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政+張勇強+周燕雙
摘 要:當前,我國各大師范院校都逐漸向綜合型院校轉型,在轉型過程中,給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師范生職業技能低這一問題已經引起我國教育教學部門的大力重視?;诖?,該文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師范生職業技能的對策。
關鍵詞:師范生 老師職業技能 問題及解決辦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b)-0164-02
我國地方本科院校相繼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訓練教師職業技能活動,但由于傳統的重視理論教學、輕視教育實踐的思想,嚴重影響著師范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如何提高師范生職業技能成為我國各大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探討的重大問題。
1 地方本科院校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的現狀
1.1 不合理的課程體系
當前,地方綜合性師范院校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實施影響著師范生培養水平,尤其是理論型課門類繁多,學分比例過高;而實踐型課程門類少、學分比例低。在當前國內教師教育教學結構體系中,理論型課程一般占到總學時的80%左右,而實踐性課程比例占到20%左右,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不但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學習負擔,并且大多數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將更多的時間用在苦讀課本知識上,而卻沒有時間顧及和重視教學操作能力。另外,由于缺少實踐型課程,學生對教育職業并沒有充分的了解,缺少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機會,致使學生實際操作水平不高。
1.2 不科學的教學方法
地方本科院校師范生教育中,承擔著教師職業技能的教育教學與訓練指導的教師便是學科教學理論教師。這些教師具備學術高、學歷高、教學能力強等優勢,但多數教師都缺乏中小學教學經驗,對當前基礎教學實際狀況缺乏了解,尤其是對基層教育課程改革狀況與發展狀況有些掌握不清,所以其教學與指導越發空疏和泛化,缺少因地制宜性,嚴重影響了師范生實際教學能力的提高。在教育教學方式上,基本都是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喪失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學者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講解學科概念、理論知識層面上,缺少對教學實踐專業技能的點撥,缺少來自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例子,忽視對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忽視對學生學習方式、學習態度的培養。
1.3 不扎實的教學實踐
當前我國地方本科院校師范生教育實習普遍都在大四階段展開,進行8~9周的實習,有的院校甚至更少,只有3~4周的實習時間,可見真正的、有效的教學實習時間是非常少的,師范生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適應教師這份工作,更無法實踐研究教育教學各項工作環節。對比而言,發達國家師范生教育實踐時間要長很多,如:德國師范生要在實踐教學環境實習72周左右、法國師范生要實習30周左右等。在教育實習過程中,師范生實際授課節數也有很大差別,有的可授課十多節,有的只是授課一兩節課。由于地方本科師范院校與當地中小學通過教育實習構建的關系具有一定的臨時性,實習中肯定會沖擊著實習學校的正常有序教學,實習學校并不愿意接受實習生,實習學校教師也不愿意指導實習生,并且很多實習帶隊教師工作熱情不高、責任心不強,導致教育實習制度如同虛設,并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1.4 師范生自我訓練職業技能意識低
想要成為一名有效的人民教師,教師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但師范生的自我反思、自我實踐能力的培養更加重要,但結合實際情況來講,我國地方本科師范院校自我訓練職業技能意識很低,嚴重影響著教學水平的提高。很多師范生在入校后,覺得學校的各方面條件與自身理想中的院校有差距,再加上學習任務重、就業壓力大、技能訓練困難,長期下來就會對學校與專業產生失望感;有的師范生選擇的教學專業并非是自身所喜歡的,只是為了拿到本科畢業證才選擇現專業,在其潛意識里就抵觸所學專業。雖然也有很多師范生在校期間從事家教工作,但家教只是簡單的“一對一”教學實踐活動,與一對多的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差距。
2 促進地方本科師范院校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的對策
2.1 改革教育教學課程
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程結構這是提高師范生實踐能力的根本。應從如下三方面上著手進行:第一,優化和整合課程結構。適應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要求,遵循教師教學成長規律,合理設置師范生基礎課程、教師教育課程、專業課程。也就是在教師教育課程中,適當增加教育類課程比例,特別是要增設教育教學技能課程,構建起新的教師教學課程體系,確保從根本上滿足師范生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的需求。第二,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也就是將培養師范生的任務分解給各門課程,保證新的課程內容符合師范生日后教育教學要求。第三,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將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徹底摒棄,通過研究式教學方法、討論式教學方法、互動式教學方法等,來提高師范生學習的熱情,并培養師范生獲取知識、創造性分析問題的實際能力,尤其是學科教學法課程應多進行實踐。
2.2 注重實踐環節
首先,結合實際情況,針對性地延長教育教學實踐時間,師范生面向中小學實踐實習時間最少為半年,只有足夠長的實習時間,才能讓師范生更好地了解教師這份職業。其次,應強化實習指導。地方本科是否院校應選擇教學經驗豐富、工作責任心強、教學能力強的帶隊教師,嚴格把關師范生的授課、聽課和評課等各項工作,針對師范生在這些工作中的不足,因地制宜地幫助其提高。師范院校還應讓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師范生有目的地安排他們到學校附近的中學和小學實施見習,讓他們能夠真正地、切實地了解課堂教學,為教育實習的順利進行打下基礎。再次,應探索和發掘新的實踐渠道與實踐摸索。除了課外實習之外,還需要有課內模擬教學;除了集中實踐學習外,還需要有分散實踐;除了有互相訓練方式外,還應有自主訓練方式。最后,地方本科師范院校應高度重視和支持教師教育專業,建立與教師教育教學管理相符的管理制度,引導教師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師范生職業技能培養上,進而提高師范生的就業能力。
2.3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教師職業技能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并不是在短期內可以完成的。如果只靠有限的教學時間、教育實習訓練,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合理規范的達標考核制度是提高師范生職業技能的前提。地方本科師范院校應集合自身特征,積極地開展培養師范生職業技能標準研究,構建與培養各項職業技能相符的評價標準,創新評價機制,并盡量形成可供檢測的、合理的量化指標,針對所存在的培養內容與培養項目,在各個教學階段,采用形式多樣的考核方式,保證師范生能夠在考核中認識自身的不足,進而將其不斷完善。
3 結語
總之,提高師范生的職業技能,需要學校、教師、師范生等三方主體的積極努力,學校應給師范生提供更多實習的機會,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師范生應不斷鍛煉自身職業技能,唯有各方主體充分發揮自身的工作,才能真正落實好培養師范生職業技能這項工作,以此來真正地提高師范生職業技能。
參考文獻
[1] 徐國慶.從項目化到制度化:我國職業教育教師培養體系的設計[J].教育發展研究,2014(5):19-25.
[2] Susana Caires,Leandro S Almeida.Teaching practice in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its impact on student teachersprofessional skills anddevelopment[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2005,3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