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寒冬清晨易發“腦梗”
冬季是腦梗死發病高峰期,此期就診患者數可增加一倍,且多于清晨發病。冬季清晨易發生腦梗死的關鍵因素,首先是冷刺激,冬季氣溫驟降易導致腦血管強烈收縮;其次,人在夜間入睡后,迷走神經興奮,血壓較白天偏低,血流緩慢;第三,夜間長時間處于睡眠狀態,水分攝入較少,血黏度較高,一些前列腺疾病患者可因夜間排尿增多而致血黏度更高。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易導致腦部血供減少,甚至中斷,發生腦梗死。
值得注意的是,腦梗死可發生于夜間的各個時段,通常所說的“清晨多發”,其實是在夜間發病的腦梗死患者多于清晨才被發現。
如何識別“腦梗”征兆
① 運動神經功能障礙
突然口角歪斜、口角流涎、說話不清、吐字困難、失語或詞不達意、吞咽困難、一側肢體乏力或活動不靈活、走路不穩、行走如踏棉絮或突然跌倒。
②感覺神經功能障礙
面、舌、唇或肢體麻木,黑蒙或一時視物模糊,耳鳴或聽力改變。
② 意識障礙
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反常(如突然變得沉默、表情淡漠、行動遲緩或多語煩躁),短暫的意識喪失。
③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疲乏無力,出虛汗,低熱,胸悶,心悸,突然出現打嗝、嘔吐等。
如何應對突發“腦梗”
發生腦梗死后,病情較輕者可表現為言語困難、口眼歪斜等,嚴重者可出現肢體偏癱、暈厥,甚至昏迷。當患者出現上述情況時,家屬必須保持冷靜,立即呼叫救護車,帶上患者的病歷本及就診卡,將其平穩送至醫院,以便盡快接受全面檢查和針對性處理。送醫途中,若患者已昏迷,家屬應將其頭偏向一側,避免窒息。
經檢查(頭顱CT、磁共振等)明確為腦梗死后,需根據患者的疾病階段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腦梗死溶栓的窗口期為起病后4.5小時內,由于清晨發現腦梗死的患者,多無法明確起病時間,此時多采取抗血小板治療及其他對癥治療措施,如消除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五招”預防“腦梗”來襲
腦梗死會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以下五招可幫助腦血管病患者安全度過寒冬清晨這一疾病“危險期”。
①堅持體檢 堅持年度體檢,及時發現腦血管病的相關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
②控制危險因素 存在腦血管病危險因素者應及時治療,如控制血壓、血糖、血脂等。高血壓患者尤應重視血壓的控制,警惕血壓波動、夜間血壓偏低誘發腦梗死。
③補充水分 中老年人在入睡前和夜間醒來時可適當補充水分,稀釋血液,降低夜間發生腦梗死的風險。
④調整服藥時間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將服藥時間調整為下午或睡前,提高夜間血藥濃度,增強抗血小板作用,預防夜間腦梗死。
⑤定期隨訪 有腦梗死病史者,出院后應堅持定期隨訪和康復訓練。患者宜在出院后1個月內隨訪,此后每3個月隨訪一次,評價預后,監測康復效果,預防腦梗死再次發作。
專家簡介
范薇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委員,上海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秘書。擅長診治腦卒中、帕金森病、癲癇等神經內科疾病。
高級專家門診:周一上午、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