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夢群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玉米在農業結構中占據較大的比重,而提高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應用有效性,則能進一步提高玉米的品質與產量。本文對玉米高產種植的施肥方法和措施進行探討,以供廣大農戶參考。
關鍵詞:玉米;高產種植;施肥方法
玉米是一種喜溫的高光效產物,在上世紀70年代僅僅是一年一熟,且春播夏收,伴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生產條件的改善,當前玉米的生產效率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如一年兩熟、規模擴大、品種優良、產量提高、與小麥輪作等。玉米有自身的生長特征,要實現高產種植以有效施肥,就要建立在對玉米種植的充分了解基礎上。
一、玉米生育期和特性
玉米的生育長短與其品種、撒播期、溫度和降水有著密切的關系,一種品種在夏季撒播生育期可達到100天,春季撒播生育期則為20多天,品種的不同對其影響較大,很多農戶將其分為早、中、晚三個類型。玉米的葉面積與產量水平也會因品種的不同有著一定的差異,比如栽培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不同品種玉米單株總葉面積表現為晚熟品種>中熟品種>早熟品種,類型不同的玉米葉面積差異可達到30%左右,所以在進行種植施肥時要注重玉米的類型,本文以夏玉米為例討論玉米高產種植施肥方法。
首先是玉米的生育階段,在苗期,玉米種子要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分,耕層土壤水量要保持在20%左右,溫度控制為20℃~25℃。在玉米的四五葉片發育期通常能夠忍受一定程度的干旱,農戶要注意適度的干旱有助于玉米根系下扎,注意以葉片輕度凋萎為準,持續2~3天,切忌嚴重凋萎。其次是穗期階段,玉米逐漸長高,這一階段是玉米生長最快速的階段,對水分反應敏感,因此耕層土壤水分含量必須達到20%,且需要自然降雨200mm~250mm以滿足其對水分的要求,如果少于100mm,則會出現“卡脖子”旱,將嚴重影響產量。生長期間會存在一些植株光照不足的情況,所以在播種時要盡量一播全苗,確保定苗的一致性,不提倡缺苗處補種。進入到花粒期,玉米將達到一定高度并進入生長后期,也是決定產量的關鍵時期,這時的耕層土壤水分含量保持為19%~20%,待果穗成熟后降低到17%,自然降水需求為150mm左右,一旦水分含量小于15%,就會影響玉米籽粒飽滿的程度。
二、玉米高產種植施肥方法
1.選擇高產品種。我國很多地區的玉米種植地具備緊湊型的特征,所以可采用中晚熟與中大穗的高產玉米進行雜交。由于當前玉米雜交種植品種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所以農戶要緊密結合符合當地種植并得到推廣的品種,并充分利用玉米在夏季種植生育期100天,6月中旬~9月中下旬的光熱資源進行種植。我國在玉米高產品種的推廣工作中做了很大的努力,通常情況下會根據新推出的雜交玉米種進行試驗,待成功示范后才進行大面積推廣。比如淮北地區種植的與當地環境相關的抗災高產玉米農大108、淮河8號、豫玉22等。切忌在未進行試驗與示范就盲目推廣大面積種植。另外,由于玉米的葉片面積較大,在種植的中后期會因為綠葉多而形成田間大面積的隱蔽,所以選用品種上盡可能采用葉片與主莖角更小的緊湊型玉米品種,以提高玉米生長過程中的光合效能。
2.早播與一播全苗。由于玉米生長期的播種耕層水分需求量大多在18%左右,所以要在一定的自然條件下進行早播與搶播,比如無雨地干的情況下進行抗旱播種,夏玉米則要保證在6月20號前下地播種。此外,還要爭取一播全苗,搶在最好的時間種植,如果遇到干旱情況可以先造墑后再播種,如果面積較小則可以刨埯帶水點播,要確保每埯的充足,封土時要緊實才能出苗。不同品種玉米對密度的要求不同,播種過程中需根據品種的特征合理安排行株距和留苗數量。
3.人工去雄,輔助授粉。在玉米雄穗剛抽出還未開花時進行去雄,通常以隔行或隔株的方式進行。如果是中產田,通常每隔兩行去一行玉米雄蕊,或是每隔兩株去雄蕊。如果是高產田,那么就要隔三行或三株。去雄的工作要在陰天或傍晚進行,去掉雄蕊以后玉米可增產10%左右。而玉米的授粉可在吐絲的1天~5天時間中完成,如果采用人工輔助授粉的方式,那么就要在上午的八時到十一時露水干后采用拉繩法或搖株法進行,也就是農戶用手握住玉米控制好幅度左右搖擺。人工輔助授粉每隔2天進行,輔助授粉完成3次即可,確保進行的過程中溫度不要太高。
4.科學合理施肥。在施肥的工作上,要輕施苗肥、重施穗肥、補追花粒肥。在播種前耕翻土地,確保每hm2將土雜肥30~45m3,過磷酸鈣與鹽酸氫銨各750kg硫酸鋅15kg都作為底肥實施。如果是免耕強墑播種而來不及施基肥,可在定苗前行間開溝施肥,每hm2追尿素300-375kg作為肥料促進穗大粒多的效果,在籽粒灌漿期要追施尿素4~5kg,從而提高葉片光合作用。
5.做好田間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定苗培土工作,要保證玉米生長整齊一致,在定苗或間苗時,留住生長一致的,將過大過旺的去掉,在臨近缺苗處同樣留下生長一致的雙苗,以彌補缺苗處空缺。中耕培土方面,從出苗到拔節中耕兩三次,板茬播種出苗以后抓緊滅茬保墑,進行拔節前結合中耕培土,于玉米苗周邊培7~10cm土,有助于后期防倒與防旱澇。
其次要有效防治病蟲害,比如針對玉米紋枯病,采用20%井岡霉素375g/hm2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對準莖稈下部噴霧進行防治;針對玉米大小斑病或莖腐病,可采用10%雙效靈200倍液,在拔節期和抽雄以前各噴灑一次;玉米螟,也就是鉆心蟲,在抽穗以后會直接鉆蛀莖稈,在風力下很容易折斷,可以采用3%呋喃丹顆粒劑防治;針對棉鈴蟲采用高效氯氰菊酯10%乳油600倍液或50%辛硫磷15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每隔7天噴一次;針對地老虎或粘蟲則可以在播種時采用2.5%敵殺死800~1000倍液撒播或直接噴在苗行地面。
最后要做好防旱澇工作,比如處于六七月的大喇叭口期時,干旱少雨,那么耕層的水分必然少于15%,玉米葉嚴重凋萎卷葉,影響產量,后期干旱則會直接影響籽粒的飽滿程度,因此,農戶要及時對其進行灌溉,玉米處于生育期時如果陰雨天過多,那么就要對處于飽和狀態的土壤水分進行排水,預防澇漬災害出現。
三、結語
當前,很多玉米農戶都非常注重玉米種植的技術與施肥的方法,并選擇高產栽培的農藝方式,確保種植施肥方法技術的科學合理性,才能保障玉米高質和高產。從我國目前玉米種植的狀態來看,玉米的高產種植施肥措施與方法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總之,處于不同地區的種植農戶要積極引導當地種植戶因地制宜選擇栽培技術的方式,充分利用自身對當地環境與條件的了解,不斷積累珍貴的種植施肥經驗,全面提高玉米栽培的產能,實現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朱法,楊國平.狠抓栽培技術措施,推動玉米高產創建[J].云南農業,2011,11(08).
[2]王學榮.玉米品種和栽培措施在山西玉米高產創建中的作用研究[D].西北農業科技大學,2014,12(01).
[3]劉文群.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推廣措施分析[J].咨詢臺,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