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這些年來,隨著經濟體制進行了改革,雖然農業推廣體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有很多的弊端存在,包括資金不足、市場導向不強。隊伍沒有高的素質。行政素質不高這樣的問題。本文論述了我國農業推廣的體制存在的弊端以及改革的思路。
關鍵詞:農業推廣;弊端;改革思路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而由于社會穩定的根本保障就是農業,所以人們對農業的發展也引起了重視。這幾年,由于農業技術得到完善,農業的推廣體系對我國的農業發展有重大的貢獻。不過隨著經濟在不斷的快速的發展,原來的計劃經濟的體制漸漸地被市場的經濟體制所取代,而這也暴露了農業推廣體制存在的問題,這嚴重地限制了農業成果研究和實施的發展進程,下一步要研究的就是如何對農業推廣體制進行改革。
一、農業推廣體制存在的弊端
1.不完善的農業推廣機制,單一的供給來源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農業推廣的經費一定不要低于科技研究的經費,這是世界銀行給出的建議。而且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農業得到發展,農業技術得到普及和推廣。但是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業推廣資金都是從國家播發的經費得來的,企業和農民受益于農科院和高等院校的共同研發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經濟體制得到改革,科學研究的機構已經不能再支持農業技術的研發,農業的經費的比重也在一年年的下跌。而且,這幾年,農業推廣的機構改革經費也曾多次被縮減,缺少了資金的支持,很多在基層工作的農業推廣組織的人才也在不斷地流失,致使整個局面出現了系統崩潰的情形,這嚴重限制了農業發展的進程。
2.缺乏農業技術的推廣隊伍
在21世紀,社會是屬于人才的。社會得以穩定發展的必要前提就是農業,而要想實現農業科技的轉化,關鍵的因素就是人才,但根據目前推廣農業的人才的狀況來看,前景并不光明。從調查結果看來,很多農業技術站的鄉鎮,國家的正式員工占的比例非常少,基本上進行維持的是一些臨時派來的人員或者是簽訂合同的人員。而且,經常會出現員工不在崗位上或者不做正事的情況,而且一些基本的技術人員在年齡上出現了斷層,不是在50歲以上的年齡就是在35歲以下的年齡,而這也直接造成知識結構出現了斷層。由于他們很少涉及一些學科的理論知識和綜合性的知識,也沒有接觸過什么新興學科和交叉的學科,在科技發展的今日,就不能推動農業發展的進程。
3.強烈的行政傾向
我國目前政府部門是直接管理農業推廣的體制,而核心的工作就是政府部門的工作,這樣知識農業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有強烈的行政傾向。科研成果得以轉化的前提就是市場的潛在需求,不過由于受到政府制約和管理的影響,市場需求時常同科研成果有很大的差別,這樣就不能夠將適合市場需求的成果提供給農業,這使得農業成果不能實現時效性的轉化。
二、我國農業推廣體制的改革思路
1.強化建設基層農業建設,推廣國辦機構
農業推廣的核心就是國家,國家對農業推廣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意義,有不能忽視的積極引導的作用。在國家的鼎力支持下,國辦推廣機構人員有比較高的素質,有比較健全的機構,還有比較強大的技術力量。所以在農業推廣的過程中,為了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體現公有制,要充分地發揮出國辦推廣機構應有的主力軍的作用。而且要想落實農業推廣機構的工作,要將國辦機構作為主題,并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地推動基層農業推廣機構的建設進程。農民才能使得農業推廣的機構發揮出最終的作用,而且基層農業推廣機構的直接聯系者也是農民,農民和農業推廣機構二者之間可以進行意見的交換、思想的交流。所以為了更好地推廣農業的科研成果,使得農業的生產有重大的意義,就要強化建設基層農業建設,并推廣國辦機構。
2.遵循合作推廣的方針
雖然農業推廣體系建立的主體就是國辦的推廣機構,不過根據長時間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可以得出,農業推廣機構實現順利開展的必要前提就是要遵循合作推廣的方針,很多的事物得以發展都不是因為獨立的存在,而是同其他的事物有一定的聯系性,因此合作就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首先農業推廣機構同農業科研單位、教育單位進行合作,并且通過一起的研究,及時改進,使得能得到新的科研成果。第二就是農業推廣的機構同一些民辦的農業協會進行合作和交流,實現專業的技術人員和普通群眾的結合,在一起的探討中共同提高。最后一點,就是農業的推廣機構同一些供銷商、農業產品加工的企業進行合作,這樣才能夠了解市場的需求,并在這個前提下,進行科學的研究,這樣不僅能夠為農民增加經濟效益,還能夠將市場和企業的物資來源得以優化,實現雙贏的目標。這就是合作推廣三個方面的內容。
3.將投資機制優化、將投資結構改善、將投資力度加強
在今天的經濟社會背景下,要想使得農業推廣機構得到發展,就必須倚靠資金的支持。第一,對于國家撥款這一資金來源要牢牢的把握住,而且利用立法等方式,國家一些相應的部門可以爭取國家的農業投入,使得農業投入達到0.5%以上。第二,要將投資的結構改善,并將投資的機制優化,要想實現農業的發展,不能光靠國家的資金來源,還需要將資金的投資渠道加強,可以試著讓一些民間的企業或者私人的企業在農業的技術推廣上進行投資。而且,還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將資金來源擴大,包括技術的轉讓、開發、承包、服務等有償的方式。最后為了加強分散的農戶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可以在農業推廣的部門里建立股份的合作制度。
三、結語
從整體上來講,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的團結起著非常重大的作用的就是農業,隨著市場的經濟進行了改革,農業的體制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暴露了其存在的問題。所以要強化建設基層農業建設,推廣國辦機構,遵循合作推廣的方針,將投資機制優化,將投資結構改善,將投資力度加強。為了建立農業的推廣體系,實現農業的發展,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完善。
參考文獻:
[1]時允昌,何津,王德海等.世界農業推廣體制模式的類型、發展趨勢及啟示[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9):14-18.
[2]李富英.吉林省農業科技成果向農戶轉化情況調查與對策[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0,19(2):19-21,56.
[3]劉少群,吳賢奇,叢艷國等.我國古代農業推廣及其對現代的啟示[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4):2547-2549.
作者簡介:張凱(1977-3),男, 大專, 助理農藝師, 主要從事:農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