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搶
一例大學生社交恐懼咨詢報告
王 搶
本文介紹社交恐懼患者的背景,并分析CCSMHS測試報告,運用認知領悟療法和系統脫敏療法進行治療,效果良好。
大學生 社交恐懼 咨詢 認知領悟療法 系統脫敏療法
(一)個人資料
男,21歲,大一,非獨生子女。父母為農民,家庭經濟狀況為特別貧困。小學時性格比較內向,但是喜歡與同學在一起,學習刻苦認真,學習成績很好,老師和同學都很喜歡。
進入大學后跟同學關系一般,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自己通過看書和上網查詢資料,發現自己有社交恐懼,覺得大學生活沒有意義,也不愿參加班級組織的活動,想逃離現在的生活和學習。
(二)如何來診
學生自愿主動來訪,求助意愿較強。

(三)CCSMHS測試報告
通過測試報告可以發現,該同學出現了一些焦慮、煩躁不安的情緒,有嚴重的自卑感,在人際交往方面喜歡回避,存在一些沖突,行為上有些沖動,已經影響到生活和學習。依賴感強,喜歡順從別人的意志、缺乏主見和獨立性。
(一)問題行為
害怕與人交往,覺得自卑,所有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老是想逃避,逃離現在的生活和學習,喜歡獨處。
(二)問題行為的表現
不主動與同學交流,經常獨來獨往,不參加集體活動,在校園里都是獨自一人,在宿舍感覺很別扭,與舍友相處感覺很尷尬,想搬出去租房子住。
(三)咨詢目標
咨詢目標應當明確,要讓來訪者正確看待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問題,認識自己心里問題的來源,并且要讓他加深,這樣才能降低自己對外界這種敏感和焦慮的程度。
(四)咨詢方案
(1)方法和原理:針對來訪者的具體情況,決定采用認知領悟療法和系統脫敏療法,希望能夠對他的治療,減輕社交恐懼的癥狀,達到心理治療的目的,克服交際障礙,能夠快樂生活和學習。(2)雙方責任與義務:向來訪者告知,目標的達到需要雙方的同心協力,希望他能夠按時來做心理咨詢,并且寫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心理咨詢人員會無條件的幫助來訪者,并且對他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3)時間:總共6次,每次1小時。
(五)咨詢過程
有一次高二考試成績不利,心里就很壓抑,不想和別人接觸,漸漸脫離班集體,也不想和父母傾訴,漸漸也不想和父母接觸。來到大學,覺得大學生活沒意思,想搬出宿舍,自己出去租房子住。通過網上和書上的知識,了解自己可能患上社交恐懼癥,正在通過書本交的方法自己調整,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間,調整自己的心態,想自愈,擺脫現在的不好狀態。
此階段已經獲得他的信任,他愿意將自己的內心深入的感覺說出來,讓自己的不良情緒得到很好的發泄,并且能夠非常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問題。
第二階段:認真分析問題 。與胡某交談的過程中,探討其性格產生的原因,讓他明白:(1)父母從小對他的嚴厲要求,所進行的教育,都對他的性格產生影響,對其與外界的交流產生不良影響。(2)進入大學后跟同學關系一般,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自己通過看書和上網查詢資料,發現自己有社交恐懼,覺得大學生活沒有意義,也不愿參加班級組織的活動,想逃離現在的生活和學習。這都是以前種種原因導致的后果。(3)長時間的壓抑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便出現對人恐怖,自己感覺自己越來越不自然,不想和集體待在一起,產生了暗示、強化“癥狀”的作用,如此惡性循環,“癥狀”也就越來越嚴重。
通知專業的分析,打破之前自己在書上看到的對于自己身上癥狀的描述,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自己的焦慮和不安全感有所緩解。
第三階段:系統脫敏療法開展放松訓練。我們首先要讓他正視自己的問題,并且明白自己問題的解決不是一朝一夕,所以要帶著癥狀自然的生活,不要在乎他人的看法,讓自己交互抑制松馳訓練和軀體放松,不斷地模擬發生社交恐懼癥的場景,不斷練習重復發生癥狀的情節,當他感覺到恐懼的時候,就對他進行放松訓練,讓他在對應語言指令,還有輕松歡快的音樂下,全身心的放松,讓自己的肌肉全都放松下來。在胡某經歷以上療法后,他已經降低對外界的恐懼和焦慮,能夠慢慢嘗試和別人交流,有了自信,內心感到平靜,效果非常好。
經過系統療法,胡某自述他現在已經對外界的交往不像以前那么排斥,雖然還有些焦慮,但是已經能夠很平靜的處理遇到的各種問題,與宿舍同學的相處中,能夠做到樂觀開朗大方,也不再想搬出去住,和同學關系融洽,感覺到同學對他的關懷,父母對他的愛。
[1]郭念峰.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郭念峰.心理咨詢師(三級)(二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西安科技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