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榮慧
摘 要:現如今,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人們對農產品質量的關注度也隨之增強,農產品安全、優質生產,有利于保障人們生命安全,有利于促進社會穩定。但是,當前農產品在質量安全管理中存在一定問題,嚴重減少了農民收入,因此,要采取相關措施予以治理。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原因;治理措施
隨著社會科技的持續進步,人們對農產品的質量和數量要求也逐漸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與人們的健康和農業有序發展息息相關。由于引發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因素較多,為了將此問題有效解決,應該有針對性的對其實施治理措施,以確保貴州省貴定縣農業順利發展。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原因分析
1.生產方式不合理
我國自古就有農業大國之稱,農產品是農業勞動者的主要工作目標,農村進行農業生產、農產品培育的過程中,受生產環境、生產條件影響顯著,由此導致農業生產規模較小、農業經營管理較分散,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難度,降低了農產品質量,因此,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不斷涌現。再加上農村經濟水平落后,科技應用率較低,當農業發生病蟲害時,做不到及時、有效預防,即使農產品得以量化生產,但是農產品的質量卻在逐漸下降。
2.交易類型多樣性
農產品在社會經濟進步的影響下,其發展專業化程度也在逐漸提高,社會市場開放的同時,農產品的質量檢測也附加了變化性,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質量檢測效果,同時,資金投入相應減少,質檢成本相應提高。
3.政府監督寬泛性
所謂農產品質量安全,指的是農產品自身的安全性、價值性以及使用性。不同種類農產品在特定法律要求中,其安全級別和規格等具有相應的標準和規定。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實際管理中,政府監督部門經常出現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現象,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產品的安全性。
4.市場結構復雜性
目前,農產品所處的市場環境較多變、復雜,并且經常出現壟斷這一市場局面。例如,農產品中間商將農產品低價購買之后,通過壟斷,以正常價格進行轉賣。在復雜市場結構的影響下,農產品質量會相應受到安全性影響。
二、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具體措施
1.明確治理目標
要想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真正解決,首先要明確治理目標、理順治理思路,以此降低交易成本、加強信息完整性。當交易成本過高時,此時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機制作用,但無論是政府還是市場,在工作過程中均需一定的經濟成本,因此,縱向契約合作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有效解決質量安全問題;當信息缺乏完善性時,農產品的市場調節作用會逐漸弱化,在傳統市場經濟影響下,會大力加強政府引導。但是,在一定的社會市場環境中,政府干預階段會產生較高的經濟成本,一旦超過規定范圍,則可能導致政府干預無效。
2.創新治理措施
根據資料記錄可知,現如今治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方法主要有六種,分別為: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準入標準以及評價體系;科學確定標識、標簽制度;加強抽樣檢查力度;完善合同或特約條例;構建全面的可控體系;增強市場聲譽。由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主要存在于農產品生產、流通以及加工等環節,因此,要想將質量安全問題有效落實,就要準確尋找到問題所在,并采取針對性治理措施。
(1)治理農產品生產環節。該環節即對農產品進行源頭上的質量安全管理,通過構建經濟合作體的方式,即在特定的農產品工作區進行統一化管理、優化安全生產服務的方式,以此強化質量追溯的實踐性和可行性,從而確保農產品質量監管的全面性和系統性,提高監管力度。
(2)治理農產品流通環節。在此治理環節中,要充分發揮中間商的優勢和作用。與此同時,構建中間商模型,通過此模型的實際應用,以此優化農產品的質量,當農產品的質量不符合規定時,這時中間商要及時取消農產品的交易活動,使其行為控制在道德要求之內,簡言之,以減少銷量降低道德風險。如果為了達到農產品市場的均衡程度,可以根據需要適當的開展優質農產品出售行為。例如,當超市為農產品中間商時,農產品此時則要根據市場發展,及時的進行細化處理,為農產品消費者提供合理的建議和意見,增強消費的辨別能力和選擇能力,這不僅能夠提高農產品的穩定性,而且還能相應的降低質量安全問題。超市在此過程中肩負著“質量檢測”這一責任,它通過細分市場的方式,降低了質檢成本、避免了機會主義、優化了市場環境,此外,它還有效解決了二者的信息不對稱性問題。
(3)治理農產品加工環節。有關農產品企業,要想優化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安全系數,就要完善該產品的管理體系,以此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檢驗標準。與此同時,要深化研究該體系,通過體系補充和完善,合理控制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其中,市場調控是影響該體系的主要因素,并且,它能引導農業生產者進行農產品管理,一定程度上影響該體系的實施效果以及質量安全性。
3.強化生產規范性
為了確保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在農產品實際生產過程中,要根據產品品種、品種特點以及習性等差異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分析、引導。同時,重點進行農產品監督和農業服務,適時適量的進行施肥、施藥,確保農產品生產過程的規范化,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農產品存在質量安全問題時,貴州省貴定縣農業局可以通過明確治理目標、創新治理措施以及強化生產規范性等措施對其進行質量安全治理。這不僅能夠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水平和生活質量,還能促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少鋒. 農產品質量安全:成因、治理途徑和研究趨勢[J]. 社會科學家,2016,(05):8-14.
[2]馬睿,吳愛潔,何鳳萍.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產生原因與治理措施[J]. 北京農業,2015,(20):190-191.
[3]劉艷.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產生原因與治理方法[J]. 北京農業,2013,(27):167.
[4]鐘真,孔祥智. 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產生原因與治理措施[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2):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