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亞龍+岳峰


摘 要:針對某型飛機失速保護系統,分析了上電短暫抖桿問題,運用故障樹分析方法初步定位了問題原因,研究了問題現象與機理,深入分析了失速保護系統的信號傳輸與失速保護計算機的啟動時間,準確定位了問題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
關鍵詞:失速保護 迎角 故障樹 時序
中圖分類號:V2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b)-0065-02
飛機迎角超過臨界迎角時,機翼上表面氣流會發生分離,飛機升力系數降低,阻力系數增加,進而導致飛機進入失速狀態,如果無法及時改出失速,嚴重情況會造成機毀人亡的災難性后果。飛機在航前需對失速保護系統進行測試,工作正常時飛機才能放行。如果失速保護系統出現故障,可能對飛機產生不安全的影響。該文對某型飛機失速保護系統上電后出現的抖桿問題進行了研究,使用故障樹方法分析了問題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1 上電抖桿現象
某型飛機使用兩套失速保護系統提供失速保護功能,飛機在空中迎角超過一定閾值后,失速保護計算機(Stall Protection System,SPC)發出抖桿信號,驅動振桿器振動駕駛桿,向飛行員提供明顯的觸覺告警;如果迎角進一步增大,失速保護計算機會驅動俯仰伺服使駕駛桿前推,使機頭下俯,避免進入失速狀態。
某型飛機執行調機飛行任務,在地面使用發電機供電,任意一側風標角度大于20°時,飛機地面上電出現短暫的駕駛桿抖桿現象。
2 上電抖桿原因分析與定位
飛機在地面出現上電短暫抖桿的原因可能有硬件故障、計算機輸出錯誤信號及上電瞬間失速告警功能短暫激活(如圖1)。
根據故障樹對上電抖桿問題進行故障分析定位。
2.1 線路故障
SPC的線路故障可能導致抖桿器回路短暫接通,發出非正常的抖桿信號。通過對機上抖桿器線路進行排查,可以排除線路故障。
2.2 成品件設計缺陷
抖桿器或SPC如果存在設計缺陷,可能意外觸發抖桿。抖桿器和SPC均為符合技術標準規定產品,通過地面測試也能驗證成品件工作正常,可以排除成品件設計缺陷導致上電抖桿。
2.3 失速告警功能短暫激活
通過地面上電試驗,發現在任意一側風標角度超過失速告警閾值時,會發生上電短暫抖桿現象,而將兩側風標角度調整至水平狀態時,則不會出現上電抖桿現象,說明上電過程中失速告警功能被短暫激活。
3 上電抖桿現象根原因分析
失速保護系統有3種工作模式,即空中模式、地面模式和自測試模式。如果SPC接收到起落架系統的位置和作動控制組件(Position and Actuation Control Unit,PACU)發出的輪載信號指示飛機在空中并持續3 s以上,或者飛機的空速大于80節并持續3 s以上,系統進入空中模式,此時失速告警功能激活;如果飛機未處于空中模式和自測試模式,則失速保護系統工作于地面模式,失速告警等功能被抑制;如果在地面模式下按壓自測試按鈕,當與SPC交聯的系統工作正常時,可啟動自測試模式,檢測失速保護系統是否正常工作。(如圖2)
當系統處于空中模式時,SPC將飛機的當前迎角與預設的失速告警、失速推桿、自動點火工作迎角相比較。當飛機迎角大于預設工作迎角時,SPC將發出相應的失速告警信號、失速推桿信號和發動機自動點火信號。
通過分析SPC與PACU上電自啟動時序的分析,SPC與PACU上電啟動時間存在一定差異。PACU啟動完成前輸出給SPC的輪載信號默認為空中,此時SPC進入熱啟動,進入正常操作模式所需要的最大延遲為2 s,SPC完成啟動后接收到的輪載信號持續3 s以上,SPC進入空中模式,此時風標角度如果超過失速告警閾值,會發生短暫的抖桿現象。
4 解決方案
PACU啟動完成后,會根據飛機狀態發出正確的輪載信號。SPC接收到輪載信號為地面時會進入地面模式,從而抑制失速告警功能。在前文的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一種解決方案,在飛機上電前檢查兩側風標角度,將風標置于接近水平位置,可以避免抖桿現象的發生,該方案經過驗證是有效可靠的。
5 結語
該文針對某型飛機的失速保護系統出現的上電短暫抖桿問題,通過故障樹方法對問題的可能出現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初步定位;基于對失速保護系統的工作模式和上電時序的深入分析,確定了發生上電抖桿現象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 賈雪峰.故障樹分析法在門式起重機維修中的應用[J].機電工程技術,2012(1):72-74.
[2] 楊保金.BAe—146型飛機的失速保護系統及其故障[J].民航經濟與技術,1994(6):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