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郭觀生+賴仁發+馮智強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探討口腔種植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90例牙列缺損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5例。對照組實施口腔固定義齒修復, 觀察組實施口腔種植修復,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率、美學效果以及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的臨床顯效率為91.11%, 高于對照組的73.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修復后的牙體外形評分、色澤評分分別為(87.73±2.45)、(87.84±2.87)分, 高于對照組的(84.13±2.82)、(82.78±2.8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滿意度為84.44%, 高于對照組的64.4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牙列缺損的治療中實施口腔種植修復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 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口腔修復的美觀度及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牙列缺損;固定義齒修復;種植修復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5.006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oral implant resto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ntition defect and its clinical efficacy HUANG Hai, GUO Guan-sheng, LAI Ren-fa, et al. Foshan City Shunde District Daliang Hospital, Foshan 528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oral implant restor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entition defect. Methods A total of 90 dentition defect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oral fixed partial denture restor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ral implant restoration.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esthetic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i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as 91.11% than 7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tooth shape score and color score respectively as (87.73±2.45) and (87.84±2.87) points after restoration, which were higher than (84.13±2.82) and (82.78±2.82)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as 84.44% than 64.4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Oral implant restoration show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dentition defect,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aesthetics in oral restoration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Key words】 Dentition defect; Fixed partial denture restoration; Implant restoration
牙列缺損主要是指患者的牙齒部分缺損, 導致牙列的完整性受到破壞, 不僅破壞了牙體的美觀性, 還會對患者的咀嚼功能造成嚴重影響, 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較為不利[1, 2]。近年來, 牙列缺損的發生率出現增高, 加上人們的口腔保健意識逐漸增強, 口腔修復逐漸受到了人們的關注, 人們對口腔修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3]。口腔修復是治療牙列缺損的主要方法, 主要是通過對牙體進行修復, 采用生物醫學材料對缺損的牙列進行修補, 從而使牙列完整性得到有效恢復, 而采取何種修復方法尚有待進一步的探討[4]。本次研究選取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90例牙列缺損患者進行對照分組比較, 分別實施口腔固定義齒修復和口腔種植修復, 以探討口腔種植修復治療牙列缺損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選取本院口腔科收治的90例牙列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經口腔檢查, 證實為牙列缺損。此次研究經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 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5例。對照組男15例, 女30例, 年齡22~81歲, (49.38±14.53)歲;其15例前牙缺損、30例后牙缺損。觀察組男20例, 女25例, 年齡19~71歲, 平均年齡(48.64±14.45)歲;其中14例前牙缺損、31例后牙缺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口腔固定義齒修復, 4%鹽酸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鹽酸阿替卡因4%, 腎上腺素1:10萬)局部浸潤麻醉下進行牙體預備, 排齦, 硅橡膠取模, 制作暫時冠, 灌制石膏模型后送加工廠制作烤瓷冠。1周后, 固定義齒修復體試戴, 調牙合, 粘結。3個月復診檢查。
觀察組實施口腔種植修復, 對患者口腔及周圍皮膚進行消毒, 鋪巾, 4%鹽酸阿替卡因腎上腺素注射液(鹽酸阿替卡因4%, 腎上腺素1:10萬)局部浸潤麻醉下, 采用引導板對植入點進行定點, 采用環形刀將患者粘骨膜-骨面進行切開、剝離, 使其形成一個孔洞, 對粘骨膜厚度進行測量, 并使牙槽骨充分暴露, 采用先鋒鉆于植入點進行鉆孔, 擴孔鉆逐級鉆孔制備種植窩, 然后將種植體植入到種植窩內, 植入扭矩為35N·cm, 并進行無張力縫合。術后給予患者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并給予專用洗漱液進行漱口。3個月后進行二期修復。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術后3個月, 對患者進行復查,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率、美學效果以及滿意度。治療效果判定標準[5]:顯效:即患牙功能恢復正常, 咀嚼功能恢復正常;有效:即患牙功能、咀嚼功能均有所改善, 咀嚼硬物時存在輕微不適;無效:即患牙功能、咀嚼功能未改善, 咀嚼時不適感強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美學效果方面主要包括修復后牙體外形、修復后牙體色澤, 采用視覺模擬數字評分法進行打分, 觀察患牙牙齦色澤是否出現異常、是否存在頸緣黑線, 總分為0~100分, 得分越高, 表示美學效果越佳[6]。滿意度采用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評估, 由患者對修復后牙體外形、牙體色澤、整體美觀度進行打分, 總分為0~100分,<60分為不滿意, 60~79分為一般, 80~100分為滿意。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的臨床顯效率為91.11%, 高于對照組的7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僅1例患者出現基臺的松動, 并發癥發生率為2.22%, 對照組出現3例基牙疼痛、4例牙周病, 并發癥發生率為15.5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的修復美學效果比較 觀察組修復后的牙體外形評分、色澤評分分別為(87.73±2.45)、(87.84±2.87)分, 高于對照組的(84.13±2.82)、(82.78±2.82)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4 兩組患者的修復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滿意度為84.44%, 高于對照組的64.4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近年來, 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發生改變, 口腔疾病的發病率不斷增高, 給口腔修復帶來了巨大的挑戰。牙列缺損是較為常見的口腔疾病, 尤其是后牙, 在長期的咀嚼過程中容易出現磨損, 還可能由于齲病、牙體牙髓病導致牙體缺損, 患者的牙列完整性遭到破壞, 患者的口腔功能往往會受到影響, 如咀嚼功能、發音, 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不便, 還破壞了患者口腔的美觀度, 導致患者出現自卑等不良心理[7-9]。因此, 臨床上應對牙列缺損患者實施積極有效的治療, 以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
口腔修復是治療牙列缺損的主要方法, 主要包括活動義齒修復、固定義齒修復、種植義齒修復。其中, 固定義齒是固定修復牙列中一個或幾個缺失牙的修復體。靠粘固劑將缺牙兩側預備好的基牙連接在一起, 從而恢復缺失牙的解剖形態和生理功能, 簡稱固定義齒, 又由于其結構很像工程上的橋梁結構, 也稱為固定橋[10-13]。但因其對牙合力的承擔完全依靠兩側的基牙及其支持組織, 容易引發基牙的牙體牙髓并發癥, 美觀度也欠佳。種植義齒修復主要是指采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的純鈦金屬進行種植, 對鄰牙沒有損害, 固位穩定性好,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舒適美觀等優勢而被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 成為牙齒缺失首選的修復方法, 被稱為人類的“第三副牙齒”[1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的臨床顯效率為91.11%, 高于對照組的73.33%,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修復后的牙體外形評分、色澤評分分別為(87.73±2.45)、(87.84±2.87)分, 高于對照組的(84.13±2.82)、(82.78±2.82)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滿意度為84.44%, 高于對照組的64.4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實施口腔種植修復不僅可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還具有并發癥少、修復美學效果好等優點, 可能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 在牙列缺損的治療中實施口腔種植修復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 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提高口腔修復的美觀度及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Preciado A, Del R J, Lynch C D, et al. Impact of various screwed implant prostheses on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s measured with the QoLIP-10 and OHIP-14 scale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ournal of Dentistry, 2013, 41(12):1196-1207.
[2] 劉江濤.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6):94-95.
[3] 吳德宏, 王娟, 劉晶, 等.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或缺失40例臨床分析.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3, 27(12):1240-1241.
[4] 周培剛, 費學東, 陳悅, 等.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美學觀察和療效分析.吉林醫學, 2013, 34(27):5646-5647.
[5] 冉翼翀.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中國社區醫師, 2016, 32(21):73-74.
[6] 劉瑩, 韓雪松, 王亦菁, 等.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中國衛生產業, 2014, 12(33):7-8.
[7] Chai WL, Brook IM, Palmquist A, et al. The biological seal of the implant-soft tissue interface evaluated in a tissue-engineered oral mucosal model.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2012, 9(77):3528-3538.
[8] 李睿.口腔種植修復牙列缺損的美學觀察和療效探討.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5):116-117.
[5] 胡建平. 320例口腔種植體修復牙列缺損臨床效果5年回顧分析.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 2011, 25(6):153-154.
[6] 林耿冰. 口腔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的臨床療效分析.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6(14):3290-3291.
[7] 王佳偉. 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 人人健康, 2015, 10(24):16-17.
[8] 秦云. 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修復中的效果觀察. 中國美容醫學雜志, 2013, 22(24):2392-2394.
[9] 胡勁松. 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對照.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24):125-126.
[10] 丁玲. 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5(22):3102-3103.
[11] 王妍. 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分析. 中國處方藥, 2015, 13(8):125-126.
[12] 陳薇. 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18):165-166.
[13] 胡小賓, 李月琴. 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對比.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 2016(7):69-70.
[14] 竇娟, 徐世姣, 蔡亮, 等. 口腔種植修復和常規修復在牙列缺損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醫學信息, 2016, 29(4):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