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城
摘 要:近年來,隨著基層農業技術的不斷推廣,我國在解決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以及實現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方面有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不容忽視。與此同時,受到農業科技資源以及市場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也暴露出了一些與實際情況不相適應的新問題。基于此,文章對于當前我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供有關工作人員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技術市場;科技培訓;問題;對策
1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1.1 投入力度不足
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離不開資金以及其他資源的投入與支持。一旦投入的力度不足,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有效展開。投入力度不足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首先,由于缺乏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以及在技術推廣方面的專項經費等經濟條件的限制,導致了部分地方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隊伍不穩。其次,由于投入力度不足,有些推廣機構缺乏現代化的信息設備,相關的基礎設施條件比較落后,以至于相關的新技術、新信息、新服務難以正在延伸到村戶,影響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效果。最后,表現為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整體素質水平不高。有些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并沒有經過系統的專業技術知識培訓,加之相關經費的不足,以至于缺乏再教育和培訓的機會,最終導致了基礎農業技術推廣隊伍整體素質的下降。
1.2 科技成果與生產需求存在錯位現象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每年都會產出大量的農業科技成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農業科技成果都可以立即推廣使用。由于農業科技成果與生產需求之間存在著錯位的現象,我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效果并不理想。從目前來看,較為常用的科技成果運作機制是“論證立項→研究與應用活動→驗收鑒定→自下而上層層報
獎”。這種運作機制往往導致了農業應用研究不以市場為導向,以至于最終的農業科技成果市場的實際需求不相符。在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的背景下,農民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對于農業技術的要求逐漸呈現出高效化、多樣化的趨勢,尤其在綜合技術以及管理技術等方面的需求更為強烈。而科技成果如果不能夠得到農業生產的檢驗與認同,就無法有效轉換為生產力,進而影響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1.3 農業生產分散
從總體上來看,我國農業生產的形式比較分散,大多是以農戶為單位的分散型小農經濟。農戶經營的規模通常比較小,在土地種植種類方面以及耕作方式等都具有充分自主選擇的權利。這種生產分散的方式并不利于機械化耕作的形成。與此同時,受到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足、基礎設施條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難度進一步增大。農業生產分散還不利于規模效益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與轉化的成本。
1.4 農民吸納新技術的能力不高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許多農業科技應用研究并未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科技成果的可應用性。但是,從實踐上來看,許多具有應用與推廣價值的農業科技成果尚未得以有效應用的原因在于農民吸納新技術的能力不高。首先,現階段我國多數農民并不具備完善的農業基礎知識,對于農業技術相關的基本原理與操作技術并沒有全面的掌握。其次,農業技術的應用通常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是我國許多農戶在生產的過程中,往往缺乏大量的資金,不足以支撐新技術的采用。只能選擇一些投資效益顯著的物化類技術成果,影響了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與效果。最后,多年的小規模經營,使得我國多數農民形成了規避風險的意識,通常認為創新技術的應用具備一定的風險。這就導致了農民在主觀上仍愿意采用生產效率不高但是風險不高的傳統農業技術,增大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難度。
2 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對策
2.1 構建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
在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農業技術推廣具有不可替代的公益性職能,因此,為了提高推廣效率、改善推廣效果,首先應當構建完善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確保政府農業技術推廣隊伍能夠充分的發揮其骨干作用。在更新觀念和機制創新的前提下,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領域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廣泛結合科技手段與信息技術,引導農民進入市場,參與并促進農業的產業化經營。與此同時,還可以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支持農業企業、農民技術協會等組織和企業的發展,讓農業技術推廣主體呈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2.2 加強政府財政支撐與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管理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主要是為政府和廣大農民提供服務,為了提高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保障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各級政府應依法保障公益性推廣工作的基本經費。不僅要加強推廣體系的硬、軟件建設,還應當建立農業技術推廣專項基金,適時利用融資等手段,對于支農資金的投入結構進行必要的調整。減少政府對農業生產、流通領域的直接資金投入,集成各方面資金增加對農業科研、教育、推廣等領域的資金投入。最后,為了適應新時期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和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還要定期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質和對農業生產的全程技術服務、產業化經營和信息服務能力。
2.3 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與生產需求的對接機制
農業科技成果只有在滿足生產需求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得到推廣與應用。因此,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與生產需求的對接機制,對于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完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農業科技成果評審制度。通過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鼓勵研究單位研制生產更多實用的科技產品,解決科研與生產相脫節的局面。在鑒定評獎過程中可考慮將創新技術和經濟效益分離開來,增加成果的實用性。其次,應當發展和引導農業技術市場。通過加強農業技術市場建設,為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及市場化提供保障,從而促進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市場化進程。
2.4 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
農民作為農業技術的需求主體和市場主體,對于新技術吸納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基礎農業技術推廣的最終效果。因此,應當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使農民應用科技由外行變為內行。與此同時,還要做好科技示范工作,轉變農民對新技術的觀望態度。對于增產潛力大、效益高的農業技術項目,應當為農民提供學習樣板,用事實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
3 結束語
在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過程中,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農業教育、科研與農民以及政府與農民之間發揮著重要的紐帶與橋梁作用。然而,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實際開展過程中,存在著投入力度不足、科技成果與生產需求錯位、農業生產分散等問題,不僅增加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難度,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實際效果。為了滿足新時期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應當采取必要的措施妥善解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所面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謝正升.關于加快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07(21):221.
[2]錢愛文,楊學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倫理支點[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1):11-13.
[3]范偉杰,張華.新形勢下中國農業推廣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農業,2010(11):2-3.
[4]高啟杰.中國農業推廣組織體系建設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0(2):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