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德
摘 要:本文通過對牛流行熱的病癥來探究如何更好地采取防治措施。牛傳染性流行熱是一種牛患上牛流行熱病毒后,表現為高死亡率、高病發率及快速傳播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該病的產生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周期性。牛一旦患病后就會出現高熱,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的發炎及四肢關節問題等現象。牛流傳熱有低下的外界抵抗力,在脂溶劑、紫外線及酸堿度高的環境下難以生存,為此采用一般的消毒藥物即可殺毒。對于該病的治療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措施,為此治療措施主要為對癥治療。
關鍵詞:牛流行熱;病癥;防治措施
地處貴州東南部的雷山縣常年氣候濕潤,昆蟲種類繁多,農畜飼養和田間勞作的動力經濟來源主要是牛,且擁有斗牛的習俗,一旦發生牛流傳熱,如若沒有采取正當的治療和防御措施,將對當地經濟造成嚴重影響。黃牛、奶牛是牛傳熱傳播的主要對象,水牛受感染的概率較低。患病的主要以青壯年牛群為主,且該病毒經吸血昆蟲(蚊子、牛蠅、跳蚤、牛虻等)叮咬傳播后會迅速擴散蔓延,發病迅速且范圍及廣,因此當地需采取相應措施來進行防治。
一、牛流行熱的發病特征
1.臨床癥狀
病牛一旦患病后會出現諸多癥狀,一般出現高體溫(40至42℃)、精神萎靡、無食欲、反芻停止且同時出現眼部出現紅腫、眼結膜發紅及流淚、流涕等現象。病牛被毛逆豎,背型勾弓,四肢障礙,行動遲緩顛簸甚至不動,肌肉(臀肌、胸肌)顫抖,尾部發涼,呼吸急促。
病狀主要表現有四大類:(1)肺炎型,病牛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高頻率呼吸(60-90次/分鐘)的同時伴有哼哼的呻吟聲,心跳加快(100-120次/分鐘),病情發展迅速,有些病牛會因此導致肺部充血,嚴重的會直接因窒息死亡,該病狀的病牛長時間站立不臥躺,該病狀的發生率為13.8%。(2)癱瘓型,病牛行走困難,出現跛行,四肢肌肉顫動,行走時容易摔倒,部分發病后直接臥地不起(大部分發生在患病后第二天),此癥狀的病牛四肢收于腹下,有食欲,該病狀的發生率高達78%。(3)胃腸型,病牛患病后出現的精神萎靡、流涕及高體溫將持續2天時間左右。病牛出現腹痛癥狀,為減輕腹痛感,病牛會將后蹄交換站立或直接用蹄踢腹部,排出正常糞便或者少量帶有粘液的黑色硬便。嚴重的會出現腹瀉癥狀,且排出帶有惡臭的稀便。該病狀的病牛無食欲,此病狀的發生率為8.2%。(4)病牛同時出現四肢障礙和高體溫現象,行走困難的程度較低,呼吸正常,無異常排便,但眼部紅腫、眼膜發紅,會流淚。
2.流行狀況
牛流傳熱主要發生于黃牛和奶牛,又著重發生于青壯年牛身上,大于8歲的老牛和小于6個月的牛犢發病率較低。牛流傳熱的病毒為140*80nm的RNA型彈狀病毒,該病毒在乙醚及氯仿的環境下難以生存。通過病毒分離,并利用母牛來進行病毒接種,將病毒置于其血毒腦內培養,后再分離出病毒,易可利用乳鼠、倉鼠來進行接種培養。
牛流傳熱的主要病源為病牛,病毒會在病牛處于高熱期間的血液及呼吸分泌物中大量滋生,主要由吸血昆蟲(蚊子、牛蠅、跳蚤、牛虻等)作為傳播媒介,經叮咬后將病毒傳播,最終導致病毒擴散蔓延。為此,該病的高發時期一般在季節性明顯、雨量充沛的夏末秋初的昆蟲時期。牛流傳熱的發生時間間隔為3-5年,且一次大規模流行過后往往會有一次小規模流行。
二、牛流行熱的防治措施
1.治療措施
根據臨床癥狀的表現對病牛進行初診,然后通過實驗數據對病牛進行最終診斷。首先觀察牛是否存在發熱現象,一旦出現則對其進行采血鑒定,分離病毒,或在發熱之初和恢復期間,采集血清進行中和補體聯合實驗。經實驗判斷來確定病牛是否患有牛流行熱,而不是普通流感。
治療措施為選用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1500ml)、50%葡萄糖注射劑(1000ml)、安鈉咖注射劑(40ml)進行靜脈注射(2次/日);采用青霉素鈉鹽(800萬單位)、鏈霉素(400萬單位)、30%安乃近注射劑(40ml)、蒸餾水(20ml)進行肌肉注射(2次/日)。
治療癱瘓型的病牛,采用水楊酸鈉溶劑進行靜脈注射;治療胃腸型病牛,采用生理鹽水/林格式液(2L-4L),在向胃內灌3%-5%的鹽類溶劑(10L-20L);治療肺炎型病牛,采用將100g的葡萄糖(2000ml)、生理鹽水(500ml)、碳酸氫鈉(300ml)、肌苷(20ml)、青霉素(800萬單位)、維生素C(3.5g)及地塞米松(100mg)混合后進行靜脈注射(2次/日)。
除此之外還能采用中藥進行治療,即姜活(40g)、防風(46g)、蒼術(46g)、細辛(24g)、川穹、白芷、生地、生姜、甘草、黃芩(各31g)、大蔥(1顆),將此類中藥用水煎服(2次/日)。假若病牛伴有忽寒忽熱癥狀的,可添加柴胡;行走顛簸的,可添加年見、木瓜、牛膝及地風;伴有咳嗽的可添加杏仁;漲肚的可添加蘋果、松殼及青皮;便干的可添加芒硝。
2.預防措施
為降低牛流傳熱的發病率和傳播速度,應根據牛流傳熱的特性來采取相應措施,主要包括:(1)保持干凈衛生:昆蟲作為牛流傳熱的媒介,且多出現于陰暗、潮濕、臟亂的環境下,為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應采取消毒措施(殺蟲劑、防蟲網等),做好通風工作,保證良好的衛生環境,并用高效殺蟲劑對牛身進行消毒,最大程度上的防御昆蟲叮咬來避免病毒擴散。(2)加強飼養管理:避免牛群過度勞役,減少發病的不利因素;對牛棚進行降溫處理,避免牛群因高溫中暑,定期接種疫苗;在病發區域禁止放牧。(3)處理病牛:隔離患有牛流傳熱的病牛,并對牛棚進行消毒,仔細觀察記錄未發生感染的牛群,并對其及時注射高免疫血清和用20%濃度的白礬飲水,按照20mg/kg體重一次性服用安乃近。
三、結語
通過對牛流傳熱臨床癥狀的基本認知和一定的預防措施了解,雷山縣農戶應根據當地情況對牛流傳熱進行預防。如若發現有牛流傳熱的現象發生應當及時向上級部門報告,對病牛做好隔離,采取適當的措施降低病毒的擴散,避免給造成經濟損失和病情嚴峻化,并根據實際情況和癥狀來對牛流傳熱采取相應的治療和預防措施。
參考文獻:
[1]吳紅英. 對牛流行熱的鑒別診斷及綜合防治措施[J]. 甘肅畜牧獸醫, 2014(8):65-65.
[2]杜轉玉. 牛流行熱的診斷與防治研究[J]. 獸醫導刊, 2014(9X):48-48.
[3]于和旺. 牛流行熱的診斷與防治[J]. 中國畜牧獸醫文摘, 2015(4):15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