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新+王紹亭
摘 要:豬的各種傳染病日趨突出,規模化養豬生產中,疫病造成的損失較大,直接導致規模豬場豬只大量發病和死亡,造成很大經濟損失。制定和實施疫病綜合防控措施以確保豬場安全生產,是業內人士亟須認真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規模養豬場;豬場疫病;綜合防控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養豬生產國家,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步伐的加快,養豬生產不斷向集約化推進,種豬和畜產品在國際間交流頻繁。然而,對于在新形勢下,人們對豬病的防范存在認識不足和措施不當,導致從國外引進種豬的同時帶來了許多豬的疫病,從而使一些傳染病快速傳播,而原來已經得到控制的疫病重新流行,給養豬業造成了嚴重損害。
一、養豬場疫病的主要特點
目前豬傳染病的種類繁多,新病不斷出現。并且在發病過程中存在多重感染、混合感染等復雜病情,給診防帶來一定困難。在規模養豬場中,豬繁殖障礙性傳染病仍是主要疫病,豬呼吸道疫病日益突出,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嚴重,豬瘟仍是養豬生產的威脅和有待解決的問題。
1.豬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在發病初期體溫達40~41℃,后期逐漸恢復正常;蹄冠、蹄叉、口腔、鼻盤、乳房有水皰潰瘍。乳豬發病時,臨床多表現急性胃腸炎、腹瀉,以及心肌炎而突然死亡,心肌灰白色,切面有淡黃色斑紋或不規則斑點。
2.豬瘟。種豬的亞臨床感染有持續感染和潛伏感染兩種表現特點,前者表現為繁殖障礙(死胎、流產)和二周齡以內的仔豬發病死亡。后者主要表現在保育期仔豬的發病死亡。持續感染的母豬的血清檢測檢測不到抗體或者只有低水平的抗體,而且加強免疫不可能改善其豬瘟抗體水平的提高,流產胎仔PCR檢測豬瘟抗原呈陽性結果。潛伏感染的種豬,豬瘟抗體水平偏高,通常較常規免疫抗體高2個滴度以上。
3.偽狂犬病。各種年齡的豬都易感,哺乳仔豬最為敏感,發病后急性致死。15日齡以內的仔豬常表現為最急性癥狀,病程不超過72小時,死亡率100%。這種病豬往往沒有明顯的神經癥狀,主要表現為體溫突然升高(41~42℃),不食,間有嘔吐或腹瀉,精神高度沉郁,常于昏睡狀態下死亡。部分病豬可能興奮不安,體表肌肉呈痙攣性收縮,吐沫流涎,張口伸舌,運動失調,步伐僵硬,兩前肢張開或倒地抽搐。有時不自主地前進、后退或作轉圈運動。隨后出現四肢輕癱和麻痹,側身倒臥,頸部肌肉僵硬,四肢劃動,最后在昏迷狀態下死亡。一月齡仔豬的癥狀明顯減輕,死亡率也大為下降。隨著仔豬月齡的增加,病程延長,癥狀減輕,死亡率逐漸降低。
4.支原體肺炎。盡管豬肺炎支原體的發病率很高,但是死亡率卻很低,只有當混合感染PRRSV或繼發感染而發生PRDC時,死亡率才會升高。
5.鏈球菌病。是一種常見的豬傳染病,世界各國均有發生,對養豬業的危害較大,但不屬于烈性傳染病。鏈球菌的致病力與莢膜、毒素和酶有關,豬的鏈球菌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敗血癥,腦膜炎,關節炎,皮膚化膿性感染和淋巴結膿腫等。
6.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規模化豬場若有染疫,臨床表現己從“流產風暴”為特征的暴發型轉向損害保育豬為特征的“呼吸障礙”型,并已成為仔豬、生長豬呼吸綜合征(PRDC)最主要原發性病原。
二、養豬場疫病綜合防控措施
1.選好豬場場址。建設豬場的場址要選在遠離居民區、交通主干道和其他養殖場的地方,交通方便,電源充足,水源干凈水量充足,地形要開闊平整、地勢要較高、干燥、能避風向陽、有充足的土地面積供豬場生產經營消納糞污、周邊環境無污染、處在住房的下風向,便于消毒和衛生處理。
2.做好病源的控制。豬場要盡量做到自繁自養,防止疾病的傳入,每年應對種公豬.種母豬進行抗體檢測,及時淘汰帶病毒的種豬,以免將病毒傳給下一代子豬。引進新品種豬要進行隔離飼養觀察2~3個星期,觀察無疫病后作好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藍耳疫苗的免疫,對于種豬要做好豬細小疫苗的注射,一個星期后轉入打掃干凈消毒清楚的豬舍。對于病死的豬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不準宰殺、更不準食用、銷售轉運。要深埋消毒或進行高溫處理,處理后的工具要徹底清洗。消毒人員更衣后才能進入豬場,豬場內要嚴格控制人員和物品流動,外來人員進入豬場必須經過嚴格消毒,不得進入生產區,禁止員工到鬧市和其他養殖場。
3.做好豬場周圍環境和豬舍的衛生消毒工作。豬場周圍道路、糞溝、排水溝等要定期清理打掃干凈后再用燒堿和生石灰等消毒藥徹底消毒,用具可用消毒液噴灑消毒。豬舍每天應沖洗二次,在早上和下午喂料前,將豬舍內糞便、尿液沖洗干凈,每周對豬舍應進行二次徹底消毒,空舍消毒時,先將豬舍打掃干凈,然后再用水槍徹底沖洗后再用消毒劑消毒,消毒后再通風干燥一個星期左右。采取熏蒸消毒時要把握好豬舍溫度和濕度,消毒完后要開窗通風一星期.
4.做好豬場的免疫工作。首先要根據本地區疫病流行的情況和本豬場歷來的發病情況選擇合理的免疫方案,對于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口蹄疫、細小病、偽狂犬病與流行性腹瀉作為必須的免疫項目。然后把副豬嗜血桿菌病、喘氣病,傳染性胸膜肺炎,水腫病,仔豬副傷寒等作為選擇性免疫項目。做好豬群的各種免疫后最好要監測豬群免疫后的抗體水平,然后根據豬群抗體水平的高低,再加強免疫抗體水平不達標的相關疫苗。
5.加強飼養管理.增強豬的抵抗能力。做好豬群的飼養管理工作是預防各種疾病的基礎。提供調整好豬群在不同時期的生長發育階段的營養需要,以提高豬群的身體素質,保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轉。豬場要盡量保持安靜,減少豬群的應激反應。適當使用免疫增強劑,提高豬群抵抗力,豬群按免疫程序接種了各種疫苗后,因為每頭豬的生理狀況、健康狀況、飼料營養水平等方面是不一樣的,抗體水平也是不整齊的,所以每頭豬對各種疾病的抵抗能力也是不同的。氣候變化大的季節如陰雨天、夏秋交界、冬春交界,日夜溫差較大的季節要注意做好飼養管理工作,冬季做好增溫防寒工作、夏天做好降溫防暑工作,轉欄時要調整好豬的飼料過渡,喂一些多種維生素等抗應激的藥物,以提高健康水平,增強豬群抵抗疫病的能力。
6.豬場發病控制措施。養豬場豬一旦發病,應立即采取隔離、消毒、治療、控制繼發感染等。堅持每天對豬場消毒一次,每周更換一種消毒藥,調好消毒藥濃度。發現一頭病豬隔離一次,健康豬與隔離病豬要由不同的飼養員飼養管理。對于發病的豬要仔細觀擦、認真診斷,確診病情后,食欲下降或無食欲生豬及時注射給藥,生豬如果能飲水或拌料給藥,則盡量不用注射方法,因為注射方法會給生豬造成刺激,對于疾病的康復會造成不利影響。在給豬的飲用水中添加電解多維,維生素C粉等提高免疫力的藥物供豬群飲用,用量可適當增加到常用量的2倍左右。
參考文獻:
[1]華威.淺析規模豬場疾病防控措施[J].上海農業科技,2010(3).
[2]琚學慧.規模化養豬場應重點注意的問題[J].現代農業科技,2008(19).
作者簡介:徐立新(1974-),男,本科,畜牧師,從事畜牧獸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