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高尿酸血癥的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患者對“降尿酸”有自己的方法,有些聽起來有點“怪”,請他們說一說,也請專家評一評。
病友怪談“降尿酸”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 王耀光
一、 “極致淖水”法
病友觀點:吃任何食物(包括肉)前,都先焯水。
點評:高尿酸血癥患者應避免食用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肉湯、海鮮等。有人認為在食用肉類食物前,先用水焯一下,可去除肉中的嘌呤,這一說法并沒有得到相應的理論支持。
二、“棄啤換白”法
病友觀點:不能喝啤酒,那就喝白酒。
點評:酒類含嘌呤,高尿酸血癥患者應避免飲用,特別是啤酒。當然,白酒等酒類也不宜飲用,因其可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泄。
三、“魚腥草泡水”法
病友觀點:魚腥草利尿,促尿酸排除,盡量多吃。
點評:魚腥草味辛,性微寒,藥用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尿酸排出。但是,魚腥草性微寒,服用應適量,虛寒體質及有瘡瘍陰證患者要忌服。
四、 “六味地黃丸”法
病友觀點:六味地黃丸補腎,也能降尿酸。
點評:六味地黃丸具有滋補腎陰之效,主要治療腎陰虧虛之證,癥見潮熱、盜汗、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手足心熱等癥狀,并不是用來降尿酸的。所有中成藥的應用都應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進行,不可盲目亂服。
五、“牛飲”法
病友觀點:每天喝大量水,促進尿酸排出。喝水膩了,就喝飲料。
點評:高尿酸血癥患者應多飲水,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2500毫升,有利于促進尿酸排泄,并可抑制尿酸鹽結晶的生成和沉積,但是不宜喝濃茶、咖啡和碳酸飲料。
六、“運動真理”法
病友觀點:多做運動,吃的方面可以適當“放寬”。
點評:適當多做運動當然有益身心健康,改變生活方式也是治療高尿酸血癥的核心。不過,患者不能因此忽視飲食調理,如以上所提及的避免高嘌呤飲食、戒煙酒,以減少尿酸生成;多喝水,促進尿液中尿酸的排泄。
七、“靜待病愈”法
病友觀點:還沒發展到痛風階段,尿酸會自己降下來的。
點評:患者如果不加以重視高尿酸血癥,可能會發展為痛風性關節炎、尿酸性腎病,且高尿酸血癥是高血壓、冠心病、代謝綜合征、腎臟病的危險因素,患者不能“坐視不理”。
延伸閱讀:中醫治療尿酸性腎病分緩急
高尿酸血癥若發展為尿酸性腎病,則需藥物治療。臨床上,尿酸性腎病分為急性發作期及慢性穩定期,中醫對此的治療原則有所不同。
急性期疼痛明顯,或兼見惡寒發熱等癥,分為毒邪熱盛及濁毒閉阻經絡致痛兩型。熱毒內蘊證可見關節疼痛、活動不利、身熱凜寒,有血尿、蛋白尿等表現;亦可見小便赤痛、舌紅苔黃,治療當以清熱解毒、活血止痛為主,方用仙方活命飲合降尿酸方加減(常用貝母、防風、赤芍、當歸、皂刺、土茯苓、山慈姑等)。濁毒閉阻證可見關節局部腫痛、周圍皮色紫暗、屈伸不利、皮下有硬結;亦或有小便赤痛、血尿出現,治療當以活血通絡、化瘀止痛,方用紅花七厘散合降尿酸方加減(常用乳香、紅花、土茯苓、萆薢、山慈姑等)。
若患者病情反復纏綿,則進入慢性穩定期,以肝腎陰虛、脾腎虧虛兩型為主。肝腎陰虛、痰濕內阻證可見神疲乏力、頭昏耳鳴、腰膝酸軟、畏寒怕冷、小便清長、下肢顏面浮腫,治療當以平補肝腎、益氣行水,方用濟生腎氣丸合參苓白術散加減(常用熟地、山藥、山萸肉、茯苓、澤瀉、車前草、黨參、白術、丹皮等)。脾腎虛衰、濁毒內蘊證可見畏寒肢冷、腰膝酸軟、面色晦暗、惡心嘔吐、脘腹脹滿、下肢浮腫,治療當以扶正補虛、通腑泄濁,方用降尿酸方加減(常用土茯苓、酒軍、黃柏、肉桂、鬼箭羽、炙甘草等)。
專家簡介
王耀光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繼續教育分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亞健康分會理事,天津市中醫藥學會第二屆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繼發性腎病,慢性腎功能衰竭及內科雜病等。
專家門診:周三上午,周六上午
國醫堂:周一上午,周六下午