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蕊 汝靜
[摘 要]隨著中俄兩國在教育領域合作的不斷深化,兩國高校聯合培養各專業人才的領域也在持續拓寬。人才聯合培養的模式有利于學生獲得更全面、科學、前沿的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和水平,提升外語水平。通過對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與哈爾濱理工大學機械方向學士培養方案進行比較,分析兩國機械方向培養方案的異同,可以為制訂中俄聯合培養機械類人才培養方案提供借鑒。
[關鍵詞]機械方向;學士培養方案;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3-0184-03
近年,隨著中俄兩國在教育領域合作的不斷深化,兩國高校聯合培養各專業人才的領域也在持續拓寬。作為傳統的工程領域,機械工程是社會發展及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領域,它為我們設計及生產各類機械裝備,研發生產制造技術,創造物質財富和提高社會文明水平。
本文選取俄羅斯的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以下簡稱鮑曼大學)機械方向的學士培養方案,及中國的哈爾濱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哈理工)機械類方向的學士培養方案為研究對象,在對兩校培養方案分別解讀的基礎上,對比分析兩校培養方案的異同。本文的研究結果可以幫助國內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了解俄羅斯機械方向的學士培養模式及內容,為中俄兩國進一步在該方向聯合培養人才方面提供借鑒。
一、培養目標比較
(一)鮑曼大學機械方向學士培養目標
鮑曼大學機械方向學生主要學習機械方面的基礎理論,包括機械設計與機械制造;掌握微電子技術、計算機及信息處理技術的基本知識,具備現代機械工程師的基本技能,進行具有機械產品設計、制造及設備維修、生產組織管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1]
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從綜合素養及職業素養方面分別對培養目標提出要求。
1.綜合素養方面。具備良好的信息處理能力,能夠領會信息,并對其進行總結、分析;善于制訂近遠期目標并為目標的實現進行有條理的規劃;邏輯思維能力強,具備較好的口筆頭表達能力;有團隊合作精神,組織協調能力優秀,并勇于承擔責任;在個人工作中懂得使用法律條文及標準性文件;懂得在工作中提升個人業務水平,加強個人工作能力;能夠開展自我批評,對個人優缺點有清晰認識,善于取長補短;相信本專業對社會的意義,有強烈的愿望完成個人工作;在完成社會及職業任務時掌握社會、人文及經濟學的方法,善于分析問題的社會意義及進程;在工作過程中運用自然科學學科的基本定律,在理論及計算實驗中掌握數學及計算機現代化的方法;善于把握信息社會發展中各種信息的本質和意義,并預知此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遵守信息安全要求,包括保守國家秘密;學會獲得、保存及加工信息的方法,會使用計算機及互聯網;掌握一門外語,要求能夠閱讀及理解外語科技語體,用外語進行口筆頭交流;掌握保護工作人員的基本知識及方法,預防自然災害和其他可能的災難;在工作中掌握大自然基本規律、自然科學及機械學的規律;尊重并保護俄羅斯歷史遺跡及文化傳統,理解其他國家的與本國社會文化差異及特點;在個人生活及職業活動中遵守有關國際關系,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規定;能夠理解社會普遍及個體的哲學問題;了解歷史進程中的各項的規律;了解經濟史發展進程,及過程中的各項重大事件;了解俄羅斯在人類歷史及當代世界中的作用及地位;善于分析社會重大問題,社會進程,預測社會發展前景;身體健康,能夠勝任社會及職業活動的需要。
2.職業素養方面。善于發現工作中產生的科技問題的本質,并利用數學物理設備解決問題;能夠使用數學物理設備,掌握理論、計算及實驗的研究方法,掌握數學及計算機建模的方法;掌握最新科技成果,古典技術理論,物理數學及數學建模方法,并在此基礎上解決應用力學領域的問題;善于利用現代計算方法及計算機技術(CAD/CAE、ANSYS、COSMOS、Femap、MSC.Patran/Nastran等)解決應用力學領域的工作;對所完成的計算實驗工作及方案進行描述,對實驗結果進行加工分析,并撰寫報告、文章及其他科技文本;使用計算機軟件進行科研活動,撰寫報告、簡述,利用現代辦公軟件完成學術文章;利用計算機軟件(CAD系統、КОМПАC、AutoCAD、 Autodesk、Inventor、SolidWorks、Solid Edge 等),結合先進的CAD技術,完成СAE計算(例如,使用CAEсистем ANSYS、COSMOS、Femap、MSC.Patran/Nastran);參與機器及設備的設計,以保障其穩固性、持久性、安全性。
(二)哈理工機械方向學士培養目標
哈爾濱理工大學培養目標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界定,包括業務培養目標、專業特點及要求、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1.業務培養目標:培養從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方面的研究、設計、制造及營銷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特別是在計算機輔助設計及制造、機械與電子相結合、車輛工程研發等方面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工程技術人才。
2.專業特點及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技術基礎知識和機電產品及設備的設計制造方法及營銷知識。
3.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較好地掌握自然科學理論基礎,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具備口筆頭表達能力;全面掌握專業領域技術基礎知識,包括工程力學、電工學、機械學、測試與控制技術、機械工程材料、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技術、數控技術機械制造技術等基礎知識;具備本專業必需的基本技能,如制圖、實驗、文獻檢索計算測試等及計算機應用能力;掌握本專業方向所必需的專業知識,了解學科前沿及發展動態;具有初步的獨立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及一定組織管理能力;有自學能力、綜合創新能力和分析能力。[2]
(三)兩所大學機械方向學士培養目標比較分析
1.業務目標培養的異同
相同之處:中國和俄羅斯兩所高校都是以培養能夠從事機械制造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發、制造以及營銷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為培養目標。同時這些人才又必須都是新時代下能適應各種環境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擁有在各種復雜艱難的環境中處理相關難題的能力。另外中俄兩國機械人才還必須是具備較強的專業創新能力的新時代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不同之處:首先,中國高校對于機械類人才的培養對于其專業知識的要求更高一點,相關人文學科能力的要求要略低于俄羅斯高校;其次,中國高校的機械類人才更注重各相關領域知識的學習掌握,這點與俄羅斯也略有不同;再次,俄羅斯高校機械類人才的培養更為重視學生運用計算機建模的能力,這點中國高校要求相對要低一些。
2.學生應獲能力的異同
相同點:中俄兩國高校都要求所培養的學生掌握牢固的較強的機械類理論知識,同時又都能夠根據工作需要運用計算機知識,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解決相關機械類問題;此外,兩國高校都對于汽車及其相關知識有一定的傾向,要求學生學習并掌握相應的汽車知識;再次,兩國高校都很看重實驗的重要作用,要求學生根據實驗進行相應的力學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
不同點:除機械方向本專業外,中國的哈理工還要求學生還必須具備其他相應的一般社會類知識,如人際交往和相處,個人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等;其次,中國高校更為重視學生的專業素質的培養,專業類課程開設得更為多一些;再次,中國高校對于學生外語水平的要求相較于俄羅斯更高一點。而俄羅斯高校在開設相關機械類課程的同時對于人文學科也給予很大關注,開設了諸如歷史、哲學等學科,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其次,在培養機械類人才方面俄羅斯高校所開設的課程相較于中國高校要更為深入一點;再次,俄羅斯的鮑曼大學更注重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并且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后下結論的能力,中國的培養方案在這方面的要求相對較低。
二、兩校課程設置比較
(一)鮑曼大學機械方向學士課程設置
鮑曼大學課程設置分為社科、人文、經濟學,數學與自然學課程,專業課三大板塊。
1.社科、人文、經濟學板塊
學科基礎課(4門):哲學、外語、歷史、經濟學;選修課(6選3):政治學、社會學、法律基礎、管理學、專業導論/機械史、現代科技語言/外文機械術語。
2.數學與自然學課程板塊
學科基礎課(8門):解析幾何、數學、線性代數、信息技術、變分法基礎、數學物理公式、物理、生態學;選修課(8選4):計算力學、數學實踐、物理實踐、信息技術實踐、工程分析軟件系統/計算機機械軟件系統、數學/數理統計與概率。
3.專業課板塊
學科基礎課(12門):計算機工程制表、機械理論、電阻材料、液體氣體動力學、機械部件及結構基礎、設計自動化、材料學、動力學分析及小波理論、彈性理論、機械制造、計算動力學、生命安全;選修課(14選7):機械理論補充、電阻材料補充、機械部件及結構基礎實踐、動力學分析及小波理論實踐、彈性理論實踐、機械制造補充、計算動力學實踐、計量、標準及認證、電子技術及電子學、熱動力及熱傳導、機械制造技術、機械實驗設備、機械系統穩定理論基礎、可塑及蠕變理論基礎、應力分析實驗方法、實驗設計及實驗數據分析法/隨機過程及分析、可變性固體動力實驗/復合材料力學實驗。
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畢業設計及生產教學實習兩方面。
(二)哈理工機械方向學士課程設置
哈爾濱理工大學課程設置分為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人文、社科、經管類素質課,專業平臺課和專業方向課5大板塊。
1.公共基礎課中包含有必修課(9門):高等數學(一)、線性代數(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復變函數積分變換、外語、大學物理(一)、物理實驗、C語言程序設計、體育;同時還有3門選修課。
2.人文、社科、經管類素質課包括必修課(9門):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鄧三概論、馬克思主義原理、企業管理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技術經濟學概論、軍事理論、大學生就業指導及大學生健康教育;同時包含有3門選修課。
3.學科基礎課包括必修課(12門):現代工程制圖、電工學、工程力學、金屬工藝學、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機械精度設計及檢測基礎、機械工程材料液壓與氣壓傳動等;另有選修課9門。
4.專業平臺課包括機數控技術、械制造技術基礎、機械系統設計、工程測試與信息處理、CAD/CAPP/CAM這5門課程。
5.專業方向課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包括A、B、C三組必修課,其中A組必修課包括數字化網絡協同設計技術、機械現代設計方法等4門,B組必修課包括先進制造技術、現代特種加工技術等4門,C組必修課包括汽車構造、汽車設計等4門;而選修課共包括專業外語、計算機信息系統、自動機械設計、機械設計學、UG應用基礎、塑料成型技術、網絡制造技術、圖像處理技術等一共30門。
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的內容較豐富,包括軍訓、計算機實踐、認識實習、金工實習、電工電子實習、課程設計、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與社會實踐、技能訓練等。
通過以上培養方案欲實現培養能夠從事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領域內的研究、設計、制造運行等方面工作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特別是在計算機輔助設計及制造、車輛工程研發、機械與電子相結合等方面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優秀工程技術人才。
(三)兩國機械方向學士課程設置比較
綜上所述,兩所學校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不盡相同。鮑曼大學的課程設置為3個板塊,而哈理工但是5個板塊,相同點是兩所學校都設有人文、經濟學、社科課程,都開設專業課;不同點是鮑曼大學開設了數學與自然學課程,而哈理工開設的是公共基礎課及學科基礎課。[3]
在人文、經濟學、社科課程方面政治、哲學、經濟、法律、心理、歷史等為2所學校都開設的課程,而因為本國國情,社會發展水平、文化積淀等方面的不同,哈理工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軍事理論俄羅斯不開設,而俄羅斯的文化宗教遺產、邏輯學、神學中國不開設。[3]
實踐環節兩校也體現出不同,見下表[3]:
三、學生畢業條件
鮑曼大學要求學生上滿8640個學時,修滿240個學分。[3]其中,理論學習217個學分(7812個學時),體育2個學分(400個學時),生產實習9個學分(324個學時),國考12個學分(432個學時)。
俄羅斯教育部規定在用學分衡量高等職業教育基礎教育大綱工作量時,須遵循以下幾點:1.1 學分=36 學時(45分鐘/學時)或27小時;2.大學生一周最大工作量為 54 學時,合 1.5 學分;3.用學分計算某門課程的工作量時,用該課程的學時工作量除以36 并將小數位四舍五入到 0.5 即可。在使用學分制的情況下,課程考查和學年設計( 論文)計入課程學習的總工作量之中;4.一周的實踐合 1.5 學分;5.一門課程的學期考試合 1 學分(包括 3 天的復習準備時間和 1 天的考試時間);6. 畢業會考的工作量視考試的周數而定,1周=1.5 學分。[4]
哈爾濱理工大學要求修滿199學分(其中包括理論教學159學分及實踐教學40學分)。[3]
本文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畢業條件三個方面對中國哈理工及俄羅斯鮑曼大學機械類學士培養方案進行對比研究,揭示兩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異同,為中俄聯合培養機械類人才提供參考。
[ 參 考 文 獻 ]
[1] 機械方向(151600)學士培養方案[Z].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2010:1-28.
[2] 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哈爾濱理工大學2006版)[Z].哈爾濱理工大學教務處,2006:1-13.
[3] 楊蕊. 中俄財會方向學士培養方案比較研究——以莫斯科國立交通大學與哈爾濱理工大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7):45-47.
[4] 李春生,時月芹. 歐洲學分轉換系統與俄羅斯高校的學分制改革[J].比較教育研究,2006(4):81-84.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