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萍
摘 要:隨著“3S”技術的逐步成熟,該技術逐漸應用于林地變更調查中。借助該項技術,可有效減少人力和物力,且還可提高調查結果的精確與實時性。本文基于“3S”技術的林地變更調查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3S”技術;林地變更;調查方法
林地屬于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與戰略資源,同時也是發展森林的基礎。然而林地的變化會受到區域地理環境的控制,如氣候、土壤、地貌等。同時人類活動也會對其產生一定影響,即人口分布、交通情況、社會需求、經濟產業等。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的核心工作就是加強林地管理。“3S”技術是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技術(RS)以及全球導航定位系統(GPS)的總稱。該項技術是建立在先進科學技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高新技術。這三者聯系緊密,在林業上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3S”技術能夠掌握林業資源情況,檢測林地變化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同時在保護林地中有著極高的應用價值。
一、技術路線
在林地變更調查中,將縣林業局作為調查單位來掌握林地調查期限內的資料,并利用前后2期遙感影像數據來研究變化。經過現場調查落實林地界線、管理因子變更、測算面積與變化,更新出數據。對比前后兩期地類、林地權屬、林種、森林類別與等級等,最后將調查結果編制成報告。
二、資料收集處理
在搜集資料的時候,必須收集齊全基礎性資料。所謂的基礎性資料有前期的林地數據、本期遙感攝像采集的圖像以及前期遙感攝像保存的圖像。在林地經營的過程中,需保存的資料有開采的礦藏、商業開發的林地、修建的道路與水利、建設的通訊項目等占用的林地面積以及這些項目的勘驗報告和審批資料、設計圖紙,同時還應收集林地變更后進行規劃的數據資料。在收集此類資料后,需將森林區劃界定的成果圖、林業工程建設實施資料以及林地權屬發生變更的證明資料等可能會引發林地圖斑屬性發生改變的資料。林地變更期間的資料非常豐富,除此之外還必須有人工造林、飛播造林、人工更新等造林設計圖紙與驗收后的資料,以及可能對林地范圍和利用情況產生變化的林業建設設計圖。在林地變更期間,必然會引起林地主伐、改造與更新主伐等,這些資料均需收集齊全。在林地變更經營的時候,還有可能引發行政案件或刑事案件。事實上,這些卷宗均是調查林地變更所需資料,且調查分析地質災害、病蟲害與森林火災等。
三、遙感判讀區劃
在此項操作期間,需結合波段融合、增強影響、裁切分幅以及正射校正等處理,同時將本期遙感影像特點與林地數據庫進行對比,根據林地、灌木林地、無立木林地、非林地與其他林地作為判讀標記。隨后就可根據遙感影像的標志,結合林業經營管理資料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前期林地數據庫、本期遙感影像以及前期遙感影像進行疊加,比較分析林地范圍的變化。并將判讀出變化圖斑、地類發生改變的圖斑、早林地圖斑、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圖斑。
借助相應的軟件中將前期數據和遙感判讀區劃的圖斑數據進行疊加處理,將圖例、圖斑號插入其中,按照一定比例制作出外業調查圖。外業調查圖還應將圖斑調查屬性記錄表。表中應有管理因子、基礎因子以及林地因子。
四、核實調查
為保證外業調查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在外業調查前應成立調查小組。小組成員分工明確。將交通工具、繪圖軟件、GPS、調查卡片、調查底線準備好。選擇交通路線后,借助遙感影像與林業經營管理資料核實圖斑與屬性因子。內業不能進行實地核實的應根據具體情況調查。外業主要是核實地類、面積與圖斑界限等相關因子,并采集數據。首先,將林地經營管理的資料與判讀變化的圖斑進行核實。在核實這些資料的時候,應當根據林業經營管理期間收集的資料、林地數據庫保存的數據以及林地地理數據等各類資料來確定屬性因子,同時還應詳細記錄與之相關因素引起的數據變化。如果核實資料的時候,根據現有的資料仍舊不能確定屬性因子,就應展開補充調查,以便能夠確定各類資料的真實性。其次,核實與林業經營管理收集資料不同引起的圖斑。通過遙感攝像取得的數據和林地數據庫中保存的數據,可直接填寫屬性因子。但是如果資料庫中已有的資料仍舊不能核實,特別是在林地面積轉變為非林地面積這方面上,就必須在現有資料上進行補充,記載好屬性因子。最后,在核實的時候,遙感攝像不能反映的圖斑與攝像覆蓋區域的變化圖斑,需要根據設計資料與驗收資料進行補充調查,并記載好圖斑具體為止以及其他各類信息資料。
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必須更新相應的數據庫。(1)建立本期的數據庫結構。新數據庫的建立必須建立在前期數據庫基礎上,增加前期地類、林種、林地權屬、森林類別、等級與工期類別等。更新此類數據庫,可統計分析林地的變化。(2)更新數據庫。在更新數據庫的時候,需要在軟件中核實圖斑界線、地類、管理舒心因子等,并將這些數據歸類到本期的數據庫中,以此形成本期數據庫。(3)數據檢查。在設置文件的時候應使用林地變更檢查系統,軟件中必須包括本期數據、前期數據與變更數據,并檢查變化期間漏查數據,直至全面通過。
在統計林地變更檢查系統的時候,做包統計表格,表格中有不同類型林地面積統計數據、公益林地面積變更的統計數據、林地與非林地動態轉移的統計數據、林地發生變化的原因統計表、商品林地統計后整理出的表格。在統計分析林地變更發生原因的時候,需將造林更新、林地調整規劃數據、占用征收林地面積、災害引發的林地變化、毀林開墾、自然性因素等各種原因所獲得的數據均需詳細列出。就造林更新項目登記中,應明確飛播造林、人工更新以及人工造林等各類項目引起林地變化的數據。詳細登記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審批面積與未審批面積。在調查因素與自然性因素引起林地變更的數據中,需詳細到各類小的數據,以便能夠詳細分析引發林地變更的原因,并對林地保護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林地管理,并就實際性問題提出建設性的建議。
五、存在問題與采取措施
在調查林地變更的實踐性研究中,仍舊存在著較多的問題。為保證調查的真實性,需發現問題后采取相應的措施。第一,遙感攝像采集的數據,與林地變更調查在時間方面存在差異。為減少此項差異引發誤差,需以地面調查獲得的數據作為資料使用,如存在造林與采伐等情況,應以實際發生的時間為準。第二,高分辨率遙感數據并不適用于所有的調查區域。在實際調查的時候,需以“一張圖”為標準,并將建設性項目引發林地發生變更的調查地圖與谷歌軟件制作的地圖為標準。如果在實際中仍舊不能確定,應根據實地調查的資料進行確定。最后,林地變更管理權限不能確定。在種植結構發生變化的時候,耕地上種植的經濟林管理權限不會歸屬于林業部門,且不能根據地塊的分布來確定。其實就可根據林地管理類型來記載林業部門與非林業部門進行確定。
六、結語
在林地管理的過程中,“3S”技術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林地變更調查中發揮難以忽視的作用。在此期間,可利用RS地物識別能力、GIS的高效信息處理能力與GPS精確定位能力,由此可提高數據的準確性,提升林地管理工作效率,有效管理林地現有的數據。林地變更調查根據林地保護規劃。該項技術能夠滿足圖數地一致的要求,提高林地資源調查數據的精確性。
參考文獻:
[1]潘劍澎. 淺談林地變更調查[J]. 中國林業產業,2016,04:37-38.
[2]卓有華. “3S”技術在林地變更監測中的應用[J]. 林業科技情報,2014,03:30-32.
[3]尹旺,汪華兵,漆小兵,衛紅艷. 關于新時期林地變更調查工作的探討[J]. 農業與技術,2014,11:102.
[4]許海燕. 基于“3S”技術的林地變更調查方法研究[J]. 林業調查規劃,2015,0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