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梅


摘 要:影響力指標是反映科技期刊對知識創新的影響,對總體評估科技出版物的學術質量等具有重要地參考價值,以及反映刊物出版后被讀者所引用、下載、參考、應用的程度。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中《華南地震》期刊被引用指標分析統計、網絡下載量、被引趨勢等的分析,研究《華南地震》在指標統計時間范圍內對地球物理學領域科研活動的影響力。
關鍵詞:《華南地震》 影響力 指標分析 中國知網
中圖分類號:G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b)-0186-03
1981年5月,為了促進地震學術交流,推廣科研生產成果,提高地震監測預報水平,在華南區各地震局(廣東、福建、廣西、湖南、江西)和全國許多兄弟單位的倡議和支持下,由國家地震局華南地震工作協作區辦公室創辦了《華南地震》學術刊物。經過一年多內部發行后,在各方支持下,由廣東省地震局主辦,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1983年第三季度起正式出版,公開發行。創刊以來的30多年間,《華南地震》一直被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列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2004年至今一直被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認定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通過對中國知網(CNKI)中《華南地震》的影響因子分析、5年影響因子分析、即年指標分析、網絡下載量的統計分析,研究《華南地震》在指標統計時間范圍內對地球物理學領域科研活動的影響力。對《華南地震》期刊的發展做出合適的判斷,得出提高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方法。
1 《華南地震》影響因子分析
E.加菲爾德于1972年提出影響因子這一重要評價期刊指標,是對一篇文獻或文獻集合獲得客觀響應,反映其重要性的宏觀度量[1-2]。中國知網對《華南地震》影響因子的統計見表1,從統計來看,2009—2015年《華南地震》被引次數逐年增加,影響因子也呈上升趨勢。由此可見,其中,2014和2015年的上午幅度有明顯的提升,說明《華南地震》的稿件質量每年在提高,在地球物理學領域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逐年加大。
2 《華南地震》5年影響因子分析
所有引文研究都應當考慮如專業性、引文密度、半衰期等可變因素(變量),對于某些科學領域,影響因子采用2年期限不如采用5年或者10年更為全面[3],如果幾年前發表在某期刊的文章到統計當年還被引用,說明該篇文章具有創新性、理論性強,到統計當年仍有較高的引用意義。《華南地震》5年影響因子統計見表2,影響因子與5年影響因子有一定差異(見表3),其中2012、2013年的影響因子和5年影響因子差距很微小,只有2014年的影響因子比5年影響因子略高一些。由此可知,《華南地震》發表的論文創新性和學術性相對較差。
3 《華南地震》即年指標分析
即年指標是指某期刊在統計年發表的可被引文獻在統計年被統計源引用的總次數與該期刊當年發表的可被引文獻總量之比。只有質量較高的論文和具有創新性的學術觀點才能在當年內就被科技研究人員發現和重視。即年指標主要反映期刊統計當年可被引文獻在當年被引用的情況,受刊期和發行時間的影響,時效性是即年指標的關鍵,期刊的發行時間越快、出版周期越短,期刊所刊登的論文受關注和引用的機率就越大。《華南地震》2008—2014年即年指標統計見圖1,從統計結果來看,《華南地震》即年指標與時間沒有一定規律的相關關系,而每年的即年指標差異比較大,忽高忽低,沒有形成整體上升趨勢。由此可見,《華南地震》發表論文的即年指標波動較大,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和《華南地震》所刊登的論文質量不穩定以及出版周期是季刊有密切的關系。
4 《華南地震》Web即年下載率分析
Web即年下載率是指期刊在某一期刊全文數據庫中當年出版并上網的論文在當年被全文下載的次數與該期刊當年出版并上網論文總數之比[4]。Web即年下載率相對其他期刊評價指標,它更具客觀性。隨著各類期刊全文數據庫的不斷更新完善,以及網絡覆蓋的便利性,讀者閱讀文獻的方式發生很大的變化,從網絡數據庫快速地進行文獻的獲取已是大多數讀者選擇的閱讀方式。讀者可以直接檢索題目、主題、關鍵詞等來搜索目標論文,準確地讓讀者按需求來獲取論文,避免了主觀認識存在的偏差,保證了每一本期刊相對研究者而言,都有相等的獲取機會[3]。中國知網對《華南地震》Web即年下載率統計見圖2,圖中的變化曲線來看,《華南地震》Web即年下載率在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這現象說明《華南地震》的讀者也跟著潮流,通過網絡來獲取論文資料;也說明了《華南地震》在期刊學術質量和學術影響力上有逐步提高的趨勢,同時也證實地球物理學的研究逐漸引起公眾的關注。
5 結論和討論
綜上所述,《華南地震》在地球物理學領域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逐年增大,影響因子在處于上升的階段,下載率變化也是逐年上升,總體而言,《華南地震》被關注和重視的程度較高,期刊的發展呈良好的趨勢,也證明專家和學者對地球物理學研究關注度逐漸升高。但技術指標也表明,《華南地震》發表的論文創新性和時效性較差,論文質量不穩定。
《華南地震》的期刊的稿件質量要提高,一是需要從稿件的組稿方面進行把關,目前期刊的稿件一般是自由來稿和編輯部組稿為主,因此,保證有一定數量的高質量作者群是期刊首要的任務;二是需要有本專業研究背景的專家型編輯隊伍,編輯不但熟悉編輯業務,還要有良好的掌握學科信息的來源渠道,并能能與作者、審稿專家就稿件的學術問題進行交流,這樣才能促進期刊稿件學術性質量的提高;三是期刊的優秀審稿人隊伍的維護,審稿人對稿件的審讀決定論文的學術水平和質量,同行評價是判斷論文學術觀點和學術創新性的重要參考的指標,有一批穩定而負責任的審稿隊伍是期刊發展的必要條件[5-6]。四是期刊出版周期和發行時間會影響其被關注的程度和影響力,如果改為雙月刊或月刊,提高了期刊的論文時效性,必將進一步提高《華南地震》期刊在地球物理學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 何靜,孫琇.應如何看待影響因子[J].中國出版,2006(7):46-48.
[2] 高慧芳.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分析[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3(3):92-95.
[3] 譚浩娟.從二次文獻轉載量看法學學術期刊的學術質量[J].圖書館界,2005(1):36-38.
[4] 寇曉燕.2004-2006年社會學期刊二次文獻轉載及Web即年下載率分析[J].學海,2008(4):111-116.
[5] 袁志祥.基于中國知網的《災害學》期刊影響力指標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29(2):176-178.
[6] 蘇新寧.構建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評價體系[J].東岳論叢,2008(1):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