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芬
摘 要:退耕還林后,必須要加大對退耕的農戶創業能力、就業技能的引導,培訓和幫助退耕的農戶做到比較穩定的就業,擁有比較穩定的經濟來源。而刺梨是一種薔薇科的植物,又名山王果、刺菠蘿等,含有VC、鋅、鎂、鐵、糖酸等多種有利于人體的成分,且全株都有藥用的價值,還具有抗癌與防癌的作用。是退耕還林后農戶再就業創造財富的可靠途徑。
關鍵詞:退耕還林;生態建設;保障措施;刺梨種植
一、貴州省的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成效和資源現狀
1.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成效。貴州省的退耕還林工程是在2000至2001年試點的基礎上,在2002年就全面展開。截止到2013年,已累計完成退耕還林的工程建設任務達1335333.3ha,其中退耕地造森林完成了438000ha,荒山造林完成了745333.3ha,封山育完成了林15.2ha。實施范圍已涉及全省的85個縣(市、區)、1403個鄉鎮、14012個行政村的197.4萬農戶、823.8萬人。在工程建設方面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2.土地資源現狀。據貴州省最近新一輪的退耕還林的實施方案顯示,規劃實施的退耕還林的面積達1139640ha。其中計劃分為三個部分:①在2014至2015年間,實施2013年的土地變更為非基本農田以及重要水源地中15至25°坡的耕地和非基本農田的退耕還林;②在2016至2018年,等到依法定的程序調整2013年中土地變更為基本農田,25°以上坡的耕地為非基本農田之后,再來進行退耕還林;③在2019至2020年,待相關規劃調整后,再安排其他人統計核實坡度25°以上的耕地進行退耕還林。
二、新一輪的退耕還林建設的必要性
退耕還林的工程建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從整體上來看,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仍是目前我國最顯著的生態問題,在全國還有較大面積的沙化耕地和坡耕地在繼續進行耕種,這造成了江河淤積、地力衰退和重要的水源地在涵養水源方面的能力大幅下降,嚴重的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生產生活的安全,嚴重的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的建設進程,因此,迫切的需要繼續進行退耕還林。
三、保障機制
退耕還林后,必須要加大對退耕的農戶創業能力、就業技能的引導,培訓和幫助退耕的農戶做到比較穩定的就業,擁有比較穩定的經濟來源。做好轉移勞動力就業的培訓工程、農村經紀人的培訓工程、農村醫療保險以及養老保險補助的政策等,要做到退耕農戶無遺漏、全覆蓋。在我地區,我們實施了對農戶進行刺梨種植的培訓,以期農戶有穩定的工作,下面就刺梨人工種植技術做有關說明。
1.選擇適合的刺梨品種。在選擇刺梨品種時,應該以本地區的氣候條件、土壤特性等為依據,選擇一種適應性比較廣,具有較強抗病能力、品質較好的刺梨品種。
2.優化種植的環境。首先,氣溫,刺梨生長發育的最佳年均氣溫在 11-16℃之間,當年平均氣溫在 17.5℃以上時,刺梨就會出現生長衰弱、果實少、小等現象。另外,刺梨幼葉的耐低溫能力還比較弱,當氣溫低于 5℃時,會有寒害出現,因此,在種植刺梨的早期,應該積極采取措施,防治倒春寒、霜對刺梨造成傷害。其次,光照,刺梨是一種比較喜歡光的植物,尤其是在散射光充足的地區,刺梨能夠得到較好的生長,樹冠會萌發較多分枝,增加花芽的數量,進而提升刺梨的產量 。當收到強直射光照射時,刺梨植株不高,雖然能結出較多的果實,但果實水分不充足,品質較低,因此,需要對刺梨種植的光照進行合理的控制。最后,水分,刺梨是一種比較喜歡濕潤環境的植物,在濕潤環境中,刺梨能夠得到較好的生產,結出多且大的果實,因此,應該盡量保持刺梨種植環境的潮濕度。
3.規范栽培技術。對于刺梨來說,在秋天扦插育苗有較大的成活率,因此,應該在9月至10月選擇合適的生枝,進行扦插,在扦插前,應。用相應的生根粉溶液對插條底部進行浸泡,并保證插床土壤的細膩、深挖、平整性,插床澆透水、應用地膜覆蓋,隨后扦插。
合理選擇種植園地,應該為土壤較厚、光照適宜、灌溉條件良好的地帶,把山丘作為種植園地時,應該形成一個水平的梯帶,避免出現水土流失的現象。隨后,進行定值,在刺梨落葉后定值,盡量早栽,并保證刺梨樹之間株行距的合理性。
4.加強種植后的各項管理工作
(1)加強施肥、澆水的管理。一般而言,刺梨園每年需要施一次基肥,兩次追肥,基肥一般在冬季進行,由于刺梨發芽時間較早,因此,需要在11月。實施基肥,以保證刺梨在來年獲得更好地生長。基肥的肥料一般為腐熟有機肥,可適當加入一些速效的氮肥,并保證施肥數量的合理性。在2月份刺梨抽梢前,需要追施一次氮肥,在6月和7月各追一次氮磷鉀復合肥,對肥料用量進行合理控制,避免用量過量出現白粉病的現象。此外,加強澆水管理的工作,在我國的南方地區,會出現季節性雨量分布不均勻的現象,發生春旱或者伏旱,而刺梨根系分布不深,抗旱的能力不強,干旱會對刺梨的成長、開花等產生抑制作用,使刺梨的產量及品質降低 。因此,在干旱時節,需要對刺梨進行灌水,保證刺梨對水分的需求量,并及時除盡刺梨園內的雜草,減少雜草對水分的吸收。(2) 加強刺梨的整形修剪工作。通常情況下,刺梨的樹形應該為叢生狀的圓頭性,樹枝應該由下向上傾斜生長,樹枝不能過密、也不能相互交錯,以保證刺梨樹內部的通風透光性。因此,冬季刺梨樹落葉之后、刺梨生長期內,對刺梨樹進行一定的整形修剪,在刺梨落葉以后,把枯枝、病枝、生長較弱、過密的樹枝剪去,留下健壯的樹枝。對于生長年限較長,出現衰老傾向的樹枝,應該進行短截,讓其基部萌發出新的樹枝。(3) 注重病蟲的防治。刺梨較為常見的蟲害是白粉病、食心蟲、蚜蟲等,刺梨樹在春天和秋天都會出現白粉病,為了對白粉病進行防治,應該在 6月上旬向刺梨樹噴灑粉銹寧。蚜蟲喜食刺梨樹新發出的枝芽,可以在刺梨樹發芽期間噴灑敵敵畏,以防止蚜蟲侵害。食心蟲會蛀食刺梨幼果,導致幼果腐爛,對于食心蟲的防治,有兩種方法,一是在秋季對刺梨園中的土壤進行翻耕,減少越冬食心蟲,二是在7月至8月連續噴灑兩次敵殺死,以實現防治效果。(4)注重果實的采摘工作。在適宜的時期采摘刺梨直接關系到刺梨的品質,一般來說,在刺梨果皮由青色變成淡黃色時,刺梨含 VC 的量最大,此后,刺梨果實會進一步成熟,呈現出較濃的黃色,VC 的含量會出現下降的趨勢。因此,應該在刺梨接近成熟時及時采收,并在晴天或者沒有雨的天氣采收,以便于刺梨果實的搬運和貯藏,這樣,有利于保證刺梨果實中的營養價值,提升刺梨的品質。
總而言之,當前,刺梨的食用價值及藥用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保證刺梨的產量及品質,在種植刺梨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不但應該注重刺梨種植技術的應用,選擇適宜的刺梨品種及種植基地,而且應該注重種植中的各項管理工作,注重施肥、澆水、修剪、防蟲、采摘等工作,嚴格控制刺梨生產的每一個環節,以實現理想的種植效果,提升刺梨的產量與品質。
四、結語
退耕還林的工程是黨中央以及國務院從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生存來出發,為合理的利用土地的資源、再造秀美的山川、增加林草的植被、維護國家的生態安全,完成人與自然的和諧共進才實施的一個重大的生態工程。經過幾年的實踐可以表明,退耕還林還草對于改變生態和環境、改善不合理的生產方式、促進貧困地區的農民脫貧致富的進程、 優化農村的產業布局、促使農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被農民稱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種植刺梨是可靠而優化的優選途徑。讓農戶有穩定可觀的收入。
參考文獻:
[1]劉航,邵麗.刺梨的開發價值及栽培技術要點[J].現代園藝 ,2013,11(13):39-40.
[2]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國土資源部.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M].2014
[3]楊 紅.黔西南州無子刺梨優質栽培技術[J].耕作與栽培 ,2015,(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