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右側肋下經常疼痛,去醫院做了檢查,發現得了膽囊炎,并不嚴重,朋友推薦了一個方子。柴胡、青蒿、枳實、茯苓、郁金、陳皮、法半夏各10克,白芍6~10克,威靈仙15~30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河北 王女士
解答:
膽是六腑之一,有濃縮和儲存膽汁的作用。膽囊有問題常有口苦、反酸、頭暈、目眩、脅肋不適等。
此方中威靈仙性溫,味辛、咸,有鎮痛、抗利尿、抗瘧、降血糖、降血壓、利膽的功效;青蒿性寒,味苦、辛,歸肝、膽經,能清虛熱、除骨蒸、退黃;柴胡性微寒,味辛苦,歸肝、膽、肺經,可以疏肝解郁;陳皮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枳實性微寒,味辛苦,歸脾、胃經,能破氣消積、化痰散痞;茯苓性平,味甘,歸心、肺、脾、腎經,能利水滲濕、健脾,有護肝的作用;郁金性寒,味辛苦,歸心、肝、肺經,有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法半夏性溫,味辛,能燥濕化痰,有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白芍柔肝止痛,能護肝;生甘草調和諸藥。本方有疏肝解郁、護肝利膽的功效,對保護膽囊有一定作用。
不少人認為,若因疾病需要切除膽囊,對人體影響不大。但膽囊切除后,膽汁逆流增多,膽道感染的機會增加,空腹時膽汁也會進入腸道。沒有食物和胃酸中和,膽汁在十二指腸蓄積,嚴重時逆流入胃,對胃黏膜的損害很大,會引起膽汁反流性胃炎。
除了用中藥進行調理,患者平時飲食也要注意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如肥肉、油炸食物,盡量用植物油代替動物油;限制攝入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增加飲水、吃飯的次數和數量,促進膽汁的分泌和排泄,減輕炎癥反應和膽汁淤積;遠離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日常生活中,還可以多做一些牽拉脅肋的動作,有助于疏肝利膽、輔助膽囊疾病的治療。
中國中醫科學院
醫學實驗中心副研究員 代金剛
前些天,聽朋友說了一個緩解骨質疏松的方子:用熟地黃、仙靈脾各10克,滾水沖泡,或煎服。
遼寧 陳女士
解答:
此方能夠簡單便捷地改善骨質疏松,是治療骨質疏松的常用輔助藥。熟地黃滋陰補腎養血,仙靈脾補腎壯陽,二者都是中醫治療骨質疏松的常用藥物,但性味偏溫,單純陽虛的人不宜多用,以免上火。
骨質疏松已影響到上億中國人,是嚴重危害中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它由多種因素造成,如吸煙、飲酒、飲食失衡、體重過輕、缺乏體力勞動等。中醫認為骨質疏松由腎虛而起,需補腎。需要注意的是,骨質疏松要明確診斷后再進行治療,可先去醫院做超聲骨密度檢測。治療時,不能單純依靠藥物治療,應保證良好的生活方式,每天攝入足量含鈣食物,如牛奶、豆腐、蝦皮等,同時加強鍛煉、多曬太陽,不要因歲數大、腿腳不靈便就閉門不出。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 朱欣佚
我偏頭痛很多年了,每次疼起來,都感覺痛不欲生,什么也做不下去。朋友推薦了一個方子:天麻、紅花、柴胡各12克,桃仁、當歸、白芍、地龍、威靈仙各10克,熟地20克,川芎24克,每日1劑,分2次煎服。
山東 張女士
點評:
此方有活血化淤、養血補血的雙重功效,對神經、缺血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復雜性頭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越來越多的職場中人被偏頭痛困擾,而且呈現年輕化的趨勢。中醫認為,偏頭痛屬內傷頭痛、頭風范疇,發生機理多由情志所致,肝氣郁滯,氣積失調,久致血淤而導致的頭痛。中西醫治療上均以擴血管和活血化淤為主。此方中的大劑量川芎主要為增強活血化淤作用,川芎辛散溫通,上行頭目,能祛風、活血、化淤而止痛;柴胡辛涼,升舉陽氣,疏肝解郁;白芍辛酸微寒,平抑肝陽、養血斂陰;天麻甘平,平抑肝陽。這4種藥甘苦辛酸,溫涼并濟,使清氣上升,逆氣降落,氣血調暢通達,起到加強活血化淤的功效。威靈仙辛散溫通,通絡止痛;地龍咸寒,也有通絡止痛作用,可以加強此方的止痛功效。
此方劑具有養血、活血、祛淤、息風、通絡止痛的作用,是治療偏頭痛的良方。但具體到個人用藥,應根據個人體質和發病機理,在專家辨證下進行適當加減,以達到調養治療的確切功效。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 李偉
最近感覺聽力有些不好,西醫檢查也沒什么問題。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偏方治療耳聾,具體的中藥組成和用量是半夏、陳皮、白茯苓、甘草、扁蓄、木通、瞿麥、黃柏各3克。
江蘇 齊女士
解答:
這個藥物組方的確是治療耳聾的,還可以治療耳鳴,原方出自《丹溪心法附余》,方劑的名稱叫做“復聰湯”,別名“復聰散”。但是,中醫是辨證論治的,這個方劑主要用于治療痰火上攻證型的耳聾耳鳴,不適合其他證型的服用,建議服用之前到中醫耳鼻喉科請醫師診斷之后,對證服用。
耳鳴、耳聾是聽覺系統的傳音、感音功能異常所致聽覺障礙或聽力減退。耳鳴、耳聾往往同時并見,二者的辨證論治基本相同,除了上面提到的痰火上攻證型,還有風熱侵襲型、肝火上擾型、腎精虧損型、脾胃虛弱型等證型。
您查的這個方劑雖然藥物與原著中的中藥基本一致,但還是有一些區別。原方對于每味中藥都有對應的注明,比如原方的記載是:半夏(制)、陳皮(去白)、白茯苓(去皮)、甘草(炙)、扁蓄、木通、瞿麥、黃柏(去粗皮,炒褐色)各3克。用法: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200毫升,空腹、臨臥各1服。建議服用前咨詢醫師。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中醫師 劉玉
老起夜,用肉蓯蓉鎖陽
我晚上睡覺起兩三次夜是常事,很少一覺睡到天明。現在天氣已經轉涼,每次起夜都很痛苦。之前聽朋友提過一個方子,取肉蓯蓉、鎖陽、菟絲子、王不留行各15克,黨參、黃芪、浙貝母各20克,枳實、炮山甲各10克,益母草30克,用水煎服,每日1劑,6~7個星期為1個療程。
山西 趙先生
解答:
中醫認為,腎主水,膀胱貯藏尿液,故夜間尿多尿頻多與腎和膀胱有關,實為陽氣虛衰所致。此方對腎陽不足、小便不利,有前列腺增生的病人有一定效果。腎陽虛的人常表現為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腰膝冷痛、夜尿頻等。
腎陽不足導致的夜尿頻,治療上應以健脾溫腎、利水通淋為主要原則。肉蓯蓉、鎖陽被列為草藥上部,主要功效為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滋養脾胃,對肝腎不足引起的腰膝筋骨酸痛、小便頻數、尿多余瀝等癥狀有改善作用。一般情況下,肉蓯蓉、鎖陽既可用于中藥湯劑煎服,也可泡藥酒飲用。此外,還可以煲湯、熬粥等。菟絲子、王不留行的主要功效為清利補腎活血,黨參、黃芪可補腎健脾益氣、扶正氣。浙貝母對于素體陽盛的小兒及青年人有很好的清火散結作用。枳實、炮山甲能活血消癥、搜風通絡。加入益母草,對夜尿頻的人能起到化淤、利水的功效。
中醫講究辨證治療,該方服用前需在醫生的指導下,辨清體質,進行合理的配伍和藥量加減。夜尿頻的患者,平時應該多鍛煉身體,多吃補益腎陽、溫脾胃的食物,如羊肉、雞肉、豬肚、洋蔥、韭菜、山藥等。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副主任醫師 唐濤
(以上5則摘編自《生命時報》《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