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泉
摘 要:以既有鐵路線一座病害鋼梁橋為實例,根據病害現狀,分析病害產生原因,研究制訂整治方案,并對實施病害整治方法、作業過程以及作業安全注意事項等進行闡述,以期對既有線鋼梁橋病害整治提供參考,為積極探索和實踐鋼梁橋病害整治方法,提升鋼梁橋修理工作水平積累經驗。
關鍵詞:鋼梁橋;病害整治;分析
1 概況
1.1 橋梁概況
富嫩線K94+296橋位于訥河-恒地營間,橋跨結構為2-20.0m上承式鋼板梁、龜型鑄鋼支座,T型橋臺,圓端型橋墩,建成于1978年。鋼梁為1934年日本制造,每孔鋼梁重26.04t,固定支座設于富裕端(上行端、重車方向),橋上線路為普通線路,直線平坡,基本軌軌型為60kg/m,橋上設護軌,基本軌扣件為K型分開式,護軌扣件為道釘。
1.2 病害現狀
(1)游間頂死。第1孔梁富裕端與0號臺胸墻頂死,對應主梁處的胸墻混凝土已部分鑿除,通過幾年的檢查觀測結果分析,第1孔鋼梁向富裕端呈滑動趨勢。(2)支座病害。6個支座下座板傾斜,最大傾斜角度19°;支座位置不正,支座限位卡鐵與梁端豎向加勁角鋼中心最大偏差44mm;同一墩臺相鄰支座頂面高差超限,1號墩高差最大7mm。(3)兩孔梁頂面呈人字形坡。1號墩支承墊石頂面高于0號臺和2號臺22mm、14mm。(4)支承墊石病害。4個支承墊石混凝土松動碎裂,造成支座下陷,積水、翻漿。
1.3 病害原因分析
主要原因是建橋時施工質量問題,支座預埋錨栓位置不正確,相鄰支承墊石頂面高差超限,支承墊石混凝土強度低,個別支座陷入支承墊石內。由于兩孔梁頂面在1號墩處向兩端呈人字形坡,重車方向為富裕方向,經多年運營,第1孔鋼梁向富裕方向產生縱向位移,與0號臺胸墻間頂死。另外維修養護不及時也造成了病害的加劇,由于存在先天的質量缺陷,隨著行車速度的提高和年通過總重的逐年增加,病害逐漸呈發展趨勢。
2 整治方案
封鎖施工縱向移動鋼梁,調整游間寬度,消除第1孔梁與0號橋臺頂死病害;安設臨時支座支承鋼梁,限速行車;限速行車期間進行更換支承墊石、整正整平支座作業;支承墊石混凝土達到強度后,再次利用封鎖時間,撤除臨時支座,鋼梁就位,恢復正常行車。
3 病害整治
3.1 準備工作
3.1.1 現場調查。(1)測量既有游間值、既有支座錨栓與鋼梁端豎向加勁角鋼偏移量,確定鋼梁縱向移動量(第2孔向嫩江方向縱移30mm,第1孔向嫩江方向縱移60mm)和支座移動量。(2)橋面及兩鋼梁端上下翼緣水準儀超平,調查基本軌底防磨墊板厚度及失效情況,確定各支座調整高度。
3.1.2 提報施工計劃。將梁體試頂、撥正鋼梁、撥正橋梁支座和更換支承墊石等作業項目,按規定納入月度施工計劃。
3.1.3 制安臨時支座。調查梁底至墩臺頂面高度,既有支承墊石邊緣至墩臺邊緣凈距,制做和安設臨時支座。臨時支座采用木橋枕加墊木板制做,設在墩臺頂面。臨時支座兩端,在墩臺頂面鑿孔預埋0.7m長∠75*75*10角鋼,錨固深度0.25m,角鋼上部彎制成0.1m長直角彎并鉆孔,采用螺紋道釘將預埋件與臨時支座聯結,臨時支座與墩臺頂面縫隙采用干硬性砂漿搗填密實。
3.1.4 機具材料準備。主要機具材料有:薄型50t千斤頂3臺(備用1臺);空壓機、風鎬1套;電鎬2臺;齒條式起道機3臺(備用1臺);混凝土攪拌機1臺;振搗棒;鋼釬若干;墊木;木方;拆除恢復線路工具;水泥、砂石、鋼纖維等。
3.2 施工過程
3.2.1 鋼梁試頂。按照批準的月度施工計劃第一次封鎖施工時間,進行鋼梁試頂工作。封鎖施工命令下達后,按規定設置防護,拆除試頂孔鋼梁段的護軌道釘、基本軌扣件、中心步行板,并松開前后一定距離內的基本軌扣件和冒起護軌道釘,使用齒條式起道機在另一孔梁端或橋臺處將基本軌和護軌依次抬起,塞好墊木,撤除起道機。然后安放千斤頂,按照計劃起頂高度,進行鋼梁試頂,確認鋼梁能夠正常頂起、千斤頂無異常、基本軌及護軌扣件松卸長度滿足起頂高度要求后,撤除千斤頂,梁體回落原位,恢復線路。
3.2.2 鋼梁縱移和頂起。利用第二次封鎖時間,先后完成第2孔、第1孔鋼梁縱移和起至設計高度,開通后鋼梁由臨時支座支承,限速行車。(1)抬起基本軌和護軌,抬起高度滿足鋼梁起頂至設計高度,墊木要穩固。(2)卸第2孔鋼梁支座螺母及支座卡鐵,在富裕端支承墊石上安設千斤頂,將梁頂起,高度滿足鋼梁能縱向移動需要,在臨時支座上設墊木及滑板后落梁,撤除千斤頂。利用風鎬,電鎬和鋼釬配合,將固定支座及錨栓周圍混凝土鑿除,橫向串動固定支座及錨栓,以便鋼梁縱移后順利落梁。(3)將兩千斤頂橫放分別設在1、2孔游間兩側兩主梁下翼緣處,對準腹板中心,千斤頂尾部支承在第1孔梁上,前端與第2孔梁腹板間墊硬木板,兩千斤頂操作人員動作要協調統一,鋼梁移動時,兩側用鋼卷尺測量移動量,確保一致。千斤頂松開后,鋼梁會出現回彈,需二次頂移至設計位置。(4)鋼梁按設計移動量縱移后,再將千斤頂安設在支座固定端將梁頂起,撤除臨時支座上的墊木及滑板,在臨時支座頂和鋼梁間墊入適當厚度膠墊板和硬木板,以梁底高出調整后支座高度5mm左右為宜,撤除千斤頂,落梁,以臨時支座支承鋼梁,鋼梁下翼緣內外側使用扣件限制鋼梁橫移。第2孔嫩江端同方法處理。(5)第2孔鋼梁起梁并縱移作業完成后,同樣方法進行第1孔鋼梁的縱移和起梁。因第1孔梁與0號橋臺游間頂死,縱向頂移作業時,千斤頂后端支撐于胸墻,前端支頂于梁端豎向加勁角鋼下部,在梁端加勁角鋼與相鄰豎向加勁角鋼間設100*100mm木方支承,防止頂移時加勁角鋼變形。(6)橋面基本軌護軌落下,上齊扣件,鋼梁兩端線路做好順坡,確認達到放行列車條件后開通線路,按規定行車條件行車。(7)臨時支座行車時,為防止支承處鋼梁下翼緣變形,需在臨時支撐處,鋼梁上下翼緣間內外側加100*100mm木方支撐。
3.2.3 支座移位,整正,搗墊砂漿,灌注支承墊石。開通線路后,慢行期間進行下列作業。(1)鑿除混凝土。使用風鎬、電鎬等鑿除支承墊石及需移位的支座錨栓,基面清理干凈。(2)移動、整正支座,鐵墊墊平,預留2mm下沉量。(3)搗墊纖維砂漿。支座底及支座錨栓孔要搗實。(4)支立模板,灌注墊石混凝土,養生。支座周圍設置Φ8.0鋼筋網,混凝土摻用早強劑,灌注并振搗密實,支承墊石頂面向外側做排水坡,混凝土按規定養生。
3.2.4 撤除臨時支座,落梁至支座。墊石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后,撤除臨時支座,落梁至支座,支座錨栓涂油并上齊卡鐵、螺栓。
3.2.5 整修線路。線路開通后,因支座高度已調整,需進行橋面整平及鋼梁兩端線路順坡工作,調整鋼梁頂基本軌防磨墊板厚度和更換失效防磨墊板。
4 施工注意事項
4.1 頂移鋼梁
(1)頂梁時不得兩端同時施頂。同一端使用的兩個千斤頂,規格、型號應一致。千斤頂使用前應經過檢驗,千斤頂的起重噸位不得小于起頂恒載的1.2倍。(2)千斤頂放置必須平正,千斤頂上端與鋼梁下翼緣之間,應墊以堅韌的木板或膠墊,但不能沾有油污,防止受力后打滑。(3)兩臺千斤頂起落速度均勻一致,保持梁體平衡,不得產生偏移和傾斜,防止梁體傾斜或橫移。臨時支座行車期間,墊木要在下翼緣寬度范圍內要滿鋪,防止臨時支座壓潰。(4)千斤頂起升時不得超過其額定高度。鋼梁起升高度超過千斤頂的額定高度時,必須先在臨時支座上墊好枕木,然后卸下千斤頂,并將其降到最低位置,墊高其底部,重復頂升。(5)起頂鋼梁前,必需將基本軌、護軌抬起,不得盲目起頂鋼梁,以免損壞千斤頂。
4.2 使用風動工具
(1)空氣壓縮機必須設置有安全閥、氣壓表、壓力調節器、動力離合器和動力機械上的各種儀表,在閥、表齊全、工作可靠的情況下,方可起動使用。(2)必須按國家規定進行檢驗,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嚴禁使用。壓力容器操作人員必須具有有效操作證,并遵守操作規程。(3)風動工具應有保安套(環),保證工具頭連接牢固。試風或放出殘余冷風時,工具頭必須向下;過沖或打擊栓銷時,兩側應聯系好,防止沖頭傷人。
5 結束語
該橋施工結束后,通過三年的檢查觀測,發現支座狀態良好,游間無異常變化,徹底消除了游間頂死和支座傾斜、積水翻漿、位置不正等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