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來海提·阿卜力孜
摘 要:花生是一種油料作物,它的種植面積在國內同類作物中排名靠前,當前我國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花生出口國之一。作為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一種重要的作物,我們必須要更加深入的研究花生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本文結合我縣實際情況,聯系筆者工作研究經驗,對花生栽培中的各個環節和技術要點進行分析。
關鍵詞:花生;高產栽培;技術推廣
花生能夠很好的完善人體的營養結構,因為其內部富含人類所需的各種維生素、蛋白氨基酸以及卵磷脂。然而因為部分農戶沒有掌握正確科學的花生栽培技術,導致花生產量質量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其經濟收入也受到很大的影響。為促進花生產量質量的提高,運用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是十分重要的。
一、種子處理
1.種子分類。為確保花生的優質高產,選擇優良的種子是最基本的前提。在進行種子挑選的過程中必須要到正規經營處購買,確保良種率。選種時通常選擇抗旱早熟品種,另外要強調種子的分類播種,由于大小不一的種子如果混雜播種很容易出現發芽不整齊規律的問題,或者部分地方不出芽,大小苗之間存在爭奪養分的情況,時間一長容易導致小苗發育不良而死亡。
2.種子處理。因為部分農戶的文化知識較低,往往都是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來進行花生的栽培,對于科學種植的意識不是非常強,例如說很多農戶錯誤的覺得種子越大顆粒越飽滿越好,其實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若某一類品種的種子連續進行種植,必然會造成品種的退化,僅僅是退化程度不一而已。因為在選擇種子的過程中,首先必須要確保購買種子的公司具有正規的手續證件;其次是在選擇自留種時應當在收獲時節選擇生長勢頭優良的單株,對其分摘、分曬、分貯藏獲取種子;再次應當對種子實施等級劃分,例如說可按照種子顆粒的大小把顆粒大的種植于相同區域中,顆粒相對較小的予以淘汰,如此進行種子能夠確保出芽率相對整齊,防止出現大苗欺壓小苗或者爭水爭肥的問題出現;最后是當種子分類結束之后,最關鍵的環節便是曬種,曬種時必須要剝去其外殼,促進曬種效率。可選擇晴朗且陽光強烈的天氣,通常曬種時間為24小時。需要注意的是剝殼過程中不能夠蹭破花生表皮,防止對種子造成損失而降低發芽率。
3.拌種。拌種即是把花生種子根據0.2%-0.3%的比例與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混合,拌種環節能夠很好的預防花生生長期間的部分病害,例如說青枯病、根腐病等,讓后期所進行的病蟲害防治工作量大大減少,在降低勞動力的基礎上促進產量的提高。
二、適時播種
土壤是花生栽培的基礎,覆土的厚薄程度需要根據花生種子情況確定,經過催芽的種子一般來說覆土3到4cm。在選種時要選擇優良品種,如早熟抗旱型,若花生的最終用途主要是加工食品,則應當選擇食味品質好的品種。
花生播種的壟為標準規格,壟面寬度50cm到55cm左右,壟之間間隔80cm到85cm,壟的高度通常是10cm到12cm。栽培花生的穴距控制在12cm到14cm之間,從而保證每個穴都能夠種植兩顆種子。花生栽培密度一般來說控制在每每畝8666到10000株左右。當播種工作結束之后,在花生葉子出現頂土或者發現第一片綠葉展開之后,即可把覆土去除,從而保證幼苗能夠順利鉆出地膜。
三、水肥管理
1.追水。花生屬于一種耐旱作物但不耐漬水,抗澇性不強,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需要做好水分管理,可根據土壤墑情和當地的實際降水量進行科學控制。通常在開花期、結莢期以及飽果期分別澆水一次,能夠促進開花和結莢,提升飽果率,進而促進產量提升。澆水要注意澆透,但應避免大水漫灌而產生積水。如果田間存在積水則會對花生根系的發育帶來很大影響,導致其花量減少,結實率下降,爛果增加,對花生產量與質量帶來很大影響。
2.追肥。追肥一般來說以苗肥為主,花肥與壯果肥為輔。花生苗期追肥要注意的是,3到5葉期施用腐熟有機肥,用量為每畝2噸左右;開花期和結莢期每畝追肥10kg,石灰10kg,在這一時期氮肥不能過多,避免出現后期莖葉陡長或者倒苗的問題;始花期可以選擇花生專用肥每畝10kg,石灰每畝15kg施用;莢果期一般選擇根外噴施磷肥的方式,可選擇氨基酸葉面肥以及0.3%磷酸二氫鉀混合噴灑,間隔一周噴施一次,連續兩到三次能夠有效促成籽粒形成。同時,花生葉片的吸磷能力較強,磷肥施用充足可以提高其飽果率,提高花生質量,所以當花生成長到中后期時需要適當的對葉面噴施氨基酸,輔以鉀、鐵、鑰、硼等微肥,能夠有效的提升花生產量及質量。
四、田間管理
其一是壟作田間管理工作。首先要清棵蹲苗,花生苗大致出齊時開始,首先清理干凈苗附近的雜草,之后將土扒開,讓子葉露出地面,在這一過程中要尤其注意不能夠損傷根部。清棵之后15天左右進行填土埋窩。其次是中耕除草,在苗期、團棵期以及花期各實施三次中耕除草作業,堅持落實淺、深、淺的基本原則,避免苗期中耕雍土壓苗,花期中耕注意不要對果針造成損傷。最后是培土作業,開花之后半個月左右可培土,培土通常以3cm為宜。
其二是覆膜栽培田間管理工作。花生覆膜到出苗的過程中,若存在覆膜破口或者覆蓋不嚴實的情況,第一時間用土堵嚴。如果幼苗破膜出土,逐漸露出真葉之后,扒去膜上的土,讓子葉露出地表。若發現缺穴,則應當及時用催出芽的種子進行補種。開花之前在畦溝內進行一次中耕除草。開花下針到莢果充實的過程中,按照花生實際長勢,在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400倍稀釋液,連續兩到三次。
五、病蟲害防治
花生栽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必須要貫徹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堅持安全、優質、營養的原則,優先選擇農業、物理防治措施,輔以化學防治手段。農業防治一般來說包括了輪作換茬、冬前犁地凍蟲、播前犁地拾蟲等。生物防治措施一般有:選擇BE-82滅蚜菌或者1%苦參堿溶液每公頃1000ml兌水700kg進行噴霧噴灑,能夠有效防治蚜蟲;選擇1.5%阿維菌素每公頃400ml,兌水700kg進行噴霧噴灑,能夠有效防治紅蜘蛛。物理防治方法可以選擇糖、醋、酒混合硫酸煙堿發酵液,能夠對蠐螬、小地老虎等害蟲起到明顯的誘殺作用。化學防治手段主要是,每畝選擇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0.130kg兌水46kg進行噴霧噴灑,選擇2%菌克毒克400倍稀釋液進行噴霧噴灑,能夠有效防治根腐病等;選擇70%農用鏈霉素3000倍稀釋液噴根,可有效防治青枯病,化學防治手段的每種藥劑在花生栽培的生育期僅能夠使用一次。收獲前半個月左右人工揭出地膜帶出田外,收獲過程中應當將田地內的殘膜清除干凈,避免對土壤造成污染或者牲畜誤食。
六、采收
花生是否能夠采收通常來說是按照種植長相、莢果或者種仁情況來確定的,花生成熟之后其莖枝不再生長,上部葉片開始出現發黃的現象,中下部葉片逐漸脫落,大部分莢果殼網紋變得清晰,莢內海綿層收縮破裂同時發出黑褐色光澤。如果發現有80%左右莢果飽滿時必須及時進行收獲,如果采收時間過遲很容易對花生的產量與品質造成影響。采收之后的花生要第一時間攤開曬干,如需貯藏則應控制好其含水量,貯藏過程中應定期對堆溫與含水量進行檢查。
參考文獻
[1]賀明娟.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河南農業,2016,34:40-41.
[2]王建學,邵成利.麥蓋提縣花生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16,11:6-7.
[3]武華.淺談花生高產栽培技術新模式[J].農業與技術,2016,2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