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金芝
摘 要:水稻作為極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栽培技術與病蟲害的防治局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如何更好的種植培養水稻對于業界人士來說是極為重要的研究內容。
關鍵詞:水稻;栽培;病蟲害
一、水稻
水稻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本身對全世界的影響不容小覷。水稻原產于中國,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以前。隨著時間的推移,水稻的品種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同時,對水稻的產量高抗病害等特性的重點培育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在全球范圍內,約有半數是以米飯作為主要糧食的,而作為相應作物進行種植的水稻,其地位是其他作物無法與之相媲美的。
當下水稻的分類標準多為三類,而按照這些標準,可以將其分為糯稻非糯稻、早稻中晚稻以及秈稻粳稻。通過對不同種類的水稻的子實進行脫殼可以獲得大米、稻米、香米等,而其食用方式也十分豐富,在其他方面水稻也得到了充分應用,如子實可以釀酒制糖,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等,其直接經濟作物的地位也極為穩固。
二、水稻栽培技術
水稻的種植是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部分,古代也存在著神農教導人們種植水稻的傳說。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人們除了傳統的人工耕種方式也可以選擇自動化程度更高的機械化耕種方式。但無論是何種耕種方式,水稻的種植過程仍未曾改變。
與其他農作物耕種過程相同的,種植之前需要首先對耕地進行整理,以期確保土地的松軟。在整地這一環節中,起初多使用獸力及犁具,而現在多使用機械。水稻種植過程中需要對稻種進行育苗,這一過程中,需要選擇一塊適合的耕地作為育苗田,稱為秧田,但現在多由專業性更強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進行這一工作。水稻育苗的成功與否對水稻的種植耕作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好的秧苗是水稻耕作成功的基礎性條件之一。水稻秧苗移栽到稻田過程中,為了讓水稻秧苗得以更好的生長,其植株間留有一定的間隔是十分必要的,傳統手工插秧過程中多靠秧繩、秧標等輔助器材確保插秧間隔,插秧機的使用過程中,雖不需要這些輔助用具,但多無法對起伏大形狀不規則的稻田進行插秧,故而仍需要手工插秧。秧苗成長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鋤草除蟲,這是所有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必要情況下需要使用農藥來確保秧苗免遭病蟲害的侵襲。多數情況下,稻田的肥力多無法保證秧苗茁壯成長,這就需要施加肥料以保證水稻植株獲得更多的養分,進而保證水稻子實的數量與飽滿程度。水稻生長過程中,需要進行灌排水,以保證秧苗得到充分的成長,避免根系腐爛。
水稻栽培技術需要從品種的選擇與處理開始入手收獲稻穗作為結束,經歷播種、育秧、移植以及田間管理等環節,對水稻進行充分管理培育,已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三、水稻常見病蟲害
對于所有農作物來說,最難以控制的危險便是病蟲害,水稻也難以避免會遭受到病蟲害帶來的影響,故而,明確水稻會遭受到的病蟲害對其生長過程是極為重要的。
1.病害
水稻最易發送的病害有三種,即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同時其他病害有稻曲病、惡苗病、霜霉病等。這些病害一旦爆發極易產生流行性,引起極大范圍內的災害。
稻瘟病主要對植株的地上部分產生危害,按照發病情況不同,可以分為苗瘟、葉瘟等類型,其傳播方式主要依靠風、雨、水流以及昆蟲等,而其病原體則多在病稻草中越冬天,氣轉暖并有降雨的情況下極易爆發。
白葉枯病初期從葉尖及邊緣開始產生黃綠色斑點,沿葉脈進行發展進而變成蒼白色、黃褐色長條斑,最后病株葉片變灰白色而枯死。病原體在種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傳播,溫度濕度高、暴風雨多發、稻田受澇以及施肥不當等問題會加速病害的傳播。
水稻紋枯病在秧苗及穗期均有可能發生,其在抽穗前后達到發病頂峰,其發病部位多為葉鞘、葉片,而嚴重時會進一步侵害稻稈以及稻穗。水稻紋枯病在高溫高濕條件下極易發生與蔓延,長期深灌施肥不當燈都會引起紋枯病的傳播。
2.害蟲
按照害蟲的來源可以將其分為外源性域內源性兩大類,外源性害蟲是指遠距離遷飛性害蟲,而內源性則是本地蟲源。褐稻虱、白背稻虱、稻縱卷葉螟、粘蟲等均為外源性害蟲,內源性害蟲則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灰飛虱、稻薊馬等。
四、栽培防治措施
對于水稻栽培過程來說,病蟲害的防治是貫穿整個水稻生長過程的,有效的防治措施能夠幫助水稻生長得以更好地進行。
首先是選種環節,選取抗病蟲害產量高的優質品種,接下來對選好的種子進行育苗前的處理以降低病蟲害威脅,進而采取無病育苗的相應措施進行育苗,從培育好的秧苗中選取無病茁壯的秧苗進行移植,對于稻田進行科學管理并合理施肥,以期保證水稻得到更好的生長條件并減少病蟲害對水稻產生的影響。
對于稻田,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確定病蟲害的種類以選擇最為合適的農藥進行防治,在施藥過程中需要對農藥的用量進行嚴格的控制,不能盲目追求效果而加大農藥用量進而影響防治效果,增加成本的同時又對秧苗的生長產生負面影響。在必要情況下可以添加適量助劑以幫助農藥更好的發揮作用,更好的保證藥效。
五、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水稻栽培與病蟲害的防治得到了業內人的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其具體措施需要進行長期的實踐,以更好的為人們提供更多優質水稻,幫助人們獲得更好地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 唐勇,曾麗萍,楊偉,丁萬紅,張瑜琨,陳茹. 飼草玉米玉草3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 農村科技. 2016(10) .
[2] 陳長紅,陳芹,陸其通,孫克存. 東海縣水稻高產栽培面臨問題及應對措施[J]. 科技創業家. 2014(07) .
[3] 葉建春,黃世礽,王慧芹,胡成武,施春婷,梁玉祥,農振平,劉向紅. 平衡栽培技術對水稻產量的影響[J]. 安徽農業科學. 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