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瀟
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對于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在這里,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這番話,我是十分認同的,觀察是學生首要的習慣。
上課鈴響了,我拿起桌上的課本,慢慢地上了四樓。這是新學期里三年級三班的第一節(jié)品德與社會課,面對陌生的同學,我心里思索著怎么樣上好我們共同的第一課。
當我走進教室時,孩子們都坐得端端正正的,在等待著我的到來。我走上講臺,眼睛掃視了一下全班同學,問道:“同學們,咱們這門課的題目是什么啊?”孩子們很是疑惑,這么簡單的問題還用問嗎,他們的心里想著。但還是有一個同學舉起了手。“品德與社會。”他站起來回答。我肯定了他的答案,并繼續(xù)問道:“你知道這本書主要講了一些什么內容嗎?”他搖了搖頭,表示不清楚。我請他坐下來,繼續(xù)詢問其他同學。可惜我等了一分鐘,還是沒有一位孩子能夠回答我的問題,課堂陷入了僵局。
“打開書看一看吧。”孩子們迅速反應過來,開始一頁頁地翻閱課本,準備尋找答案。“停,請同學們把書關上。”孩子們更加驚訝了,因為我僅僅給了他們60秒的時間。天哪,60秒,他們連第一單元都沒有翻閱完。迫于師道尊嚴,孩子們不情愿地關上了書本,等待著那份“幸運”降臨。
我選擇了一個“幸運兒”,結果是在我的預料之中的,孩子站起來后一臉茫然。“為什么你們不翻閱目錄呢?”我提示道。孩子們恍然大悟,再一次飛速打開課本找到目錄頁閱讀。這一次,我留給他們的時間更短,只有30秒。30秒過后,我再一次要求他們關上課本,開始提問:“請問我們這本書有幾個單元,一共多少課?”歷史再一次重現(xiàn),場面依舊沉寂。而這種沉寂居然存在于三年級的每一個班,整個年級120多人,竟無一人準確地回答上我的問題。
“同學們,你們會學習嗎,你們覺得自己的學習生活快樂嗎?”孩子們一個個低下了頭,不敢再看著我。我轉身在白板上寫下“觀察”二字。“在觀察中尋找奧秘,在奧秘中尋找快樂。你們不會學習,自然也就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我接著說,“當你們接觸到一本新書時,你們應該想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寫下你們的姓名。寫下你的姓名,這本書就是你的了嗎?不,絕對不是。只有你真正理解了這本書,那么這才是你的。”同學們聽得很入神,似乎覺得我說的很有道理。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快速地了解一本書呢?“查看目錄。”學生在底下喊道。“對了,受時間和精力的影響,我們不可能一字一句地去閱讀書本。但我們一定要首先熟悉這本書的目錄。一來是對書本的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二來是明確自己對這些內容是否感興趣。感興趣的內容,細嚼慢咽,而不感興趣的內容,淺嘗輒止。有了輕重點,合理地分配我們的精力,自然而然我們就會感到愉悅,自然也就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孩子們明顯理解了我的意思,都開始重新閱讀起目錄。有的同學甚至拿起了鋼筆,邊閱讀邊批注。而后面的課程也順利了許多,他們都能夠通過自己準確而仔細的觀察,把握住書本的內涵。
作為第一節(jié)課,我所講述的內容可能與“品德與社會”關聯(lián)性不強,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認為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就是要授學生以漁。一分半鐘的時間有的人獲取的有效信息多,有的人卻一丁點兒有效信息都未獲得。表面上看起來這是效率的問題,而深層次地分析這就是觀察的問題。觀察對于學生而言,就是學習樂趣的來源,成績的保障。回答老師再多的問題,只不過是在盡學生的本分;而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才是人生學習的真諦。
應當細心地觀察,為的是理解;應當努力地理解,為的是行動。觀察是發(fā)現(xiàn)的基礎,只有細致地觀察,深入地思考,才會有最終深刻的理解。學習的過程不就是如此嗎?我們通過觀察去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再經(jīng)過我們的探討、思考,最終解決問題,達到理解的效果。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習也是一樣,學習一定要找到方法,養(yǎng)成好的習慣。而觀察就是學生最好的學習習慣,學會了觀察,你就學會了思考,學會了發(fā)現(xiàn),學會了學習。(作者單位: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救師口小學)
□責任編輯 李杰杰
E-mail:7318364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