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紅
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離不開課堂觀察。作為初中英語老師來說,學會并運用課堂觀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提高個人教學能力的有效手段。本堂課是納溪中學廖俊杰老師在初三英語復習研討會上交流的一堂初中英語擴句寫作課。其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無法達到英語寫作要求的基本詞數時,通過擴句來達到規定的詞數。我把語言輸入與輸出的有效性作為自己本次課堂觀察的基本點。
觀察記錄及分析
語言的輸入與輸出并重,才能達到課堂教學高效的目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運用能力”,即表現了語言輸入與輸出的相得益彰。
(一)精心導入,達成語言的初步輸入與輸出
觀察點1:復習導入過程的語言輸入與輸出觀察
【觀察記錄】
1. 熱身:老師介紹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
2. 復習檢查(抽查學生導學案完成情況,老師說漢語,學生翻譯出導學案上的短語、頻率副詞和連接詞)
3. 導入(師生問答)
【觀察分析】
在復習檢查階段,廖老師只是單純讓學生翻譯了1.開拓眼界 open one's eyes 2.好習慣good habit 3.使某人… make sb.... 4.獲取知識get knowledge 5.對…有好處be good for 6.關于歷史 about history 7.在上學日on school days 8.在圖書館in the library 9. 在早上/下午/晚上in the morning/in the afternoon/in the evening 10.放學后 after school頻度副詞 (11.總是always 12.有時sometimes 13.從不never 14.經常often)、連接詞(15.so…that…16.if 17.because 18.not only…but also… 19. In order to 20. too…to…)、句型(It is+adj+to do)。她沒告訴學生這些知識在這堂課中要起什么作用,為后邊的教學打下了伏筆。
然后,她開始在黑板上畫圖,并向學生提問"1.What am I drawing? ", 學生齊聲答" A book". 她又有條不紊地引導學生回答后邊的問題。2. When do I read? In the morning/afternoon/evening… 3. Where do I read? In the library/At home/At school. 4. Why do I like reading? Interesting/ can open my eyes… 5. How do I read? By reading textbooks/magazines/newspapers...就在這樣的不經意之間,廖老師把在復習時輸入的短語通過自己下意識的引導,讓學生通過可理解性的問題回答,進行了初步的語言輸出。在這個環節的語言輸入和輸出處理上,廖老師做得非常完美。
(二)有機的講練結合,對語言進行再植輸入與輸出
觀察點2:講解操練環節的語言輸入與輸出觀察
【觀察記錄】
1. 教師講解并例舉英語擴句的常用方法
(1)在名詞前添加形容詞。例:I like reading interesting books.
(2)在名詞后添加介詞短語等。例: I like reading interesting books about history.
(3)在名詞后加定語從句。例:I like reading interesting books that are about history
(4)給句子添加時間狀語。例:I like reading interesting books in the morning .
(5)給句子添加地點狀語。例:I like reading interesting books that are about history in the morning at school.
(6)給句子添加原因狀語從句。例:I like reading interesting books that are about history in the morning at school, because reading can make us grow up and make me clever.
(7)還可以運用 so that, not only, but also, it is+adj+to do等句型來擴句。
2. 學生按老師要求進行擴句訓練
(1)請用名詞擴詞法,擴寫下面的句子。
Lu Han is a singer.( lovely/ dance well)
(2)添加時間、地點、原因等狀語擴寫下邊的句子
I play sports. (because/be good for/with)
(3)運用適當的連接詞或句型擴寫下邊的句子。
I walk to school. ( in order to/ it is adj. for sb. to do sth.)
3. 抽個別學生展示
Lu Han is a lovely singer.
Lu Han is a lovely singer who can dance well.
I like playing sports with my friends at 8:00 at school, because it is good for my health.
I walk to school in order to exercise.
It is healthy for us to walk to school.
【觀察分析】
這一環節是本堂課的重點部分,所以老師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上。
首先,她告訴學生英語寫作中的擴句有哪些常用方法,并通過自己的舉例,把復習部分中出現的部分短語對學生進行語言的可理解性再植輸入。同時,也把在復習環節中提到的頻率副詞、連接詞和部分簡單常用的英語句型,在這環節的舉例中對學生進行可理解性語言輸入。
之后,她通過有要求的目標訓練方法,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完成擴句任務,并抽個別學生上臺展示,讓我們看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大多能按她的要求完成擴句的目標任務。
通過對學生練習和實踐的觀察,我發現學生在進行擴句的練習中,對添加時間狀語和添加地點狀語是掌握得最好的,幾乎課堂參與回答的26名學生全部都會用這兩類狀語來擴句。
但對短語about history, after school, get knowledge,廖老師只進行了一次例舉性的簡單輸出,所以學生在練習和回答過程中基本沒學會使用它們進行語言輸出。對于輸入的頻率副詞,可能因為時間關系,廖老師沒有給學生進行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出示范,所以在參與展示的學生中,沒有人運用頻率副詞來擴句。
我覺得她可以把頻率副詞often, usually, sometimes在句型運用的I walk to school句中和后面的例文My school day中的某些語句中進行輸出。這樣的話,這堂英語寫作課的語言有效輸入和輸出效果肯定會更好。
總而言之,我們在英語寫作教學中不能重語言輸入而忽視語言輸出,也不能重語言輸出而輕視語言輸入。只有做到語言輸入與輸出并重,才能真正達到提高英語寫作教學效果的目的。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豐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