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林
摘 要: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各項政策落實,畜牧業迅猛發展。在養豬業的規模不斷壯大的新形勢下,需要以減少養殖戶經濟損失為宗旨,以對廣大人民群眾食品安全負責為目的。而如何能將豬病的防疫工作有效落實,縮減生豬的發病率、有針對性的提升生豬的免疫力,進而促使提高生豬的生產性能,已成為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現實問題。
關鍵詞:豬病;防疫;措施
二十世紀以來,各種疫情持續不斷的在養殖行業中發生,以豬病為例。這種疾病往往通過生豬進行傳染,傳播范圍廣、危險系數高,極大的影響了養豬業的健康發展,想要有效的預防豬病的產生,就要有針對性的分析豬病產生的原因,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提升生豬養殖的成功率,為生豬的健康生長提供保障。
一、誘發豬病產生的原因
1.寄生蟲性疾病的發生
誘發豬病發生率最高的的疾病當屬于寄生蟲性疾病,這種疾病危及的范圍廣、傳染性快,而且相當常見。主要的寄生蟲性疾病要分為體內寄生蟲疾病和體外寄生蟲疾病。
(1)體內寄生蟲疾病。毛首線蟲病和蛔蟲病都屬于常見的寄生蟲性疾病,毛首線蟲病發生后,寄生蟲一般會穿透豬體內的腸粘膜,寄居在豬腸內,吸取豬身上大量的營養物質,以供自身生長,這就會引起豬結腸炎、盲腸炎的發生,甚至加快腸上皮細胞的壞死,最終導致豬腸性出血性潰瘍、壞死。而蛔蟲病是豬蛔蟲通過在豬的臟器,如:心、肝、肺等臟器中不斷移動,消耗大量營養,對內臟造成嚴重的損害,致使生豬無法在正常情況下發育,營養流失,進而影響豬的健康。
(2)體外寄生蟲疾病。體外寄生蟲一般包括蚊、蟲、虱子等,它們主要寄居在豬的毛發較為稀少的位置,這主要是由于養殖人員沒有較高的防疫意識,感染后未及時處理,過度依賴于疫苗的注射導致的。例如:廣西省某豬場豬群發生重大疫病,病豬接連死亡,給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損失,甚至威脅了人們的食品健康安全。而其發生主要原因就是豬場將生豬混放,未按照規定將生豬依據購進批次分開飼養,將所有生豬混合在一起,沒有及時發現疫情,導致疫情擴大,危及全群。
2.專業養殖知識的匱乏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養殖人員的專業性差的缺點日益顯露,部分養殖人員不具備專業的豬群養殖管理經驗,缺乏豬群養殖的專業知識,使得很多養豬場沒有嚴格的飼養管理,不具備豬群養殖的條件,此外養殖人員消毒工作的不規范、疫病防治不徹底、無法及時準確的發現疫情并及時處理,也都能導致疫病發生。
3.對抗菌藥物的不規范使用
抗菌素是一種具有殺滅或抑制細菌生長的藥物,它廣泛應用于獸醫臨床,在控制與治療畜禽感染及細菌性傳染病方面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但是由于部分養殖人員不了解各種藥物的特征胡亂配藥、在飼料中長期添加抗菌藥物、秉承著多多益善的思想使用過多抗菌素,導致生豬藥物中毒、免疫力下降,發生異常。
二、如何正確做好豬群防疫工作
1.加強對養殖環境的有效管理
要想有效的防治寄生蟲性疾病,為豬群提供一個安全衛生的養殖環境,保證豬群擁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就必須正確規范的進行衛生消毒工作,將不同的消毒液的酸堿度、濃度進行正確的配比、交替使用,以達到殺死和抑制豬舍環境中存在的細菌和病毒的目的。而在定期消毒的過程中除了注意豬舍和養豬用品的消毒外,還要注意對周邊的環境給予有效的消毒。而保證飼料的營養、提升豬群的整體健康水平、依據科學制定合理化的飼養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2.增加對養殖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
科技創新和進步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根本所在,而對養殖人員實施專業性的技術培訓、提高養殖人員整體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則可以為提升養殖業的綜合能力提供有力保證。因此養殖人員必須參加一些專業知識培訓,使得養殖人員所了解的知識專業化、科學化,可以及時有效的對專業知識進行更新、補充、拓展和提升,從而減少由于人為因素所導致的豬群疫病。例如:養殖人員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有效識別病豬:首先可以通過豬的動作識別,通常而言,反應較為敏感、擺尾動作較為頻繁、飯后習慣性休息、嗜睡,見到陌生人員靠近,抬頭張望,擺尾速度加快表明生豬處于一個健康的狀態,反之,病豬的表現則較為呆滯,尾部和頭部均有不同程度下垂,反應較為遲鈍,厭食,長時間保持躺臥。其次可以通過膚色判定,一般來說,相對于毛色潤澤,光亮,肌肉結實豐滿的健康生豬來說,病豬的膚質粗糙,肌肉僵硬,皮膚會出現不同狀況的潰爛、腫脹。最后還可以通過面部判定,病豬的眼睛無神、缺少光亮、眼周發紅、眼屎增多、鼻盤發干有液體流出,且呼吸頻率過高,還經常伴隨著腫脹的情況出現。反之,健康的生豬腹部呼吸的頻率通常保持在每分鐘16次左右,鼻盤有均勻的汗珠出現,且較為濕潤,眼睛明亮,頭頸活動自如。
3.建立完善的防疫工作制度
制定完善的防疫工作制度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生豬的存活幾率,有效減少生豬疫病的發生。要想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第一,我們必須根據各自養殖場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防疫計劃,切忌不可一概而論。第二,對疫苗的選擇必須符合國家要求的標準,嚴格依照操作要求規范的進行注射。第三,建立完善的生豬免疫記錄,將生豬分批次安放,消毒時必須完全依照消毒制度,避免細菌的感染。同時,提高養殖人員的防疫意識,加大生豬防疫宣傳,提升豬群養殖的整體水平。
三、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促進生豬養殖業的健康穩定發展,有效實現對生豬疫病的控制和預防,提高養豬戶的經濟效益,就必須樹立正確的防疫意識,加強對飼養環境的有效管理,將科學合理的防疫措施全面徹底的貫徹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
參考文獻:
[1]周建華,孫家慧,田永武,楊春柳.豬場獸醫防疫存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養殖技術顧問,2014,11:265.
[2]劉翠權.廣西395個規模豬場豬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病原學調查及防控措施[D].南京農業大學,2011.
[3]任裕其,王連想.當前豬病預防控制的重點措施及策略[J].廣東畜牧獸醫科技,2006,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