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酵食品是人們利用有益微生物生長繁殖后制成的,包括谷物發酵制品、蔬菜發酵制品、水果發酵制品、乳類發酵制品、豆類發酵制品、肉類發酵制品、水產類發酵制品等。發酵食品有很多鮮為人知的“小秘密”,且聽我慢慢道來。
發酵食品的“小秘密”
上海市營養學會 蔣家騉
一、因為發酵,饅頭、面包的營養勝過大餅、面條?
面粉經過發酵后制成的饅頭、面包比大餅、面條等沒有發酵的食物營養更為豐富。原因就在于用于發酵的酵母。酵母中的酶可以促進營養物質的分解,不僅讓面團變得松軟,還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發酵后,面粉里有一種會影響鈣、鎂、鐵等元素吸收的植酸被分解,可提高人體對這些礦物質的吸收和利用。
二、“老酒釀”更好吃?
酒釀是用熟的糯米飯加酒藥(成分是酵母菌)發酵后的產品,既改變糯米不易消化的缺點,又使其富有特殊的甘甜香醇味。糯米發酵后,淀粉轉化為小分子的葡萄糖、蔗糖、果糖、麥芽糖、異麥芽糖,并產生乳酸、乙酸、檸檬酸等有機酸,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和肽,生成B族維生素等。酒釀營養豐富,易被人體吸收,所以它也是“催肥劑”,常吃或吃得太多會讓人發胖。
購買酒釀時,盛酒釀的容器中央有一個洞,新發酵的酒釀洞小,米粒間的空隙較松;而“老酒釀”的洞大,米粒間的空隙較緊。由于“老酒釀”的味道較濃香,所以在選購時,可以買“洞大一點”的酒釀。
三、泡菜、腌菜本是一家?
泡菜和腌菜本是同一類發酵食品,泡菜只是一種新潮的叫法而已。韓國泡菜、揚州什錦菜、涪陵榨菜、北京八寶菜等都屬于此類,利用高濃度鹽和乳酸菌發酵制成。各種蔬菜通過腌制,其中的有益菌——乳酸菌產生的代謝產物乳酸可以抑制腐敗菌繁殖、增進蔬菜風味,具有開胃、消膩等作用。
腌菜在制作過程中或多或少會產生亞硝酸鹽,但只要不大量食用,不會產生危害。不過,腌菜的維生素C含量接近于零,又是高鹽食物,所以還是不要常吃或多吃。食用同時,可以多吃些新鮮蔬果。
四、中國人對奶酪“過敏”?
奶酪又叫起司、干酪、起士,通常以牛奶為原料制作。原料奶經濃縮和發酵,去除乳清與水分后,填裝于模具內,再經壓榨、加鹽、放置熟成。奶酪與酸奶的相同點都是牛奶的發酵制品,但其工藝更加復雜。奶酪除去牛奶中的大量水分,保留其中精華營養部分,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維生素B2含量均比牛奶和酸奶高。而且奶酪在生產過程中,大多數乳糖被除去,余下的部分經微生物發酵形成乳酸,是乳糖不耐受人的良好選擇。
很過國人不喜歡奶酪的味道,因為它有股“臭味”,而且食用后會感覺不舒服。這是因為奶酪發酵時間長,蛋白質先分解成氨基酸,再進一步分解,成為具有臭味的甲胺、腐胺、色胺及硫化氫。很多中國人吃奶酪后會感覺不舒服,是因為奶酪熱量太高,吃一塊奶酪相當于吃一塊比它大的肥肉,容易腹脹。
奶酪南瓜盅飯
原料:小南瓜、胡蘿卜、土豆、洋蔥各1個,蒸熟的米飯1碗,火腿2片,奶酪200克。
做法:將蘿卜、土豆洗凈、去皮、切片,洋蔥切片,奶酪1/3切塊,2/3切片。鍋內放少許油,煸炒洋蔥,加胡蘿卜片、土豆片炒勻,倒入適量水,大火煮開后小火燜幾分鐘,加適量番茄醬、鹽、胡椒粉調味,備用。小南瓜剖開上部,去瓤,底層鋪一層米飯,放一層做好的菜,放一片火腿,撒上奶酪丁,依此順序裝滿小南瓜,放在預熱200℃的烤箱內烤20分鐘。
五、納豆不能熱著吃?
納豆源于中國,約在2000多年前傳入日本。納豆是用黑豆或黃豆經過納豆菌發酵后的產品。納豆所含的納豆菌會產生大量黏蛋白,所以可拉出很長的絲。納豆含有人體所需要的18種氨基酸、22種微量元素、10種礦物質。所含有的納豆激酶是一種可溶性纖維蛋白酶,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血栓性疾病;異黃酮可以補充體內雌激素不足;皂青素能改善便秘、降低血脂等。
納豆是經過長時間的發酵制成的,最初蛋白質分解產生的氨基酸多是鮮美的,但氨基酸再分解下去就變成氮氧化合物和氨,產生不良風味了。由于有益菌和酶都不耐熱,所以為了獲得較好的保健效果,不宜加熱食用。
納豆小菜
原料:納豆1小包,黃瓜、胡蘿卜、大蔥適量。
做法:黃瓜、胡蘿卜、大蔥洗凈,切丁,加少許鹽拌勻。納豆中加適量醬油、芥末醋攪勻,放入黃瓜丁、胡蘿卜丁和大蔥,再次拌勻,最后加少許糖調味。
六、有些火腿為什么能生吃?
發酵肉制品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條件下,利用微生物或酶的發酵作用,使原料肉類發生一系列變化,形成具有特殊風味、色澤、質地,以及較長保藏期的肉制品。我國的金華火腿、廣式香腸、湘西臘肉及國外的塞爾維拉特香腸、歐洲干香腸、發酵帶骨火腿、發酵去骨火腿等都是著名的發酵肉類。
在有益微生物及酶的作用形成下,肉中的蛋白質降解,蛋白質的吸收率提高。發酵還能改善肉制品的組織結構,降低亞硝酸鹽的使用量,減少有害物質(如亞硝胺)的形成。乳酸菌所產生的有機酸、醇等,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和毒素的分泌,所以國外有的火腿是可以生吃的。在發酵菌及內源酶的共同作用下,乳酸、乳酸菌素等代謝產物與致病菌和腐敗菌形成競爭性抑制,且在發酵的同時還會降低肉品的含水量,延長產品保質期。
七、耗油、魚露也是發酵食品?
在我們的餐桌上,不乏發酵水產品,如蠔油、魚露、蝦醬等,它們用鹽漬防腐,借助于水產品自溶酶及微生物酶的分解作用,經長時間的自然發酵,變為具有獨特風味的發酵制品;也有使用酒類及其他調味料與食鹽配合鹽漬的水產品,借助食鹽、醇類和有機酸類成分的抑菌作用增加保質期,并利用有益微生物產生的發酵作用,變為特殊的風味制品。
發酵水產品富含蛋白質及鈣、碘、鈉等礦物質,發酵技術可以去除水產品濃濃的腥味,不喜歡魚腥味的人也可以接受。稍帶魚蝦腥味的發酵水產品有促進消化液分泌、提高食欲的作用。發酵水產品的味道偏咸,不宜多吃,特別是痛風、心臟病、腎臟病、急慢性肝炎患者。
八、黃酒燙熱喝更好?
黃酒是以糯米、玉米、小米、黍米等為主要原料,經糖化、發酵、壓榨、過濾、煎酒、貯存、勾兌而成的釀造酒。黃酒中的蛋白質含量居各類酒中之最,含21種氨基酸、豐富的B族維生素、維生素E,及鎂、鋅、硒、鈣、鉀、磷、鐵等。
多數人有喝燙熱黃酒的習慣,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黃酒含有微量的甲醇、醛、醚等有機化合物,對人體健康有一定的不利影響,又因它們的沸點一般在20~35℃,即使是甲醇也只有65℃,這些化合物會隨溫度升高被揮發。同時,黃酒所含的脂類芳香物也會隨溫度升高蒸騰,使酒味更加甘爽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