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農村臟、亂、差的現象已得到基本控制,但取而代之的是被農民自已忽視,同樣也沒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的另一種污染,即農藥包裝廢棄物。建議相關部門應加大力度向村民宣傳亂扔包裝物的危害性和正確處理方法,引導他們在使用農藥后收拾好農藥包裝物,確保生態環境安全。
一、 破壞了農村的居住環境
1.影響了農村的環境美觀
許多農民在用完農藥后將農藥包裝廢棄物隨手丟棄,在田間地頭、塘里溪邊,隨處可見廢棄的農藥瓶、除草劑瓶等各種農藥包裝物。根據2015~2016年在全縣15個鎮鄉30個村進行調查,農藥包裝廢棄物就有10余種20多個!這與新農村建設所倡導的“村容整潔”格格不入!
2.污染環境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多數廢棄的農藥塑料(玻璃)包裝物內還有殘留的農藥。通過查閱網上有關資料、訪問有關專家,我們得知:這會成為毒害人類和污染環境的無形殺手——到處亂扔的農藥瓶(袋)會造成土壤的污染,含高分子樹脂的農藥袋被埋在土壤里,在自然環境下不易降解,可殘留200~700年(查閱資料),極大地影響著農作物生長,而且有些殘留的農藥的毒性十分穩定,可以幾年甚至十幾年存在于土壤之中不消失;在酷熱的夏季,殘留農藥極易自然揮發,從而污染大氣;殘留農藥經雨水沖刷滲入地下,還會污染水質
3.安全隱患大
由于農民丟棄的農藥瓶里往往還殘留一定的農藥,把這些農藥瓶扔在河邊、水溝、田間地頭及自家的房前屋后,農民家飼養的一些牲畜在四處覓食的過程中很容易誤食而中毒死亡。
二、原因分析
1.農民素質過低、缺少安全意識。
2.思想上麻痹大意,當問到“農藥瓶(袋)亂放、亂扔,會不會對孩子有危險”時,有6%的農民認為:“洗干凈了,孩子玩一下就玩一下,不會有毒”;或者覺得“農藥瓶太臭,一般孩子不會玩。”事實上,我們發現:在農村,的確有孩子趁大人不注意時在玩空農藥瓶!這就容易造成慢性中毒甚至是急性中毒,存在著安全隱患。
(1) 行為上不注意,由于對亂扔農藥瓶的危害重視不夠,39%的農民“知道”亂扔農藥瓶的危害,如會使牲畜中毒,破玻璃瓶會割傷腳等,但為了“圖方便”,還是亂扔了;35%的人表示“不知道”, 想也沒想,習慣了。
3.環保意識不強,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溫飽即足,只顧眼前利益,沒有長遠打算,農民的環境意識普遍不高,亂扔農藥瓶、農藥袋現象普遍存在。
(1) 農民在田地里打完農藥之后,85%的農民會把瓶子、袋子“扔掉”。其中,有46%的人是隨手扔在田間地頭或河里;32%的人表示“扔在外面”
(2)對過期農藥,“扔了”占55%(如家門口、田里、河里、垃圾堆)。
(3)對于農藥瓶的處理,政府的宣傳也不是沒有,但很少有人照做,農民們總覺得“扔個農藥瓶只是小事,不會帶來危害”,“太麻煩,還不如扔在外面省事”。
三、加強農藥安全使用的宣傳,增強農民的環保意識
相關部門應加大力度開展針對農村、農民和農業生產方面安全使用危險化學品、藥劑的宣傳和教育活動。首先,還應嚴格要求相關生產廠家、銷售商店做好產品包裝物的安全管理、科學處置的宣傳,農藥標簽說明書上應特別要求明確印刷廢棄物科學、安全處理提示。其次,還要加大針對農村中小學生的教育,讓他們主動遠離危險,提高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防止農藥殘留物對人身和環境的不良影響。再次,加強對農民科學使用農藥的技術培訓,讓他們了解農藥廢棄物對農業生產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教育他們不要隨地倒棄農藥廢液,不要隨地丟棄農藥包裝物,提高他們的科學用藥水平,增強環保意識。
四、重視對農村廢棄物的監管
1.重視對農村有害垃圾物的集中處理,在新農村建設中,應著力處理好農村垃圾的無害化處理和垃圾廢棄物的分類管理。
2.呼吁各級政府重視農村廢棄物的環境專項監管,預防諸如農藥直接包裝物對環境和人身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等問題。
3.農藥生產企業要切實承擔農藥包裝回收責任,通過補貼等措施,鼓勵農民將用完的農藥瓶、袋回收上交農藥生產廠家或各地農資經營公司,以折抵一定的農資采購費或換取農資用品。
4.農藥廢包裝物要求嚴禁作為它用,不能丟放,要妥善處理。完好無損的可由銷售部門或生產廠統一回收。高毒農藥的破損包裝物要按照高毒農藥的處理方式進行處理。
5.完善管理規章在我國已頒布的農藥管理的法規中, 在農藥安全使用方面雖然涉及到農藥包裝廢棄物管理的內容, 但都比較籠統,也未涉及到農藥廢棄物管理的內容,沒有制定出具體的管理措施,可操作性不強。
五、鼓勵農藥企業生產安全的農用藥劑包裝物
農藥廢棄物的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到農藥生產和經營企業,更涉及到廣大農村的千家萬戶。在當前,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和公眾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農業面源污染正在成為農業環境治理的重點領域,農藥廢棄物的管理也將會逐漸引起政府和公眾的重視。可以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科學使用農藥、規范管理農藥包裝廢棄物也將成為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家園、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