大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養殖場圈舍結構布局不僅僅要從動物健康、性能提升、疫病防御等生產角度來設計,更重要的是從環境視角出發,考慮污染物的減量收集、有效處理處置及最終出路,同時盡可能節省人工、設施設備、運行維護等不必要的重復性投入,確保養殖企業健康發展。

5.2 建立畜牧業環境信息化管理與污染監測預警體系

進一步完善全國畜禽養殖污染源普查數據庫,推動耕地土壤與作物種植大數據庫的建立,尤其要強化對種養優勢區域環境的長期定位監測,建立畜牧業環境信息化管理系統,做到及時并全面掌握重點區域畜禽養殖規模、污染源分布、污染物產生量、污染防治設施、糞便收儲與利用方式、農田面積、作物類型、輪作與施肥方式等基礎背景值及動態更新情況。通過大數據集成分析,逐步建立畜牧業環境污染預警體系,具備即時發布污染風險信息的能力,為國家畜牧業環境污染綜合防控提供基礎技術支撐。

5.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經濟激勵機制

根據不同地區畜牧業發展實際情況,加大環境污染綜合防治扶持力度及在農業生產補貼中的比重,科學測算環境補貼標準,制定效果評價辦法。綜合考慮包括養殖類型、養殖規模、清糞方式、糞便利用途徑等在內的關聯因素,逐級細化并篩選重要影響因素,對不同情形畜禽養殖場各環節的成本投入、預期與實際收益詳細測算,并對重要利益相關方的支付意愿和受償意愿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做到客觀、科學核算環境補貼標準和比例。同時,細化綜合評價標準和辦法,為出臺兼顧適用范圍廣但重點突出的彈性政策制度提供指導。

5.4 完善畜牧業環境污染防治技術體系

尋求兼具成本投入最小化、處理路線多元化、適用范圍廣譜化的技術模式是我國未來畜禽規模養殖環境污染防治的必然發展方向。因此,需進一步加強國家科研單位和地方龍頭企業聯合對生態養殖方式、污染物減量化及沼液安全農用技術標準的研發投入,建立因地制宜、因畜而異的糞便資源化利用技術體系,側重不同區域農業環境條件與畜禽糞便承載匹配能力的應用基礎研究,建立起適合不同地區環境條件的養分平衡體系,從而確定適宜的養殖規模和生產經營方式。

參考文獻:

[1]楊軍香,林海.我國畜牧業環境污染治理的思考與對策[J].飼料工業,2015,36(13):1-4.

[2]仇煥廣,井月,廖紹攀,等.我國畜禽糞便污染現狀與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中國環境科學,2013,33(12):2268-2273.

[3]孟祥海,張俊飚,李鵬,等.畜牧業環境污染形勢與環境治理政策綜述[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2014,30(1):1-8.

[4]董曉霞.奶牛規模化養殖與環境保護[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5]馬永喜.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的技術經濟優化研究——以北京北郎中村為例的生態經濟模型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2010.

[6]祝其麗,李清,胡啟春,等. 豬場清糞方式調查與沼氣工程適用性分析[J]. 中國沼氣,2011,29(1):26-28,47.

[7]朱寧,秦富. 畜禽糞便清理對規模養殖場生產效率的影響分析——以蛋雞規模養殖戶為例[J]. 農業技術經濟,2014(5):4-12.

[8]林源,馬驥,秦富.我國畜禽糞便資源結構分布及發展展望[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32):1-5.

[9]楊飛,楊世琦,諸云強,等.我國近30年畜禽養殖量及其耕地氮污染負荷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13,29(5):1-11.

[10]仇煥廣,廖紹攀,井月,等.我國畜禽糞便污染的區域差異與發展趨勢分析[J].環境科學,2013,34(7):2766-2774.

[11]張緒美. 我國畜禽養殖及其糞便污染特征與發展趨勢分析[D]. 南京: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8.

[12]郭衛廣,雍毅,陳杰,等.四川省規模化養豬場污染物排放清單[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14):14-19.

[13]王兆軍,張懷成,劉鍵,等.規模化畜禽養殖污染有效防治途徑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1,11(51):72-74.

[14]郭曉.規模化畜牧業控制外部環境成本的補貼政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2.

[15]李冉,沈貴銀,金書泰.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環境政策工具選擇及運用[J]. 農村經濟,2015(6):95-100.

[16]李景明,薛梅.我國沼氣產業發展的回顧與展望[J].可再生能源,2010,28(3):1-5.

[17]王修川,袁新國,王騰.試論循環經濟及畜禽廢棄物資源化[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8,31(8):155-157.

[18]梁流濤.農業發展與協調性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環境科學,2012,32(9):1702-1708.

[19]常維娜,周惠平,高燕.種養平衡--農業污染減排模式探討[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3,32(11):2118-21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日免费小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91青青视频|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美女被操91视频|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91在线丝袜|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91在线播放国产|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 狠狠v日韩v欧美v|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欧美日韩成人| 91亚瑟视频|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日本精品视频|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91|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亚洲最黄视频|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产2021三区在线| 色天天综合| 免费在线观看av|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九九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综合色天天|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成人1024精品下载| 99久久这里只精品麻豆|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纯品| 宅男噜噜噜66国产在线观看| 97国产在线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 老司机精品一区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丝袜一区|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无码日韩一区| 国产免费a级片|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精品|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青青网在线国产|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