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明進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生產也逐漸邁上了新的臺階,加之政府所頒布、實施的部分惠農政策更是極大促進了我國農業的發展,并讓農業機械的種類與數量得到了迅猛增長。本文具體分析農機培訓工作的意義,以及農機培訓工作的開展對策,旨在全面提升農機培訓工作水平。
關鍵詞:農業;生產;農機培訓
農機培訓,顧名思義,即針對各類農業機械操作、駕駛、維修的培養。當然,完善的農機培訓不僅包括實質性的操作,也包含相關法律法規、安全常識、職業道德、專業技能方面的培養。對此,作為負責農機培訓工作的農機主管部門,應將農機的推廣放到與農機管理、科研同樣重要的位置,從而將黨和國家所頒布的有關農機推廣工作的方針、政策等落到實處。
一、新時期農機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
1.有助于農機的快速推廣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為促進農業的發展也先后采取了許多有效的措施,包括在農民購置新農機設備時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新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等。由于新農機在使用與維護、保養方面均與傳統農機有著極大的區別,若不加以培訓,農機往往需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才能接受新的農機技術。因此,針對農機設備的推廣,應首先對購買農機產品的農機操作人員進行全面且系統的教育,使其能夠深入了解新技術與新農機特點,在具備良好維護與保養意識的情況下,才能確保新農機的正確操作與使用。
2.有助于推進農機安全生產
任何新技術的推廣過程,必將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安全便是其中之一。許多農機駕駛員,由于事先未能經過相應的培訓,因而不具備良好的安全意識與應急能力,加之對我國各項法律法規的認識不到位,以至于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為安全生產帶來了極大的隱患。因而相關部門在推廣農機技術的同時還應加大對操作人員的農機培訓工作,以增強農機操作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確保農機生產的安全。
3.能夠更加有效地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但凡市場需求過熱,必將導致一些不安定因素出現。如部分不良商家為進一步提高產品盈利而過于注重產品量的生產,而忽略了產品質量。同時,由于未能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導致市場一片混亂,繼而損害了農民的合法權益。對此,作為相關管理部門,更應加大對農民的農機培訓工作,使其能可初步了解農機的工作原理及部分知識,并具備鑒別農機質量的能力,以免買到假冒偽劣產品。
二、做好農機培訓工作的具體措施
1.加大農機培訓宣傳力度
農機培訓不僅是提高農機操作人員農機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促進傳統農民向社會主義新型職業農民方向轉變的重要載體。因此,相關部門應對農機培訓工作給予足夠重視,并積極聯合多個途徑加大對農機培訓的宣傳力度。如在春耕時分,相關部門可聯合電臺、電視、廣播等媒體,通過舉辦農機安全生產事故版面展覽或引發宣傳資料等形式,讓農民意識到參與農機培訓的重要性,并為農機培訓工作的開展營造出良好的輿論氛圍。
2.加大培訓資金投入
(1)擴大財政專項資金,加強培訓供給力度。任何技術與設備的推廣均離不開國家與政府的財政支持,農機培訓工作亦是如此。且作為農機培訓資金的主要提供者,政府更應在財政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其次,各級政府應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從土地資金、支農資金中抽取一定的比例劃入農機培訓資金賬戶,隨后建立完善的農機培訓準備金制度,確保資金來源的可靠與穩定。當然,針對劃入農機培訓賬戶的資金,政府需加強對其的監督與管理,避免資金的虛報與浪費,并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率,從而為我國農機培訓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利的支持與保障。
(2)集聚社會力量,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針對我國的農機培訓工作,除了需借助國外先進的培訓經驗外,還需鼓勵現骨干企業、組織機構等共同參與到農機培訓工作,從而形成以政府投資為主,結合社會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新型農機培訓投入機制。具體而言,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吸引社會的多方參與。一、可通過稅收減免、稅收優惠等手段,鼓勵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二、積極聯系銀行與金融機構的作用并實施一些優惠性政策,使其能為農機培訓工作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第三、建立完善的“投資回報機制”,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的參與積極性,從而將社會各方力量都吸引到農機培訓的資金支持中來。
3.對內部結構進行優化,改善辦學質量
(1)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在農機具推廣培訓工作中,師資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農機具推廣培訓工作的質量,所以便需要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在現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和農業科技不斷進步的背景下,廣大人民群眾應提高對農業生產機械化的重視程度。同時,隨著現代農業機械化類型越來越復雜,更新換代也變得越來越快,所以需要更多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在農機具推廣培訓過程中,應該合理的將理論知識和技術教育培訓內容緊密結合起來,有效突破傳統農機具推廣教育培訓的理論、試驗和實習三者之間的界限,同步推進講、練和做,以便學生能夠更加及時的掌握現代農機具技術。
(2)創新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新技術和新設備,這也對現代教育培訓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培訓的內容必須與現代農機具推廣的新技術和新設備應用緊密結合。因此,必須以此為出發點,合理設置教育培訓目標,創新教育手段,靈活利用現代直觀教學方法、電化教學和模擬化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升農機培訓教育的效率。同時,當前大部分農民家中也已經安裝了網絡,所以培訓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合理的將培訓教育內容上傳到共享網上,便于一些錯過上課培訓的學生能夠通過網絡觀看視頻,以便能夠更加深入的掌握農機具的應用方法。
三、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能夠加快現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速度,需要全面做好農機培訓教育工作,以便讓農民能夠更加熟悉新農具和新技術的應用方法,有效增加現代農民的經濟收入,從而為新農村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清社.關于新時期農機培訓工作的探討[J].當代農機,2014,(12):64-65.
[2]馬界梅,張茂林.關于農機培訓工作的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0,(0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