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慶生
摘 要:山東省泗水縣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承擔、實施了農業部農業技術試驗示范(農機)項目暨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項目。該項目在山東省泗水縣共建設了4個示范區,即:泉林鎮示范區、星村鎮示范區、華村鎮示范區、楊柳鎮示范區,示范區總體規模達到7000畝。在一年多的項目實施過程中,根據項目實施區的種植模式和農藝要求,通過相關專家論證,形成了適宜全省的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機具配套方案,保證了農機農藝的有機結合,發揮出機具的最佳效益。
關鍵詞: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機具配套;探索與研究
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包括機械整地、機械種植、田間管理和機械收獲等環節,核心是馬鈴薯機械種植和機械收獲技術,結合機械深松整地、節水灌溉、機械中耕及機械殺秧技術,突出發揮機械化組合配套技術的優勢, 提高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水平, 推動馬鈴薯產業的發展。
一、生產作業流程
目前,經過多年實踐,已探索出了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生產路線。機械耕整主要依靠大馬力拖拉機配套鏵式犁或旋耕機來完成;種植時,將優質馬鈴薯薯塊和肥料通過馬鈴薯種植機種植到地里,同時完成機械開溝、施肥、覆土起壟、施除草劑和機械覆膜等工序;田間管理使用排灌機械進行澆灌作業等;機械收獲主要通過使用馬鈴薯收獲機進行機械化收獲。
二、種子選擇
馬鈴薯種子要選擇三代以內的脫毒種薯并適應當地生態條件,且經審定推廣的符合生產加工及市場需要的專用、優質、抗逆性強的馬鈴薯種薯主要是荷蘭15和荷蘭7號。在切種薯時要去尾芽,因為馬鈴薯的尾芽成株后,產量僅是頂芽或側芽成株苗的三分之一。一般種植前2-3天進行切塊,要求切成塊,不要切成片,更不能削皮挖芽和取掉頂芽,保證每個切塊至少有一個芽眼,一般每公斤種薯可切30塊左右(每塊重約30克),以能夠適應機械種植的種塊。薯種切好后放在通風陰涼處攤開,待傷口愈合后即可種植。
三、配套機具要求
馬鈴薯全程機械化生產包括了從馬鈴薯種植到馬鈴薯收獲的各個環節馬鈴薯的生產,其中馬鈴薯種植和收獲是馬鈴機械化生產技術的主要環節,推廣的難度很大程度上主要在于農機與農藝要求不協調,不配套,生產不一,因此,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本著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原則,將馬鈴薯品優選,機械配備,種植模式調整等緊密結合,確定了馬鈴薯機械化生產技術配套機具及作業要求。
1.耕整地機具
主要配套機具:動力一般是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要求:發動機功率大,油耗低,動力經濟性好;檔位多,速度范圍寬,操作方便,作業效率高;使用可靠,操作方便;液壓轉向、液壓制動系統,操作輕便靈活;獨立式動力輸出軸,可滿足旋耕、收割、種植、施肥等作業需要。液壓提升系統使用更可靠。提升力大,具有力調節、位調節、力位綜合調節及浮動控制多種耕深控制方式,可配套大型及復式農機具完成作業。配套機具使用深松聯合整地機械,能一次作業即可完成一定深度要求的松、碎、平整和鎮壓等工序,形成地表平整、上虛下實的良好種床。工作幅寬有3.6m~7.2m;作業速度7~9km/h。
2.種植機械
(1)配套機具。項目地主要使用青島洪珠生產的2MB-1/2型為代表的馬鈴薯種植機。2MB-1/2型馬鈴薯種植機,是一種開溝、施肥、種植、起壟、噴除草劑、鋪膜的新式種植機,它可與任何品種的25—35馬力的四輪拖拉機配套作業,其結構緊湊,性能可靠,操作方便,維修保養簡單。
(2)種植前,應將機具調整到最佳狀態,并進行試播,使種植深度、施肥量、株距、起壟高度等指標,完全符合馬鈴薯種植的農藝要求。
3.田間管理
春季馬鈴薯的田間管理主要為植保和灌溉,所用機械設備為通用性機械設備,可根據當地機具擁有情況靈活選用。
4.機械殺秧
采用的是青島洪珠JH-100型、青島璞盛JH-100型殺秧機,這兩種殺秧機一般配套山拖泰山304型拖拉機作業。
5.機械收獲
(1) 以費縣華源農機裝備公司生產的4UF—600型為代表的小型馬鈴薯挖掘機。該型薯類收獲機是與手扶拖拉機相配套, 以側力輸出(8-11馬力)拖拉機為動力, 采用鏈條傳動, 薯塊由輸送鏈排輸送到機器尾部的震動側篩上, 經清選后滑落到機器前進方向的右側地面,方便收集。其主要技術優點:一是省時、省力、快捷、設計新穎,工作效率: 1畝/小時。明薯率:≥96%; 破皮率:≤2%; 傷薯率:≤1.5%. 二是該機結構簡單, 易操作, 堅固耐用, 可靠性高且維修方便, 價格低廉。三是該機與拖拉機側連接, 馬鈴薯、地瓜、花生、大蒜等根莖在底下的農作物。
(2) 以青島洪珠生產的4U-83型為代表的中型馬鈴薯收獲機。該型馬鈴薯收獲機采用挖掘裝置入土角與輸送分離裝置升運角相一致方式設計設計,能有效解決馬鈴薯鏟后積土問題;采用隨行限深機構,提高了作業的順暢性,還可實現馬鈴薯挖掘、清土、鋪放等功能,整個作業過程順暢,作業效率高;機械操作簡便,使用壽命長。主要技術參數:配套動力—20~35馬力拖拉機;掛接型式—三點懸掛;作業效率—2-3畝/時;工作深度≤22cm;收獲寬度83cm;明薯率≥96%;傷薯≤1.5率%;破皮率≤2%。
四、結語
作業機具的配套合理與否是實現大面積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高效率、高效益、高質量、低成本”的根本途徑,是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在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支柱產業中作用的重要保障,我們對馬鈴薯生產不同環節的機械化作業配套機具的合理性、科學性、經濟性進行試驗研究,以提高機具作業質量和效果,達到了增產增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