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飛
有的人對冷的抵抗能力特別低,氣溫降低一點就受不了。這些人中有的只是對冷比較敏感,尚算正常;而有的人特別怕冷則可能是疾病的一種表現,得治。
冬天手腳冰涼,一般不是病
寒冷是人們在冬季的自然感受,很多人都有手腳冰涼的經歷。人體皮膚下有冷、熱感受器,可以感受外界溫度的變化。當皮膚感受器感受到寒冷時,就會關閉皮膚的毛細血管,讓血液優先流向心、肺等重要器官。這是人體的自我保護功能,但這樣一來,流向皮膚、肢體末梢的血量就會大大減少,這就是為什么在寒冷的季節,人們的手、腳和臉部會比較涼。一般地說,手腳冰涼不是病,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機體在寒冷環境里的自我保護反應。
過分怕冷,要當心“甲減”
若手腳冰涼、怕冷的感覺格外明顯,同時還有乏力、困倦、體重增加、胃口下降、便秘癥狀,女性還有月經不調時,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甲狀腺功能。
說到“甲減”,就不能不談甲狀腺。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器官,重15~25克,位于頸前部,外觀呈蝴蝶狀,分左右兩個側葉,中間以峽部相連。甲狀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狀腺激素,調節機體新陳代謝,甲狀腺激素被譽為人體的“生命之火”。甲減是各種原因導致甲狀腺激素合成及分泌不足所致的代謝綜合征。
我國甲減(包括臨床甲減和亞臨床甲減)患病率約為6.5%,且呈逐年上升趨勢。甲減似乎特別“偏愛”女性,女性患者與男性患者的比例約為8:1。青春期、妊娠期、分娩后和更年期女性更易罹患此病。
與甲亢相反,甲減患者由于基礎代謝率降低,臨床表現為怕冷、少汗、便秘、皮膚干燥、毛發脫落、心率緩慢、疲乏、嗜睡、反應遲鈍、精神不振或抑郁、月經不調、貧血、面色蠟黃、黏液性水腫等。由于機體產熱能力下降,甲減患者比普通人更怕冷。
“甲減”病友生活小貼士
由于甲狀腺激素水平低下,機體產熱不足,甲減患者往往是耐熱不耐冷,耐夏不耐冬。甲減患者不僅需要堅持甲狀腺素替代治療,還要根據自身及季節特點,調節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1. 甲減患者產熱能力下降,免疫力及抵抗力較差,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寒感冒,故在氣溫較低的秋冬、冬春季節,應特別注意防寒保暖。
2. 加強鍛煉,增強機體抵抗力。
3. 甲減患者末梢循環不好,容易出現手足發涼的情況,可經常搓揉、按摩手腳,不僅可以活動關節,有利氣血經脈通暢,還可以幫助患者緩解手足腫脹、關節僵硬等問題。
4. 甲減患者多怕冷喜熱,多屬中醫的陽虛體制,飲食方面宜溫補,忌寒涼,保證足夠的蛋白質和熱量攝入,改善甲狀腺功能。
5. 甲減患者因存在黏液性水腫,常有手足腫脹情況,進食過咸食物會加重黏液性水腫。雖說甲減患者不必像腎病患者那樣嚴格限制食鹽攝入,但要少吃偏咸的食品,如咸菜等。
6. 甲減患者胃腸功能減弱,容易出現腹脹等癥狀,宜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