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從文
語文教學方法各異,其中情境教學就是一種用之有趣、受之有效的教學良方。由于各人教學模式不同,使得它的運用形式精彩紛呈,各有千秋。而文章中一些語言、動作及心理的描寫,是作品中主人翁的杰出表演,學生領略他們的風采如過眼云煙,難以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們在閱讀與寫作中稍微注意一下,為學習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充當主人翁的身份,讓他們自己去說、去想、去做,課堂效果便會大不一樣。今天筆者就人物在活動中的情境創設漫談一二。
一、在心理活動中創設情境
在心理活動中創設情境,就是讓學生在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時,轉換人物角色,設身處地地站在主人翁的立場去考慮事情。如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當我們了解到文中的作者“終于爬上山頂,蹲在石架上”騎虎難下的時候,此時教師可以擺脫文章中的情境,轉移到自己的生活中來,把它當成是自己的事,來設計這樣的情景問題:“如果是你的同學,你看到這種情況你會想什么辦法呢?”問題一拋出,那原本有點沉悶的學習氣氛一下子活躍了。有的說去叫大人;有的說去搬梯子;有的說,我膽子大,可以爬上去把他牽下來……這樣就打開了思想的閘門,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活躍,為下文領略父親叫他“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二、在語言表達中創設情境
創設語言情境就是為學生創造一個可以充分發揮語言作用的廣闊空間,讓他置身其中,自由地交談、對話、辯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般可以用“假如是你,你會怎么做、說”的模式體現出來。用這樣的問題誘導,把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從而設身處地為主人翁說話,這樣的設計常常會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變得有話說。
比如教學八年級上冊語文《蠟燭》一課,當幾個紅軍戰士想掩埋戰友遺體時,看到老婦人在戰友墳頭再次點燃蠟燭,教師就可設計男生扮演紅軍戰士,女生扮演老婦人。運用了如果你是老婦人此時你會怎么說,你是紅軍戰士你會怎么說的模式。讓他們設身處地地進入到情境中,從而擺脫了光聽老師解說,學生被動聽講的傳統教學形式。
三、在行動中創設情境
行動中的情境教學,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演示主人翁的動作,從而體驗人物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積極參與,在實踐中進行思考,參悟人的思想和靈魂。比如,魯迅的《故鄉》中有一段捕鳥動作的描寫,讓學生用些簡單的道具進行一番模仿,就很容易讓學生記住那幾個動詞,在學生的表演中不僅讓學生跟隨閏土增長了見識,還體驗到了快樂,這樣對文章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課文中的動作描寫很多,有些拿出來,讓學生體驗一番還真的很管用,對學生勇于參與實踐和探究問題有積極引導的作用。
四、在自身生活的環境中創設情境
生活是一本大書,是語文教學的活教材,其中來自于生活的東西更讓人可信可感。由此,用好生活這本大書,我們的教育更會精彩。
比如,開學發書,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情境體驗,尋找寫作的素材,來設計這么一個情境:“現在有一本書,因教師不小心而有損壞,請同學們討論一下,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隨即,教室里便能聽到各種各樣的發言:有的說給教師用;有的說放在書中,發到誰就歸誰;有的說抽簽決定;有的說往空中拋,掉到誰的座位就歸誰……針對以上情境,教師便可留下作文題《發書》。
再如,針對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愁眉苦臉的現象,教師可找來一份難度不大的試卷讓學生考,這時考試結果必定是學生滿意的,學生因此面帶笑容。此時,教師就可留下作文題“……笑了”。
這一情境的設計,很容易讓學生抓住生活中的素材,也很容易幫學生審清題目的來龍去脈,從而寫出高水平的文章來。當然,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有時會出現千遍一律的現象,可只要我們稍加點撥,幫助學生盡量避免這一現象的發生,益處還是很多的,因為它作為平時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善于從生活中去尋找素材的能力,還可以為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走上創作之路開辟直通車道,擺脫東拼西湊、胡亂編造的現象。
總之,為學生創設情境不是一件難事,只要結合平時的生活,按照“如果是你,你會如何想,如何說,如何做”的思維方式,就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入到情境之中,進入到角色之中,很自然地進行學習,進行思考。
(作者單位:江西省萬年縣珠田學校)
□責任編輯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