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善+陳維明+景占和
摘 要:介紹了寧夏回族自治區平羅縣農機質量投訴監督投訴工作的主要經驗及做法,分析了農機質量投訴監督投訴工作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農業機械;農機質量;措施
農機質量安全關系到農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關系到農機化生產的效率和效益,在農機化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平羅縣農機化中心始終把農機質量監管作為農機化重點工作來抓,健全農機質量投訴監督機構,加強農機質量監督管理,確保全縣農機質量監督 投訴工作的順利開展,維護了廣大農民群眾的利益。提高農業機械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水平的穩步提高,促進了農機市場的健康和諧發展。
一、農機質量監管情況
截至2016年底,全縣農機總動力達到69.12萬千瓦,拖拉機27466臺,配套農具46692臺(套);聯合收割機1768臺,全縣農機經銷網點10個。2016年,平羅縣農機質量監督投訴工作,以農機市場整頓、打假為手段,開展農機產品質量調查,協調處理農機質量投訴案件,維護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了農機市場的健康和諧發展。全年共開展農機質量檢查12次,檢(抽)查農機配件 720件/套;通過農機信息平臺發放農機安全短信1.2萬條次,發放宣傳單1.5萬余份;受理農機產品質量投訴11起,切實維護了廣大農民群眾及農機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強化農機質量監督檢查
根據(農業機械質量投訴監督管理辦法)和(寧夏農業機械質量投訴監督管理辦法)試行等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按照自治區農機質量監督投訴站和縣農牧局的工作要求,2016年初,農機質量監督投訴站認真制定工作計劃,每月至少對農機經銷企業檢查2次,每季度不定期與工商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做到檢查有記錄,經銷企業有簽字。同時,將農業機械質量投訴監督機構、職責、投訴程序等及時在《平羅農機化信息網》上公布,增強了工作透明度,為農機用戶投訴提供方便。
三、積極開展農機打假專項活動和農機法律法規宣傳工作
一是加強與技術監督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協調與配合,利用 3.15 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組織開展聲勢浩大的農機法律法規宣傳和農機市場打假活動。二是利用電視、網絡、農機信息平臺等媒體,廣泛宣傳農機法律法規。 利用農村鄉鎮集市,組織人員深入基層,在開展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免費管理等農機政策宣傳的同時,積極向農民群眾普及農機質量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提高農民在選購和使用農業機械過程中的維權意識。三是在春耕春播、三夏三秋農忙季節以及農閑時段,分別采取集中治理整頓、重點監督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管理措施,對農機市場進行有重點、不間斷地打假。通過開展市場打假,有力地凈化了農機市場,震懾了不法經營行為,擴大了農機維權活動在社會上的影響,提高了農機消費者自我保護、依法維權的法律意識。
四、加強協調配合,促進農機質量投訴案件的公平、公正、及時有效的解決
為了更好地維護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及時有效地解決農機質量投訴案件,農機質量投訴站加強了與縣工商局北門城郊工商所消費者投訴中心的聯系合作,對一些群訪性案件、調解難度大的案件,采用聯合辦公,加大了調解力度,促成了農機質量投訴案件公正、快速、及時、有效的解決,更好的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今年4月份,農機質量投訴站受理田仁、李順喜于2015年8月先后在石嘴山吉峰金輝農機(汽車)有限公司購買迪馬4YZ-4B玉米收獲機,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出現故障,致使購機農戶無法正常使用,生產企業和銷售公司的服務三包人員進行了調修,最終車架斷裂,割臺斷裂等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購機用戶不滿意到平羅縣農機管理部門,工商部門,信訪部門投訴,要求退機投訴一事,農機質量投訴站高度重視,深入現場進行了調查,取證 。積極協調縣工商局北門城郊工商所消費者投訴中心聯系該經銷商和玉米收獲機生產企業就出現的質量問題經過多次的反復協商,最終達成解決協議:山東某生產企業同意將該車召回進行整改,并對投訴者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生產企業將整改后的玉米收獲機交付消費者使用,最終使投訴人得到圓滿的解決,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五、轉變工作作風,樹立窗口形象,熱情為消費者服務
農機質量投訴工作實行“首問負責制”,對待群眾的投訴案件,堅持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堅持做到熱情、耐心、周到接待群眾投訴。解決農機質量投訴案件時,以群眾利益和社會效益出發,在堅持公平、公正、合情 合理的基礎上,盡量為群眾爭取更多的利益。2016年,共接待農機質量方面的電話咨詢 20余人次,受理購機戶電話投訴和來訪投訴案件 11起,調解處理結案10起。
六、存在的問題
1.農機質量監管工作人員少、專業素質有待提高。由于中心專業技術人員不足,從事農機質量投訴監督管理工作的只有1名同志,還要負責其他的農機化工作,在對農機經銷、維修企業的監管中不能夠進行全面的檢查,只能進行抽查。同時,由于接受農機質量監管專項培訓學習機會很少,對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規范等業務知識掌握不夠全面,影響了農機質量監督工作的開展。
2.農機法律法規不健全。盡管這幾年,國家出臺了《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農業機械質量投訴監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只賦予農機部門農機質量監督權而沒有賦予行政處罰權,從而使這些法律法規可操作性不強,農機部門單獨執法缺少力度,在日常監管,特別是重要農時季節的打假中,沒有技術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參與和配合,工作開展困難重重,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作者簡介:丁永善,身份證號:640221195809030015,職稱:農機工程師。
景占和 ,身份證號:640103196403241812,職稱:農機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