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防”:減重不能等,預防并發癥
這里的“防”,不僅指預防糖尿病的發生,也指預防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我國糖尿病發病率呈“暴發式”增長,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健康飲食(包括高糖、高鹽和高脂飲食)和缺乏運動引起的超重、肥胖。我們發現,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遏制糖尿病患病率繼續增長的最佳措施,如少糖、低鹽、低脂飲食,每日攝入適量水果、蔬菜,適量運動,積極減重。
長期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快走、慢跑、游泳等)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運動方式,抗阻運動(如舉啞鈴、拉彈簧拉力器、拉橡皮筋等)也被列入防治指南。運動時間宜放在餐后30分鐘;運動持續時間和頻率,宜每周以中等強度運動210分鐘,或以較大強度運動120分鐘,每周運動不少于3次。需要注意的是,應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制定、調整運動計劃。
與此同時,心腦血管并發癥的預防也尤為重要。雖說“是藥三分毒”,但合理的用藥有助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顯示,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為此,美國糖尿病協會的最新指南已將女性糖尿病患者開始服用阿司匹林的年齡標準從60歲降至50歲,并建議一般情況下不要停藥。
“診”:定期體檢,“二胎”注意查血糖
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生活、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血糖水平。同時,由于糖尿病早期癥狀不突出,且大部分國人的體檢意識較為缺乏,使得許多糖尿病無法被早期發現。因此,有專家建議,成人應在45歲時進行2型糖尿病篩查和風險評估;如果存在超重或肥胖等高危因素,則不論年齡,都應進行篩查。
此外,隨著“二孩”政策的開放,許多育齡期女性計劃生“二胎”,但有糖尿病家族史或已有血糖異常的高危人群應慎重,孕期須篩查糖尿病。
“治”:治療方法個體化
目前糖尿病只能控制,無法完全治愈,最常見的治療方法為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然而,藥物可能的副作用及胰島素注射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依從性。為此,科學家們進行了相關研究并取得了進展。
繼常規內科治療,代謝手術成為治療糖尿病的一種手段。目前的研究結果及臨床實踐顯示,代謝手術對特定2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定效果,可顯著改善預后。此外,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一項III期臨床試驗結果表明,胰島移植能夠幫助1型糖尿病患者預防低血糖,1型糖尿病胰島移植治療初見曙光。
2016年9月,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首個血糖監測和胰島素治療的半閉環系統。這是第一款能夠同時自動監測血糖并自動給藥的裝置,適用人群為14歲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該半閉環系統需要每12小時校準一次、每周調整一次血糖傳感器、每3天向胰島素儲藥器中加一次藥,但與傳統的監測、治療方法相比,無疑已取得很大進步。
在糖尿病防治中,“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已變防漸”尤為重要。隨著流行病學和各種臨床試驗的進行,未來一定會有更好、更完善的糖尿病防治方法,減少發病、有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