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芳
摘 要:我國林業產業不斷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林業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但是和國外林業相比,我國林業既有一定的優勢,也有多方面的劣勢,優勢與劣勢并存。所以還要重視營林建設,現就造林方法及如何有效地防治林木的雨雪災害及病蟲等災害等問題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管理;方法;造林
林業經營管理應該有調節森林生長的能力,以至于世世代代從森林得到資源和其他服務。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森林永續利用概念在不斷完善和演變,傳統林業是以收獲木材為主,現代林業強調生態系統經營。在有些地區常常看到的“山上戴帽、山腰系帶、山腳穿靴”的做法就是一種生態系統經營的觀念。森林資源經營管理主要有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宏觀上制定發展和保護森林資源規劃與政策,對森林的無序采伐和破壞加以制約和限制;二是微觀上對經營對象實施必要的經營管理技術,即微觀實踐。
目前有關“新林業”的概念也普遍受到重視,美國生態學家在研究森林經營時形成了新林業的概念,其目的是在保護一定面積原始林的效益時,也允許收獲木材和林副產品等,緩和了保護和迅速的木材收獲之間的沖突。新林業的概念可劃分為兩個部分:對林分經營的新方法和對景觀經營的新模式,這種想法包括較長的輪伐期、部分采伐而不是皆伐,具有各種不同大小皆伐面積以保留一定數目的成熟活立木,為野生動物棲息地提供有效的空間。
一、現代化的營林生產
1.加強種苗基地建設
①現代化農業之所以優質高產,關鍵在于選用了良種,林業生產也是同樣道理。從長遠利益觀點出發,森工企業不僅要擴大紅松種子園的規模,還急需建立水曲柳等闊葉種子園。②森工企業現有母樹林結構不盡合理,應及時予以調整。根據現有的政策應加大闊葉樹母樹林的比重,為提高母樹林的質量,應對現有的母樹林的組成進行調整,并加強撫育管理。要加快對現有母樹林結構調整的速度,盡快發揮母樹林的作用,可以用現有基本符合母樹林條件的中齡林或近熟林逐步更替已老齡化的天然母樹林,有計劃地培育和發展珍貴針闊葉母樹林基地,既可以改善母樹林的結構,又可以增加經濟效益,達到林木良種化的目的。
2.搞活苗圃運營機制
森工企業應推進苗圃走向市場進程,對苗圃實行競爭機制及多種經營機制,可以采取適當的承包形式或私人經營方式,搞活苗圃。為保證造林用苗,企業可以采取簽定回收合同的形式,制定相應獎懲措施,按苗木等級制定苗木單價,做到以質論價。為保證苗木質量及造林質量,降低育苗及造林成本,激活苗圃競爭機制,可將苗圃作為種苗市場,在保證造林質量的前提下林場按造林設計要求在苗圃中有權自由選擇其所需苗木。企業允許苗圃在滿足本單位用苗的前提下,到企業以外的單位尋找客戶,采取訂單育苗的形式拓寬育苗市場。苗圃不應局限于培育造林苗,還應該培育花卉、綠化苗、經濟植物及野生植物的馴化等,對閑置的苗圃地可以對內承包發展種植業,既提高職工的經濟收入,又降低育苗生產的投入。
3.加強更新造林管理、降低生產投入
①改革開放以來,森工企業在營林生產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更新造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穩步上升。而造林初植株數仍保留10年前以加大初植株數來保“兩率”驗收的傳統做法,造林單位面積保存樹木過多,既浪費了苗木,又加大了造林、撫育等工作量。此外,對林冠下造林要適地適量,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苗木,降低人工苗木的投入量。對近幾年可能回頭采伐作業的擇伐林,應采取天然更新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方式,以免回頭作業時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及浪費。②降低造林成本關鍵在于降低苗木成本。一方面,降低單位面積造林的苗木成本,通過合理降低造林苗木的投入量來實現;另一方面,降低苗木單株成本,可以通過提高單位面積的成苗產量及縮短苗木的培育周期來實現。③更新造林用苗應打破僅靠苗圃培育人工苗木的局限,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苗,如大青楊、椴樹、核桃楸、水曲柳、黃菠蘿等天然苗經過大自然的篩選,具有良好的遺傳及抗逆特性,可以就地就近進行移植,既符合其對生長環境的要求,又可以降低造林投入。④真正將適地適樹落到實處,改變同一造林小班只造一個樹種的錯誤做法。
4.以市場為導向選擇造林樹種
在更新造林的樹種培育上,尤其是集約經營豐產林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擇合適的樹種,積極培育高價值用材林分或短周期速生的小徑纖維材林分,做到造林時就設計好林木產品的銷售方向,對用材林分,要對用材林資源的樹種質量從林產工業現在發展的角度來重新認識。林產工業的產品已向深加工層次發展,由實木利用到單板型人造板的制造,再到非單板型人造板的市場開拓。要研究林產工業的產品結構、布局、規模等,首先考慮原料的供應。所謂的木材資源質量差、數量不足,主要針對實木或單板型人造板而言,如鋸材、膠合板等對樹種、材質、徑級、長度都有特定的要求,原料缺陷決定著產品等級和出材率。若考慮非單板型人造板,數量與質量問題就得重新認識,這類產品對樹種、徑級、長度、木材缺陷無嚴格要求,有原料供應的廣泛性和便利性。根據林產工業對木材原料需求的變化,應對現有的楊樹豐產林營造措施進行及時調整,以迅速發展短周期小徑材人工林。本著培育小徑材豐產林的原則,楊樹在幼齡期對土壤的肥力、土壤的水分及土壤的通透性要求比較強烈。對楊樹造林地每年至少施肥兩次,以施生物有機肥為佳,結合除草同時進行全面松土,爭取做到澇排旱灌,造林地內絕對不允許積水,在楊樹高生長期,根據楊樹對水分的需求,有條件的地塊可以進行適時灌溉,同時要做好楊樹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從楊樹病蟲害角度來講不易重茬作業,根據對木材原料需要及楊樹的生長情況,可逐步進行株間、行間或帶狀間伐,然后采取林糧或林藥間作對其進行土壤改良,形成短周期小徑材速生豐產林,或者間伐后直接引入針葉樹或其它珍貴闊葉樹將其培育成復層混交林。
5.加強集約經營管理
目前對集約經營豐產林、幼培豐產林采取集約化管理措施實際上最多投資2 年,對造林苗木采取集約經營措施僅僅是單純的施肥或修枝而已,雖然集約經營林的面積很多,但林木的生長未達到豐產林的標準。要想獲取最大的林木生長量,應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根據林木的長勢進行定期施肥、打藥和適時的撫育管護,直到林木收獲為止。要像農民種地那樣從播種到秋收進行不停的管護,尤其對短周期楊樹速生豐產林要想縮短其培育周期,必須采取長期集約經營管理的手段。以確保幼林健康穩定的生長,達到成林成材的目的。
科學發展觀揭示的是發展的普遍規律,對林業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發展林業、加強生態建設是科學發展觀的應有之意,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林業建設是推進林業跨越式發展的正確途徑。營林工作是林業建設的基礎,是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目標的主要載體。以科學發展觀研究和指導營林工作,是整個林業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王占斌. 淺談如何防災減災科學營林[J]. 民營科技,2010,(05).
[2] 王蜀華. 20世紀十大災難性地震(續完)[J]. 山西地震,2000,(04) .
[3] 張庚武. 如何防止會計信息失真[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