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李慎秋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皮膚病與性病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湖北省性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性傳播疾病學會主任委員,湖北省皮膚科學會副主任委員。從事皮膚病與性病學專業達30余年,有著豐富的臨床醫學經驗,特別對性傳播疾病、結締組織病及皮膚病理有深入的研究。
頭上起“疙瘩”,越治面積越大
一天,一位老奶奶帶著小孫子來看病。我看到孩子頭上有一大塊隆起不平的斑塊。上有多個膿頭,有的膿頭已破,按壓時有膿液溢出,頭皮柔軟,有壓痛。老奶奶告訴我,孩子頭皮上出現紅色微痛的“疙瘩”后,當地醫院給予了抗生素治療,似乎有點效果,但沒有治愈,后來病變面積變大,出現了脫發。詢問后我了解到:孩子家養了一條寵物狗,孩子每次放學回家都與狗親熱無比。
了解這些情況后,我告訴這位老奶奶:孩子很可能是因為接觸寵物狗而患了癬病。我讓孩子進行了頭皮(頭發)真菌的直接鏡檢、真菌培養并予以藥敏試驗。鏡檢結果很快證實是真菌感染。據此,我診斷他患有膿癬,并給予其抗真菌等相應治療。幾天后,真菌培養結果也證實是“犬小孢子菌感染”。經過一段時間治療,膿癬被徹底治愈。我特別囑咐孩子奶奶,回去看要帶寵物狗到獸醫那里治療癬病,以免再傳染給人。
養寵物,當心寵物癬病
近幾年“寵物熱”導致寵物皮膚病傳染給人的情況屢見不鮮。常見的,如狗身上的螨蟲導致人患螨蟲皮炎,狗的皮膚癬病引起人的體癬、頭癬,甚至膿癬等。
狗皮膚癬病引起的頭癬為“白癬”(又稱“蛀毛癬”),近年來發病逐漸增多,多由犬小孢子菌引起,感染后常有明顯炎癥現象。感染后,頭皮上出現局限白色鱗屑性斑片,其上頭發變灰暗,發癢,以后漸擴大,周圍可出現衛星樣小鱗屑斑片,可再融合成片,界限不清。病發根部有一白套樣菌鞘是白癬的特點。病發長出頭皮0.5厘米左右就容易折斷。
患處的毛囊常可化膿,引起一片或數片紅腫的癰狀隆起,切開后用力擠壓,可流出少量漿液或半透明的膿液。局部病發極易拔出,愈后形成瘢痕,局部留有永久性脫發。膿癬很容易被誤診為“頭皮細菌感染”,反復應用抗生素,甚至加大劑量或抗菌強度,導致“膿腫”更加嚴重,延誤治療。
Tips
除頭癬外,人的皮膚接觸了患狗皮膚后,還可發生體癬,皮膚上出現環狀紅斑,上有小丘疹、水皰等損害,繼之脫屑,癢,俗稱圓癬或線癬。人皮膚癬病可外用特比萘芬乳膏或聯苯芐唑凝膠,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口服伊曲康唑膠囊或特比萘芬片。
“狗癬”要早發現、早治療
狗(犬)的皮膚癬病是較為常見的真菌性皮膚病,可損壞犬皮膚屏障系統,引起動物皮膚炎癥。狗的眼瞼、爪間、耳根、腹部、四肢為狗皮膚癬病的易發部位。初期,寵物表現得不安,皮膚出現紅斑,喜歡頻頻用爪彈動患病部位。隨后,該部位逐漸形成一層白色痂,人工剝離白色痂可露出創面,滲出血液。時間久了,病變部位脫毛,皮膚干燥、無光澤,迅速擴展。病狗消瘦,常伴有皮膚化膿性炎癥。
當寵物出現這些動物癬病的可疑特征時,主要一定要重視,及時帶寵物到動物醫院診治。寵物患病期間,人要減少與其直接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