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生
摘 要:左權養羊歷史悠久,一直是全省養羊大縣,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我們應該加強對養羊環境的優化和改良。
關鍵詞:養羊場;標準化;建設
左權養羊歷史悠久,一直是全省養羊大縣,并且在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左權的養羊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無論養羊數量還是規模場的數量都有所增加,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和隨著城鎮化建設,通道綠化,飲水點封閉,林權制度改革和核桃大縣的建設,人們對環境質量要求不斷提高,政府治污力度在不斷加大,作為主要污染源的養殖業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環境壓力。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養羊環境的優化和改良。
2003年以來,根據國家保護生態環境和退耕還林政策,左權縣全面實施了林牧區域發展規劃,全縣可利用牧坡面積由129萬畝下降到87.5萬畝。同時2003年縣里“村級規劃”和2008年《山西省封山禁牧辦法》出臺后,我縣積極調整養羊發展戰略,引導農戶開展由放牧向舍飼方向發展。針對飼養方式的轉變,特制定左權縣規模養羊場建設標準。
一、前置手續
新建規模養羊場必須取得土地部門的用地審批手續、環保部門的環評審批手續。
二、規模標準
依照“山西省農業廳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規模標準和備案管理辦法”,標準化規模養羊場的養殖規模必須達到:肉羊或山羊養殖場存欄量200 只以上。
三、選址要求
1.原則。符合當地土地利用發展總體規劃,與農牧業發展規劃相結合,科學選址,布局合理,符合動物防疫條件。
2.地勢和土質。應建在地勢高燥、向陽背風、地下水位較低,地面總體平坦并略有緩坡,以北高南低,較為理想。不可建在低洼或風口處,以免造成汛期排水及冬季防寒困難。土質以沙壤土最理想、沙土較適宜,黏土最不適。
3.水源。羊場選址時,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水源周圍沒有污染、取用方便的地方。
4.周邊環境。應位于距城鎮、學校、村莊等居民聚集點、生活飲用水源地500米以上的下風處;距離動物屠宰加工場所、動物和動物產品集貿市場500米以上;距離種畜禽場1000米以上;距有毒害的化工廠、畜產品加工廠、屠宰廠、醫院、獸醫院、同類飼養場等1500米以上;距離動物隔離場所、無害化處理場所3000米以上。
四、基本布局
養羊場一般包括生活管理區、輔助生產區、生產區、糞污處理區和病畜隔離區等功能區。具體布局應遵循以下原則:
1.生活管理區。包括與職工生活、經營管理等有關的建筑物。應建在養羊場上風處和地勢較高地段,并與生產區嚴格分開,保證一定距離。
2.輔助生產區。主要包括供水、供電、供熱、草料庫、青貯窖和草料加工車間等設施,應建在生活管理區和生產區之間地勢較高處,且離羊舍要近一些,并相對集中,以兼顧飼料由場外運入,及日常取料、送料等環節。
3.生產區。該區是羊場的核心。主要包括羊舍、產羔室等生產性建筑。應建在輔助生產區的下風,糞污處理、病畜隔離區的上風位置。入口處設消毒池。要保證安全、安靜。
4.糞污處理、病畜隔離區。主要包括隔離舍、無害化處理及糞污貯存與處理設施。應建在生產區外圍下風地勢較低處,并與生產區保持20米以上的間距。
五、飼養管理
用水必須符合國家畜禽飲用水標準。不得使用國家禁止的飼料、飼料添加劑及獸藥,并嚴格落實休藥期的規定。
六、衛生防疫
1.建立科學的消毒制度
(1) 場區消毒。
①在場區大門口設電動消毒機,生產區大門口設消毒池,對進出人員和車輛實施消毒。外來人員及場內職工出入羊場必須更衣、換鞋,換穿場內專用工作衣、工作鞋后,經消毒通道進入生產區內。②工作服、鞋用完后可懸掛于更衣室內,開啟紫外線燈,照射2小時消毒,每周洗凈1~2次并用熏蒸劑熏蒸消毒24小時。③車輛消毒。進入生產區的飼料運輸車輛等,應在廠區外對其外表面消毒后方可進入。④生產區、生活區環境每月噴霧消毒2次,消毒藥物每月更換一次,以防止病原微生物產生抗藥性。⑤生產區舍內外主要干道應每日清掃,每周使用規定的消毒劑消毒1~2次。
(2)圈舍消毒。
羊舍消毒:采用全進全出轉群制。羊舍首先清理雜物、糞污、清掃頂棚、墻壁等,然后清水沖洗、地面、墻壁后噴霧消毒。
七、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
1.羊的免疫程序
按照生長日齡進行免疫注射,依次是:
7日齡:羊傳染性膿包皮炎滅活苗,口唇粘膜注射,免疫保護期為1年。
15日齡: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保護期為1年。
2月齡:山羊痘滅活苗,尾根皮內注射,免疫保護期為1年。
2.5月齡:牛O型口蹄疫滅活苗,肌肉注射,免疫保護期為6個月。
3月齡:羊梭菌病三聯四防滅活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保護期6個月。
3.5月齡:羊梭菌病三聯四防滅活苗Ⅱ號炭疽芽孢菌,第二次皮下或肌肉注射,免疫保護期為6個月。
4月齡:羊鏈球菌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保護期為6個月。
5月齡:布魯氏菌病活苗,肌肉注射或口服,免疫保護期為3年。
7月齡:牛O型口蹄疫滅活苗,肌肉注射,免疫保護期為6個月。
2.加強養殖場的疫病監測
加強對養殖場疫病的監測在防疫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及時發現免疫接種中存在的問題和發現疫病,以便提早采取預防措施。定期監測各種疫病抗體的消長規律,效果不佳時,及時補打疫苗并調整免疫程序。根據周圍疫病發生情況。適當加大劑量和增加免疫密度,以確保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